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杜绝拖延症?

如题所述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我们就梦想过长大后要当科学家,要当警察,要当大超人拯救世界……长大以后,这些梦想都实现了吗?

看着身边的人都慢慢事业有成,慢慢在工作中都有了起色,而你却在原地踏步。有的人会开始醒过来,寻找解决的方法;可是有的人却学会了欺骗自己,继续“舒服”地“享受”下去……

每当跟亲朋友好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总是能够高谈阔论,谈论着以后的梦想,计划着要做什么事,可是梦想总是飘在高空,永远没有落地。

没有落地的梦想永远是幻想。

在我们读书的时候,总是会遇到这样一些人。他们成绩中等,每科成绩都很平均但又不突出,人最怕的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每次开成绩总结会,他们都会给自己制定一个很高的目标,那就是成绩要进入班级前三。可是,到了学期末的时候,成绩依然不温不火,原因是他们制定的目标,从来没有想办法去靠近过。在课后,当别人都在学习的时候,他们在想,今天有点累,要不先去踢一场球,明天有了精力之后再继续学习。于是等到了明天,又发现自己还有比学习更重要的事要做。就这样,梦想还是那个梦想,而你还是那个你。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缺乏梦想,我们缺乏的只是踏踏实实实现梦想的过程。拖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通病。你是不是在心中无数次地想过…我想要……甚至可能为之还交了不少学费,但是这些梦想又有多少正在被你无限搁置和拖延?多少梦想被你的拖延毁掉了?

为了养生,你决定要晚上十点之前睡觉,可是到点了以后却一再说,再晚十分钟就睡,结果不知不觉又到了12点;为了减肥,你决定每天早上起来跑步,可是躺在床上,留恋温暖的被窝,告诉自己,再睡十分钟就起来,结果一睡睡到太阳出来,跑步自然成了口中的梦想;为了增长见识,你决定要每天都读书,当晚上终于有时间去看看书的时候,却发现好的电视剧又开始了,就告诉自己,看完一集电视剧就看,结果,看完之后,自己却发现已没兴趣看书,翻开书就想睡觉,久而久之,那本书就永远丢在了一旁。

                     

你为什么会拖延?


有了梦想,却不去实现,其实就是一种逃避和恐惧。不想去面对自己即将要挑战的事情。拖延症所面对的问题,就是拖延着,拒绝面对自己要做的事情,而且这种事情往往给自己带来负面的感受。这种人往往是想要成功,却害怕成功,因为他们觉得成功会对他们产生“危害”。例如成功需要面对更多的人,需要占用你更多的休闲时间,需要你面对更多的人性的弱点-懒惰、恐惧......

所以人们拖延,逃避的并不是针对要做的事情,而是在做事情时所必须承担的痛苦、不安、不舒服的感受。

大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冬天的早上,约了朋友,可是到时间后,他就面临着这种选择。他可以马上起来刷牙洗脸赴约,但是这意味着他要做出改变——即从舒服温暖的被窝躺着的状态过度到比较不喜欢的到外面寒冷的环境下去约会的状态。

他心里往往是这样想的,哦,我躺在床上很舒服,这么早起来冒着寒冷刷牙洗脸,还要到外面去多痛苦啊!

人一般会追求快乐而逃避痛苦。所以我们看到了什么?这个躺在床上温暖被香里的人就一直处于这种起床还是不起床这种难以决策之中,当人们很难决策的时候,他们往往选择保持原状。于是这个人依然躺在床上。这就是造成了我们说的拖延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早上容易迟到的原因。

其实从心理学上来说,每一种心理博弈选择的背后,都会面临痛苦。你选择了舒服躺在床上,逃避了寒冷的痛苦,可是你却要面临约会迟到,甚至不能赴约而招到朋友指责的痛苦。可是为什么他还要选择躺在床上?因为人都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他觉得再睡一会儿,应该也不会迟到,结果是起床晚,迟到了。但是,如果你约的是客户,那么你有可能丢掉这个客户。久而久之,这种拖延的习惯会让你的梦想蒙上一层阴影,就是一块铁一样,当慢慢生锈,它就失去了铁的功能!可怕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正慢慢变为一块生锈的铁!

