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第八回到第十二回批注(每回至少7个批注)

如题所述

《西游记》第八回读书笔记摘抄
摘抄:如来道:“那厮乃花果山产的一妖猴,罪恶滔天,不可名状。概天神将,俱莫能降伏,虽二郎捉获。老君用火锻炼,亦莫能伤损。我去时,正在雷将中间,扬威耀武,卖弄精神,被我止住兵戈,问他来历。他言有神通,会变化,又驾筋斗云.一去十万八千里。我与他打了个赌赛,他出不得我手,却将他一把抓住,指化五行山,封压他在那里。五帝大开金阙瑶宫,请我坐了首席.立安天大会谢我,却方辞驾而回。”
  感悟:吴承恩有很多的这样的描写,简单的几句话,言简意赅的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文言文的魅力就在于此。从猴王的出生到收服,一气呵成
摘抄:这菩萨皈依拜领,如来又取三个箍儿,递与菩萨道:“此宝唤做‘紧箍儿’,虽是一样三个,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紧禁’的咒语三篇。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他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带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
  感悟:如来给了观音三个箍儿,本意是想让取经人收三个徒弟,每人一个头箍的吧,只是后来看到只有孙悟空最不服管教,所以就只给他一人戴了。我想八戒被观音等菩萨戏耍,捉弄之后不敢胡作非为了,菩萨觉得没必要戴了。
摘抄:怪道:“我愿皈正果。”乃向前道:“菩萨,我在此间吃人无数,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头,抛落流沙,竟沉水底(这个水,鹅毛也不能浮),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为异物,将索儿穿在一处,闲时拿来顽耍,这去,但恐取经人不得到此,却不是反误了我的前程也?”菩萨日:“岂有不到之理?你可将骷髅地挂在头顶下,等候取经入,自有用处。”
  感悟:原为卷帘大将的沙和尚为了免受飞剑穿胸之苦,毅然皈依。失手打碎琉璃盏就遭受这样残酷的刑罚,未免太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了。但是也只是这样的源头,才有了这里躲在流沙河的后来。让我不可思议的`是,吃掉的九个取经人是受谁的旨意去取经的?难道是如来吗?我觉得很有可能是吴承恩设下的一个悬疑。这九个人一直在取经轮回的路上,都不是凡人。骷髅的用处可能就是牺牲自己保唐僧渡河吧。
摘抄:大圣道:“如来哄了我,把我压在此山,五百余年了,不能展挣,万望菩萨方便一二,救我老孙一救!”菩萨道;“你这厮罪业弥深,救你出来,恐你又生祸害。反为不美。”大圣道:“我已知悔了,但愿大慈悲指条门路,情愿修行。”
  感悟:孙悟空被压了五百年了,仍然心高气傲,不服输,这种精神让我佩服。但是历经这五百年的心灵洗礼,已经知道天高地厚了,有皈依佛门的心境了,只是悟空本性如此,真正降服他靠的始终不是暴力,而是接下来的师徒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7-20
《西游记》第八回批注:
1. “浮屠山、灵吉” - 浮屠山是佛教圣地之一,而灵吉则是一位佛教菩萨的名号,这两者的结合暗示了佛教的教义和菩萨的智慧。
2. “五百年一场笑煞” -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也暗示了人生如梦,即使是痛苦和困苦,也终将会过去。
3. “七绝山……” - 这一段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古代的山川风貌,也暗示了人生的路途充满艰难和险阻,需要不断努力前行。
4. “红孩儿” - 红孩儿是牛魔王的儿子,他的形象展现了一种反叛和挑战的精神,也暗示了佛教中的“贪、嗔、痴”三毒。
5. “三藏真经” - 三藏真经是《西游记》中的重要物品,它是佛教教义的精髓,也象征着人生的真理和智慧。
6. “东土寻僧教” - 这句话暗示了唐僧的使命和责任,他肩负着传播佛教教义的重任,需要不断努力前行。
7. “谨上大唐高僧” - 这句话表明了吴承恩对佛教的敬仰和尊重,也表达了他对唐僧的祝福和祈愿。
《西游记》第九回批注:
1. “九九数完……” - 这句话暗示了时间的漫长和生命的短暂,也表达了吴承恩对生命的珍惜和对时间的珍视。
2. “初探大唐……” - 这句话暗示了唐僧的初探之旅,也表达了他对大唐的热爱和怀念。
3. “遇妖魔……” - 这句话暗示了唐僧的路途充满艰险,需要不断努力前行。
4. “虎力大仙……” - 虎力大仙是《西游记》中的一位妖怪,他的形象展现了一种法力高强和顽固不化的性格,也暗示了佛教中的“我执”。
5. “行医……” - 行医是佛教中的一种慈悲行为,这里暗示了唐僧的慈悲心和医者仁心。
6. “祭赛国……” - 祭赛国是一个神秘的国度,这里暗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
7. “金光寺……” - 金光寺是一个古老的寺庙,这里暗示了佛教的古老和神秘。
《西游记》第十回批注:
1. “秦广王……” - 秦广王是佛教中的一位神仙,他的形象展现了一种智慧和公正的性格,也暗示了佛教中的“诸行无常”。
2. “初入地府……” - 初入地府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也表达了吴承恩对生命的珍惜和对人生的思考。
3. “先贤殿……” - 先贤殿是一个敬仰先贤的地方,这里暗示了尊重和纪念先人的传统。
4. “枉死城……” - 枉死城是一个悲惨的城市,这里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
5. “阴山背后……” - 阴山背后是一个神秘的地方,这里暗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
6. “闻鬼哭……” - 闻鬼哭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也表达了吴承恩对生命的感慨和思考。
7. “孟姜女哭长城……” - 孟姜女哭长城是一个古老的传说,这里暗示了人性的善良和勇气。
《西游记》第十一回批注:
1. “唐太宗……” - 唐太宗是唐朝的一位皇帝,他的形象展现了一种英明神武和聪明睿智的性格,也暗示了佛教中的“诸法无我”。
2. “观音菩萨……” - 观音菩萨是佛教中的一位菩萨,他的形象展现了一种智慧和慈悲的性格,也暗示了佛教中的“诸行无常”。
3. “因缘际会……” - 因缘际会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奇妙,也表达了吴承恩对生命的珍惜和对人生的思考。
4. “取经人……” - 取经人是《西游记》中的主角之一,他的形象展现了一种勇敢和坚定的性格,也暗示了佛教中的“诸行无常”。
5. “五行山……” - 五行山是佛教中的一座山峰,这里暗示了佛教的教义和智慧。
6. “虎爪如钢……” - 这句话展现了一种坚韧和不屈的精神,也暗示了佛教中的“诸行无常”。
7. “如来佛祖……” - 如来佛祖是佛教中的一位佛祖,他的形象展现了一种智慧和慈悲的性格,也暗示了佛教中的“诸法无我”。
《西游记
第2个回答  2019-03-17
没有任何上天注定的东西,我命由我不由天,凤仙郡王一念善心就可以改变命运,让米山面山倒塌,这是粗浅的道理。
 孙悟空是心猿,龙马是意马,心猿要加紧箍咒,意马要收缰,人的心思如同心猿意马,要自我控制。所以悟空到了西天,紧箍咒自然脱落。
  悟空好名,嗔心未除,所以逃不出五行山。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