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中曲松林的人物形象的作用是什么

如题所述

曲松林,1960年登顶珠峰成员之一,也是队中负责摄像工作的成员,为了帮助团队登顶,自己的脚被严重冻伤,而成为残疾。70年代初,国家再次成立珠峰登山队攀登珠峰,曲松林受命成为此次攀登活动的副总指挥。

以上是曲松林这个人物在影片《攀登者》中的大致设定。

在这部电影中,曲松林算得上是一个起伏较大的角色,类似一条曲线,而其他角色就类似于一条平直线,甚至有些角色还挺单薄的,就这个曲松林,影片中主要人物之间的戏剧冲突就来源于他。

想要了解这个角色,回答完最上面的三个问题,一切都明了,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

明明是方五洲救了曲松林的命,为什么曲松林反而会恨他?

1960年中国第一次从北坡攀登珠峰,出现雪崩,曲松林在临死之际将摄影机交到了方五洲手上,意思是自己完成不了任务了,希望方五洲能继续完成他未完成的使命。

但是方五洲最终选择了救人,而不是保留摄影机。为了救回曲松林,方五洲扔掉了摄影机,最终成功救回曲松林,这导致了最终三人登顶后,未能留下任何影像资料,从而不少外国人都不承认中国曾经成功登顶。

那么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到底是救人重要还是保留摄影机重要?而这成了曲松林之后的心结,他活下来了,他登顶了,但是,很多人不承认。

他在那个训练基地一呆十几年,每日他都在想,如果当时方五洲不救他,而是留住摄影机,那不就可以堵住那帮愚蠢的西方人的嘴了吗?大不了就两个人登顶嘛。

在这件事上,曲松林并不在乎自己的命,至少可以重来一次,他会无论如何保住摄影机,这也是他亲口对方五洲说的。

这里所展现出来的曲松林的人格就是,为了国家的荣誉,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

那么他有了这样一种执念,时间一长又没人交流沟通,就成为了他的一种偏激性人格,他便将这种内心的苦楚转化为了对方五洲这个救命恩人的“恨”,恨他为什么要救他,如果不救他,留着摄影机就可以证明给世界上所有人看中国是真的做到了。

但是曲松林错了,他全错了,他主要错在两个方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08
里面哪个角色都可以讲讲笑话,娱乐一下,唯独曲松林不行,这个角色,他就不应该让人觉得好笑,这个角色,他身上有着很沉重的压力,他时时刻刻都是绷紧的。

这份压力,直到方五洲再次登顶成功,曲松林的那场大哭,才算是彻底放下(没有找到方五洲登顶后曲松林哭的照片,所以用了一张他知道自己错时哭的照片,请大家理解,作者注),他就是一个悲剧式人物,怎么可以让他搞笑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