也许有人会说,其实我也知道拖延不好,我也想改变,可是却无从下手啊!如果要真的要改变,那就有必要了解下拖延是怎么形成的。

我们首先得说,人们往往对于所要完成的事情,首先都会评估这件事的难易程度及所处的环境,在评估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恐惧、厌恶、痛苦的情绪,这些情绪会阻止你采取行动,如果你内心的渴望无法战胜这些情绪,那么你就会采取拖延的行动了。

当这一过程,即“目标→行动→评估目标难易程度→恐惧厌恶痛苦情绪→采取拖延行动”,被不断强化之后,就会产生逃避机制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尼尔•菲奥莱博士的著作《现在就行动——now》中说:“谁都希望事情有个好结果,但是当这样的欲求受到威胁或强压时,人就会变懒。”为了暂时能从对失败的恐惧中解脱出来,人们会拖延事情。因此越是完美主义者或是因为小小的失误而过度自责的人,拖延的情况越多。

菲奥莱博士说,“意外的补偿”也是拖延症形成的原因之一。拖延虽然只是暂时性的从紧张中脱离出来,但此期间却能从做一些无用的事情中得到快乐、得到“补偿”。再加上要做的事情将来也许会变成无用功的侥幸心理, 这样就不仅为拖延找到了借口,补偿感也成倍增长。


                                  

立即行动,战胜拖延

你现在的拖延,就是你以后的迷茫。你现在的迷茫,就是你过去的拖延造成的。拖延是一个人走向成功之路的最大障碍之一!

马云在创立阿里巴巴之前,曾经创办了中国第一个黄页。1995年,“杭州英语最棒”的31岁的马云受浙江省交通厅委托到美国催讨一笔债务。结果是钱没要到一分,却发现了一个“宝库”——在西雅图,对计算机一窍不通的马云第一次上了互联网。刚刚学会上网,他竟然就想到了为他的翻译社做网上广告,上午10点他把广告发送上网,中午12点前他就收到了6个email,分别来自美国,德国和日本,说这是他们看到的有关中国的第一个网页。马云当时就意识到互联网是一座金矿。开始设想回国建立一个公司,专门做互联网。马云萌生了这样一个想法,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他立即决定和西雅图的朋友合作,一个全球首创的B2B电子商务模式,就这样开始有了创意,并起名中国黄页(chiinapage)。

回国当晚,马云约了24个朋友做外贸的朋友也是他在夜校名义上的学生,给他介绍,结果23人反对,只有一个人说可以试试,如果发现不行就马上回来。马云想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还是决定干,哪怕24人都反对,他也要干。

“其实最大的决心并不是我对互联网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觉得做一件事,经历就是成功,你去闯一闯,不行你还可以调头,但是如果你不做,就像你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一样的道理”。马云提起当初,赞赏的是自己想做就做的勇气而不是眼光。

如果马云当初有了很多想法,却没有去做,或者总是拖延,那么现在就没有阿里巴巴的存在。

你是否也有拖延的习惯?能拖到明天的事今天不做,很多当下就能做到的事情因为拖延不知浪费了多少时间、错过了多少大大小小成功的机会。想成大事者,应当想到就立即去做,有了目标,就是要立即行动起来!光说不练,纸上谈兵,拖延应付,只会让目标成为一个梦。看看我们身边的那些成功者,他们都是“想到就立即做”的行动家。“想到就立即做”是一种习惯,是一种做事态度,也是每一个成功者共有的特质。什么事情一旦拖延,你就总是会拖延,但你一旦开始行动,事情就有了转变。凡事及时行动就是成功的一半,但是有力量、有能耐的人,总是能够在对一件事情充满热忱的时候就立刻去做。因为他们知道,等待与拖延是成功的死敌。如果没有行动,再美好的梦想也只是泡影。

