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临界性高血压是怎么回事?

如题所述

不少中老年人,血压仅稍高于正常人,但未达高血压标准:症状轻微或毫无不适感,这种情况应考虑是否为临界性高血压。根据联合国卫生组织的标准,凡是收缩压(高压)大于或等于21.28kpa(相当于160mmHg),舒张压(低压)大于或等于12.64kpa(95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凡收缩压在18.62~12.64kpa(90~98mmHg),即称为临界性高血压或边缘性高血压。顾名思义,这种人很可能发展为真正高血压患者。当然,如果处理及时得当,也可能稳定于正常范围。因此,查体时如果发现自己的血压处于临界值,应该在一个月内连续多次测量,倘若大部分时间都在150/90mmHg,那么就可诊断为临界性高血压了。

临界性高血压虽说症状轻微或无症状,但并不等于对机体完全无害。相反,由于长期处于血压正常偏高的临界状态,对心脏和脑血管是一个慢性不良刺激,日久天长,动脉血管壁容易受损伤,逐渐管腔变窄,弹性降低,血流不畅,因而潜伏血管阻塞、破裂、出血的危险。据我国有关部门调查,临界高血压的中老年人达两千万之多,其中约70%日后发展为高血压,因此不能掉以轻心。患者应当和对待高血压病一样,积极进行自我调整,包括保持良好情绪,建立科学生活方式,戒除烟酒,少吃盐,参与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在医生指导下服药;还有一点不能忘记,即每半月应复查一次血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妥善处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