隐居起来不问世事人的称号。

如题所述

隐居起来不问世事人的称号不般统称隐士:

隐士,即隐居之士。只有那些能保持独立人格、追求思想自由、不委曲求全、不依附权势、具有超凡才德学识、并且是真正出自内心不愿入仕的隐居者,才能被称之为隐士。

他们跟庄子一样,崇尚自然无为的人生态度,选择隐修专注研究学问的生活方式。著名隐士有许由、巢父、列子、庄子、鬼谷子、张良、黄石公、邓禹、诸葛亮、刘伯温、水镜先生、徐茂公、苗训、陶渊明等等,当然,还有很多没有留下著作的隐士,这是因为战乱以致于我们无法了解他们。

辞海》释隐士是隐居不仕的人,没有强调士,实在是不精确。《南史·隐逸》云,隐士须含贞养素,文以艺业。

不尔,则与夫樵者在山,何殊异也。而且一般的士隐居怕也不足称为隐士须是有名的士,即贤者,《易》曰天地闭,贤人隐。又曰,遁世无闷,又曰,高尚其事,是,贤人隐,而不是一般人隐。

质言之,即有才能、有学问、能够做官而不去做官也不作此努力的人,才叫隐士,《南史·隐逸》谓其皆用宇宙而成心,借风云以为气,因而“隐士”不是一般的人。

真隐士的人格特点是寻求诗意的栖居,是人性的一种回归,是对仕隐情结的一种解脱,如孔子周游列国累了,便说沂水春风吾与点,庄子看惯了大小诸侯尔虞我诈,便要到自然中去逍遥。

陶渊明在仕途上倦了,便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假隐士的社会角色是官迷、财迷、名誉迷。

安贫乐道,就是隐士高洁人格的最重要的特征。例如,东晋大隐士陶渊明在穷困潦倒时,就唱:先师有立训,忧道不忧贫,贫富常交战,道胜五成颜。隐士从来都是贫困的,但其精神却是富有的。有了做人的精神,你便有了做人的骨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8
隐士或者修炼士,修行者都属于这类人,现在这样的人也很多,北方较少,多数隐士都在昆仑山,峨眉山,华山一带。
第2个回答  2019-09-28
这个统称“隐士”。
第3个回答  2019-09-28
古代称之为隐者或隐士,泛指隐居在深山里的人士,多以名人居多。老百姓隐居在深山里,只能算是居住,算不上什么隐士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