安妮雅是耶鲁大学里艺术团的歌剧演员。在一次校际演讲比赛中,她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最为璀璨的梦想:大学毕业后,先去欧洲旅游一年,然后要在纽约百老汇中占有一席之地。当天下午,安妮雅的老师找到她,问了她一句,今天你去百老汇跟毕业后去有什么差别?安妮雅仔细一想,是呀,大学生活并不能帮我争取到百老汇工作的机会。于是,安妮雅决定一年以后就去百老汇闯荡。

这时,老师又冷不丁地问她,你现在去跟一年以后去有什么不同?安妮雅冥思苦想了一会儿,对老师说,她决定下学期就出发。老师紧追不舍地问,你下学期去跟今天去,又有什么不一样?安妮雅有些眩晕了,想想那个金碧辉煌的舞台和那双在睡梦中萦绕不绝的红舞鞋……她终于决定下个月就前往百老汇。

老师乘胜追问道,一个月以后去跟今天去有什么不同?安妮雅激动不已,情不自禁地说,好,给我一个星期的时间准备一下,我就出发。老师步步紧逼,所有的生活用品在百老汇都能买到,你一个星期以后去和今天去有什么差别?

安妮雅激动地说道,好,我明天就去。老师赞许地点点头,说,我已经帮你预订好明天的机票了。第二天,安妮雅就飞赴到全世界最巅峰的艺术殿堂——美国百老汇。当时,百老汇的制片人正在酝酿一部经典剧目,几百名艺术家前去应征主角。按当时的应聘步骤,是先挑出10个左右的候选人,然后,让他们每人按剧本要求演绎一段主角对白。这意味着要经过百里挑一的两轮艰苦角逐才能胜出。安妮雅到了纽约后,并没有急着去漂染头发、买靓衫,而是费劲周折从一个化妆师手里要到了那个剧本。这以后的两天中,安妮雅闭门苦读,悄悄演练。正式面试那天,安妮雅第48个出场的,当制片人要她说自己的表演经历时,安妮雅粲然一笑,说,我可以给您表演一段原来在学校排演的剧目吗?就一分钟。制片人首肯了,他不愿让这个热爱艺术的青年失望。而当制片人听到传进自己鼓膜里的声音,竟然是将要排演的剧目对白,而且,面前的这个姑娘感情如此真挚,表演如此惟妙惟肖时,他惊呆了!他马上通知工作人员结束面试,主角非安妮雅莫属。就这样,安妮雅来到纽约没几天就顺利地进入了百老汇,穿上了她人生中的第一双红舞鞋。

如果你有梦想拖延症,那就跟上面的主人公安妮雅一样问问自己,现在做和以后做会有什么区别?

最消磨意志、摧毁创造力的事情,莫过于拥有梦想而不开始行动。

年轻人最容易染上的可怕习惯,就是遇事明明已经计划好、考虑过、甚至已经做出决定了,却仍然畏首畏尾、瞻前顾后、不敢采取行动。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不敢决断,终于陷入失败的境地。

很多人喜欢订计划,在周密、工整的计划中获得部分满足。但是如果不能将计划变为行动,在若干年后看到这张纸只会感到深深的失落,尤其是,当同时起步的朋友已经实现了梦想的时候。

成功者都能理解这句格言:拖延等于死亡。

你打算什么时候实现梦想呢?你在等什么?还有什么没准备好?你在等待别人的帮助还是等待时机成熟?

战胜拖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立即去做

拖延是最大的浪费,如果你曾因拖延错失了机会,因拖延而与梦想失之交臂,那就赶紧行动起来,立即行动才会改变!

