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虞美人》与《雨的四季》听雨的境界分别有什么不同?

如题所述

一、季羡林的《听雨》

读季老的散文,你不仅能感受到他胸襟博大,达观睿智,还能学到“谦虚”这弥足珍贵的品质。正如《听雨》中季老时不时称自己为俗人,一个学贯中西的东方学大师称自己为俗人其谦逊由此可见。这不免令我想起“感动中国”颁发给季老奖项时,他反复念叨着“不敢当”,那种季老独有的谦虚令我感动不已。

二、宋代蒋捷的《虞美人·听雨》

原作中前两个听雨的场景是同一个人(作者)的一种回忆。红烛昏罗帐,其中“昏”一词很好地展现了一种迷离的感觉,一种隐约的氛围,像是回忆之感。断雁叫西风的感觉也是宏大的场景,有着浓郁的个人忧伤色彩。但是最后的僧庐听雨中,完全是一种现实的描绘。“而今”一词很好的说明了现状——一种由回忆拉回现实的感受,增加了对岁月的感悟!

三、刘湛秋的《雨的四季》

作者通过抓住春天景物的色彩、情态,运用不同的感官从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描绘了春雨美丽、娇媚的特点。抒发了自己对雨的爱恋(热爱)和对人生(生命)的追求。作者分别描述了春雨的美丽、娇媚;夏雨的热烈而又粗犷;秋雨的端庄而又沉思;冬雨的自然、平静。作者通过形象化的描写,用他自然美妙的笔调,饱含深情的笔墨,深刻独到的观察,描述了四季雨的不同画面。写出了雨的亲切可爱,这实际上寄托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