害怕公众讲话,当需要你说话的时候不断推脱,立即行动去练习当众讲话,你自信演讲的梦想才能实现,否则永远只能躲在角落看着别人在舞台上舞蹈;

恐惧工作压力,当有工作压力的时候你选择了逃避,立即行动去面对这些压力,你才能化压力为动力,否则永远被压力压垮,永远成不了一个真正的人才;

害怕客户的拒绝,当需要你打一个电话给客户的时候,你始终不敢拿起电话,立即行动拿起电话,拨出客户的号码,你才有机会成交,否则,你永远只能看着别人成交;

你想写一篇文章,当你准备好了纸和笔,脑海里却始终想着看看手机,玩玩电脑。立即行动拿起笔,一句句地写下去,你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一篇文章,否则你永远只能看到你纸上的几个字;

你想做一件以前没有做过的事,可是你所有的计划都很完美,只是你总想再等等。立即行动去完成它,因为迟早要做,否则永远都只是计划;

迷茫了,职业发展停滞不前了,立即行动去做职业规划,去改变,不要贪图眼前的“舒服”,否则短期的“舒服”,必会造成你长期的痛苦!

永远不要期望相同的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你习惯了懒惰,就不要期望不付出任何行动就能改变,你依然会懒惰,你依然会与你的梦想失之交臂。

想想你内心最渴望做的对你的发展有帮助的事情,你去做了吗?你还要继续这样下去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1-01

所谓的拖延症,不过是我们逃避现实的一个借口。所以,要杜绝拖延症,就打破自己的幻想,面对现实就好啦。
看过一本书中这样说:
有些任务很重,有些工作很烦,却又不得不做,所以许多人患了拖延症。据说治疗此症的最好方法是告诉自己:先做三分钟,然后可以玩。可是三分钟一结束,工作有了头绪,不少人就会接着做下去,拖延症就这么骗好了。
把繁重的任务分成几个容易实现的小目标,“骗骗”自己,反而不那么累。我最近在练跑步,当疲劳感出现时,往往离目标还有两千米,感觉一步也跑不动了,那时就只能不停哄自己:再跑十秒;十秒后,再跑五十米;五十米后,再烧掉三十卡热量……几个小目标实现后,疲劳感就过去了。

我拖延症最重的时候大概是刚毕业那段时间。当时已经找到工作了,但是心里非常抗拒身份的转变,因为再也没有学生这个貌似还是小孩子的头衔能够庇佑自己了。毕业后大多数同学去公司报道,而我回到家里,赋闲半月有余,在HR的一再催促下才办理入职。入职后进入工作状态也花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一方面是对新生活新环境的恐慌,一方面觉得自己不能放任沉沦下去,在纠结中坚持工作。真正的转变就发生在这种纠结中,每次在工作中完成一个小任务,或者取得一点小成绩,我都会加倍鼓励自己,告诉自己,我能适应工作环境,我能成长,我需要成长。半年有余,在工作中找到了方向,生活逐渐步入正轨。

第2个回答  2016-11-09

拖延,每个人脑海里都有或同或异的记忆,有些时候,你是雷厉风行、快刀斩乱麻地处理完事情,然后在周末睡个懒觉、休闲地看场球或者Shopping;而有些时候,在deadline逼近的压力下你几近崩溃,心里不断责怪自己:为什么这次还跟上次一样拖到最后手忙脚乱。


任何职业的人,都可能拖延。比如临时抱佛脚,彻夜突击备考的学生(那些个肯德基的考前夜啊);比如明早要见重要客户,迫近凌晨还在等电视剧更新的销售(《太阳的后裔》不算吧,《冰与火之歌》可以不算吗?);再如想起“还有领导层层审批,文件放一放再说吧”的国企职员(上个月的OA现在还没走完,怪我喽);还有无人监督是爽,慢性拖延是病的自由职业者(喂,约稿要延后,还要再润色润色,呵呵)。

一、我们为什么会拖延?

1、外界的压力不足:1)任务时间压力;2)后果的惩罚;3)任务的重要程度;4)惰性和后果的博弈

2、对任务时间的错误的预估,认为完成任务的时间充足,这种很容易陷入临近期限时拼命赶任务进度,从使得任务质量打折扣

3、对任务的紧急性和重要性不重视:惰性和任务的比较性的较量

4、外界的干扰:微信、微博、朋友圈、电视或者其他新奇事件的影响使得注意力和精力分散

5、在繁杂的事情中理不清头绪,不知如何下手,主次不分

6、对目标的达成缺乏信心,从而放任自流:对目标达成产生怀疑,进而放弃努力

6、团队协作中的惰性心理:多元无知效应,当团队任务分工、权责不明确时,我们可能会参照团队其他成员的行为

7、因为身体的透支,导致力不从心


二、如何应对拖延症?

1、增加外界压力:1)、缩短任务时间和期限;2)、加大后果处罚;3)、增强自控力。将这三点公示,让朋友同事进行监督,增强承诺和一直性的压力(参考《影响力》承诺和一致原理)

2、正确预估任务的难易程度和时间

3、做好时间管理:在工作前,把任务进行合理分类,分清主次,有限做最紧急、最重要的事情

4、抛开杂念,专注某一项事务,在做某件事情时关闭微信、微博、电视,集中注意力

5、建立信心,坚信困难总会被解决

6、团队协作时,一定要权责明确、分工明确、时间节点明确、尽量将目标量化

7、适当的休息,保持充沛的精力,坚持锻炼,增强体魄

第3个回答  2017-03-19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我们就梦想过长大后要当科学家,要当警察,要当大超人拯救世界……长大以后,这些梦想都实现了吗?

看着身边的人都慢慢事业有成,慢慢在工作中都有了起色,而你却在原地踏步。有的人会开始醒过来,寻找解决的方法;可是有的人却学会了欺骗自己,继续“舒服”地“享受”下去……

每当跟亲朋友好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总是能够高谈阔论,谈论着以后的梦想,计划着要做什么事,可是梦想总是飘在高空,永远没有落地。

没有落地的梦想永远是幻想。

在我们读书的时候,总是会遇到这样一些人。他们成绩中等,每科成绩都很平均但又不突出,人最怕的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每次开成绩总结会,他们都会给自己制定一个很高的目标,那就是成绩要进入班级前三。可是,到了学期末的时候,成绩依然不温不火,原因是他们制定的目标,从来没有想办法去靠近过。在课后,当别人都在学习的时候,他们在想,今天有点累,要不先去踢一场球,明天有了精力之后再继续学习。于是等到了明天,又发现自己还有比学习更重要的事要做。就这样,梦想还是那个梦想,而你还是那个你。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缺乏梦想,我们缺乏的只是踏踏实实实现梦想的过程。拖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通病。你是不是在心中无数次地想过…我想要……甚至可能为之还交了不少学费,但是这些梦想又有多少正在被你无限搁置和拖延?多少梦想被你的拖延毁掉了?

为了养生,你决定要晚上十点之前睡觉,可是到点了以后却一再说,再晚十分钟就睡,结果不知不觉又到了12点;为了减肥,你决定每天早上起来跑步,可是躺在床上,留恋温暖的被窝,告诉自己,再睡十分钟就起来,结果一睡睡到太阳出来,跑步自然成了口中的梦想;为了增长见识,你决定要每天都读书,当晚上终于有时间去看看书的时候,却发现好的电视剧又开始了,就告诉自己,看完一集电视剧就看,结果,看完之后,自己却发现已没兴趣看书,翻开书就想睡觉,久而久之,那本书就永远丢在了一旁。

                     

你为什么会拖延?


有了梦想,却不去实现,其实就是一种逃避和恐惧。不想去面对自己即将要挑战的事情。拖延症所面对的问题,就是拖延着,拒绝面对自己要做的事情,而且这种事情往往给自己带来负面的感受。这种人往往是想要成功,却害怕成功,因为他们觉得成功会对他们产生“危害”。例如成功需要面对更多的人,需要占用你更多的休闲时间,需要你面对更多的人性的弱点-懒惰、恐惧......

所以人们拖延,逃避的并不是针对要做的事情,而是在做事情时所必须承担的痛苦、不安、不舒服的感受。

大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冬天的早上,约了朋友,可是到时间后,他就面临着这种选择。他可以马上起来刷牙洗脸赴约,但是这意味着他要做出改变——即从舒服温暖的被窝躺着的状态过度到比较不喜欢的到外面寒冷的环境下去约会的状态。

他心里往往是这样想的,哦,我躺在床上很舒服,这么早起来冒着寒冷刷牙洗脸,还要到外面去多痛苦啊!

人一般会追求快乐而逃避痛苦。所以我们看到了什么?这个躺在床上温暖被香里的人就一直处于这种起床还是不起床这种难以决策之中,当人们很难决策的时候,他们往往选择保持原状。于是这个人依然躺在床上。这就是造成了我们说的拖延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早上容易迟到的原因。

其实从心理学上来说,每一种心理博弈选择的背后,都会面临痛苦。你选择了舒服躺在床上,逃避了寒冷的痛苦,可是你却要面临约会迟到,甚至不能赴约而招到朋友指责的痛苦。可是为什么他还要选择躺在床上?因为人都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他觉得再睡一会儿,应该也不会迟到,结果是起床晚,迟到了。但是,如果你约的是客户,那么你有可能丢掉这个客户。久而久之,这种拖延的习惯会让你的梦想蒙上一层阴影,就是一块铁一样,当慢慢生锈,它就失去了铁的功能!可怕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正慢慢变为一块生锈的铁!

也许有人会说,其实我也知道拖延不好,我也想改变,可是却无从下手啊!如果要真的要改变,那就有必要了解下拖延是怎么形成的。

我们首先得说,人们往往对于所要完成的事情,首先都会评估这件事的难易程度及所处的环境,在评估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恐惧、厌恶、痛苦的情绪,这些情绪会阻止你采取行动,如果你内心的渴望无法战胜这些情绪,那么你就会采取拖延的行动了。

当这一过程,即“目标→行动→评估目标难易程度→恐惧厌恶痛苦情绪→采取拖延行动”,被不断强化之后,就会产生逃避机制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尼尔•菲奥莱博士的著作《现在就行动——now》中说:“谁都希望事情有个好结果,但是当这样的欲求受到威胁或强压时,人就会变懒。”为了暂时能从对失败的恐惧中解脱出来,人们会拖延事情。因此越是完美主义者或是因为小小的失误而过度自责的人,拖延的情况越多。

菲奥莱博士说,“意外的补偿”也是拖延症形成的原因之一。拖延虽然只是暂时性的从紧张中脱离出来,但此期间却能从做一些无用的事情中得到快乐、得到“补偿”。再加上要做的事情将来也许会变成无用功的侥幸心理, 这样就不仅为拖延找到了借口,补偿感也成倍增长。


                                  

立即行动,战胜拖延

你现在的拖延,就是你以后的迷茫。你现在的迷茫,就是你过去的拖延造成的。拖延是一个人走向成功之路的最大障碍之一!

马云在创立阿里巴巴之前,曾经创办了中国第一个黄页。1995年,“杭州英语最棒”的31岁的马云受浙江省交通厅委托到美国催讨一笔债务。结果是钱没要到一分,却发现了一个“宝库”——在西雅图,对计算机一窍不通的马云第一次上了互联网。刚刚学会上网,他竟然就想到了为他的翻译社做网上广告,上午10点他把广告发送上网,中午12点前他就收到了6个email,分别来自美国,德国和日本,说这是他们看到的有关中国的第一个网页。马云当时就意识到互联网是一座金矿。开始设想回国建立一个公司,专门做互联网。马云萌生了这样一个想法,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他立即决定和西雅图的朋友合作,一个全球首创的B2B电子商务模式,就这样开始有了创意,并起名中国黄页(chiinapage)。

回国当晚,马云约了24个朋友做外贸的朋友也是他在夜校名义上的学生,给他介绍,结果23人反对,只有一个人说可以试试,如果发现不行就马上回来。马云想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还是决定干,哪怕24人都反对,他也要干。

“其实最大的决心并不是我对互联网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觉得做一件事,经历就是成功,你去闯一闯,不行你还可以调头,但是如果你不做,就像你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一样的道理”。马云提起当初,赞赏的是自己想做就做的勇气而不是眼光。

如果马云当初有了很多想法,却没有去做,或者总是拖延,那么现在就没有阿里巴巴的存在。

你是否也有拖延的习惯?能拖到明天的事今天不做,很多当下就能做到的事情因为拖延不知浪费了多少时间、错过了多少大大小小成功的机会。想成大事者,应当想到就立即去做,有了目标,就是要立即行动起来!光说不练,纸上谈兵,拖延应付,只会让目标成为一个梦。看看我们身边的那些成功者,他们都是“想到就立即做”的行动家。“想到就立即做”是一种习惯,是一种做事态度,也是每一个成功者共有的特质。什么事情一旦拖延,你就总是会拖延,但你一旦开始行动,事情就有了转变。凡事及时行动就是成功的一半,但是有力量、有能耐的人,总是能够在对一件事情充满热忱的时候就立刻去做。因为他们知道,等待与拖延是成功的死敌。如果没有行动,再美好的梦想也只是泡影。

安妮雅是耶鲁大学里艺术团的歌剧演员。在一次校际演讲比赛中,她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最为璀璨的梦想:大学毕业后,先去欧洲旅游一年,然后要在纽约百老汇中占有一席之地。当天下午,安妮雅的老师找到她,问了她一句,今天你去百老汇跟毕业后去有什么差别?安妮雅仔细一想,是呀,大学生活并不能帮我争取到百老汇工作的机会。于是,安妮雅决定一年以后就去百老汇闯荡。

这时,老师又冷不丁地问她,你现在去跟一年以后去有什么不同?安妮雅冥思苦想了一会儿,对老师说,她决定下学期就出发。老师紧追不舍地问,你下学期去跟今天去,又有什么不一样?安妮雅有些眩晕了,想想那个金碧辉煌的舞台和那双在睡梦中萦绕不绝的红舞鞋……她终于决定下个月就前往百老汇。

老师乘胜追问道,一个月以后去跟今天去有什么不同?安妮雅激动不已,情不自禁地说,好,给我一个星期的时间准备一下,我就出发。老师步步紧逼,所有的生活用品在百老汇都能买到,你一个星期以后去和今天去有什么差别?

安妮雅激动地说道,好,我明天就去。老师赞许地点点头,说,我已经帮你预订好明天的机票了。第二天,安妮雅就飞赴到全世界最巅峰的艺术殿堂——美国百老汇。当时,百老汇的制片人正在酝酿一部经典剧目,几百名艺术家前去应征主角。按当时的应聘步骤,是先挑出10个左右的候选人,然后,让他们每人按剧本要求演绎一段主角对白。这意味着要经过百里挑一的两轮艰苦角逐才能胜出。安妮雅到了纽约后,并没有急着去漂染头发、买靓衫,而是费劲周折从一个化妆师手里要到了那个剧本。这以后的两天中,安妮雅闭门苦读,悄悄演练。正式面试那天,安妮雅第48个出场的,当制片人要她说自己的表演经历时,安妮雅粲然一笑,说,我可以给您表演一段原来在学校排演的剧目吗?就一分钟。制片人首肯了,他不愿让这个热爱艺术的青年失望。而当制片人听到传进自己鼓膜里的声音,竟然是将要排演的剧目对白,而且,面前的这个姑娘感情如此真挚,表演如此惟妙惟肖时,他惊呆了!他马上通知工作人员结束面试,主角非安妮雅莫属。就这样,安妮雅来到纽约没几天就顺利地进入了百老汇,穿上了她人生中的第一双红舞鞋。

如果你有梦想拖延症,那就跟上面的主人公安妮雅一样问问自己,现在做和以后做会有什么区别?

最消磨意志、摧毁创造力的事情,莫过于拥有梦想而不开始行动。

年轻人最容易染上的可怕习惯,就是遇事明明已经计划好、考虑过、甚至已经做出决定了,却仍然畏首畏尾、瞻前顾后、不敢采取行动。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不敢决断,终于陷入失败的境地。

很多人喜欢订计划,在周密、工整的计划中获得部分满足。但是如果不能将计划变为行动,在若干年后看到这张纸只会感到深深的失落,尤其是,当同时起步的朋友已经实现了梦想的时候。

成功者都能理解这句格言:拖延等于死亡。

你打算什么时候实现梦想呢?你在等什么?还有什么没准备好?你在等待别人的帮助还是等待时机成熟?

战胜拖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立即去做

拖延是最大的浪费,如果你曾因拖延错失了机会,因拖延而与梦想失之交臂,那就赶紧行动起来,立即行动才会改变!

害怕公众讲话,当需要你说话的时候不断推脱,立即行动去练习当众讲话,你自信演讲的梦想才能实现,否则永远只能躲在角落看着别人在舞台上舞蹈;

恐惧工作压力,当有工作压力的时候你选择了逃避,立即行动去面对这些压力,你才能化压力为动力,否则永远被压力压垮,永远成不了一个真正的人才;

害怕客户的拒绝,当需要你打一个电话给客户的时候,你始终不敢拿起电话,立即行动拿起电话,拨出客户的号码,你才有机会成交,否则,你永远只能看着别人成交;

你想写一篇文章,当你准备好了纸和笔,脑海里却始终想着看看手机,玩玩电脑。立即行动拿起笔,一句句地写下去,你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一篇文章,否则你永远只能看到你纸上的几个字;

你想做一件以前没有做过的事,可是你所有的计划都很完美,只是你总想再等等。立即行动去完成它,因为迟早要做,否则永远都只是计划;

迷茫了,职业发展停滞不前了,立即行动去做职业规划,去改变,不要贪图眼前的“舒服”,否则短期的“舒服”,必会造成你长期的痛苦!

永远不要期望相同的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你习惯了懒惰,就不要期望不付出任何行动就能改变,你依然会懒惰,你依然会与你的梦想失之交臂。

想想你内心最渴望做的对你的发展有帮助的事情,你去做了吗?你还要继续这样下去吗?

第4个回答  2016-11-01

所谓的拖延症,不过是我们逃避现实的一个借口。所以,要杜绝拖延症,就打破自己的幻想,面对现实就好啦。
看过一本书中这样说:
有些任务很重,有些工作很烦,却又不得不做,所以许多人患了拖延症。据说治疗此症的最好方法是告诉自己:先做三分钟,然后可以玩。可是三分钟一结束,工作有了头绪,不少人就会接着做下去,拖延症就这么骗好了。
把繁重的任务分成几个容易实现的小目标,“骗骗”自己,反而不那么累。我最近在练跑步,当疲劳感出现时,往往离目标还有两千米,感觉一步也跑不动了,那时就只能不停哄自己:再跑十秒;十秒后,再跑五十米;五十米后,再烧掉三十卡热量……几个小目标实现后,疲劳感就过去了。

我拖延症最重的时候大概是刚毕业那段时间。当时已经找到工作了,但是心里非常抗拒身份的转变,因为再也没有学生这个貌似还是小孩子的头衔能够庇佑自己了。毕业后大多数同学去公司报道,而我回到家里,赋闲半月有余,在HR的一再催促下才办理入职。入职后进入工作状态也花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一方面是对新生活新环境的恐慌,一方面觉得自己不能放任沉沦下去,在纠结中坚持工作。真正的转变就发生在这种纠结中,每次在工作中完成一个小任务,或者取得一点小成绩,我都会加倍鼓励自己,告诉自己,我能适应工作环境,我能成长,我需要成长。半年有余,在工作中找到了方向,生活逐渐步入正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