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是什么修辞手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5-12-21
修辞手法
比喻和夸张

“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第2个回答  2008-06-11
李白《秋浦歌》中有一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的身长,据他自己说是“身长七尺”, 。七尺的身躯,哪有三千丈的头发,不可能!看到后面一句才知道,我这满头的白发有三千丈,那是因为心里太愁,无限的愁绪造成的。所以这里很明显用的修辞手法就是夸张。这是一种绝妙的浪漫主义构思----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结合在了一起。
第3个回答  2023-03-17
1、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夸张和比喻。其中把白发说成是有三千丈那么长,这是夸张的修辞。把愁比作白发,是比喻。
2、原诗: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
唐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3、译文:
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
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4、简介:
秋浦,唐代池州郡属县,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因境内有秋浦水而得名,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李白一生三次游秋浦,留下七十余篇佳作。这十七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三载(754)第二次游秋浦时期(一说为天宝十二载)。当时李白因受谗遭疏离开长安已经十年。在这十年中,李白云游天下,四海为家,北上燕、赵,南下江、淮;其中不乏痛快欢畅的时候,特别是曾和杜甫两人携手同游梁、宋,把酒论诗,快意非常。不过,他在秋浦时的心情并不太好。天宝十二载(753),他曾北游幽蓟,亲见安禄山势力坐大,君王养痈已成。此时他正是怀着极其悲愤的心情再游江南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5-05-27
你好,为你解答:
白发长三千丈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愁苦的思绪也像这长长的白发一样是运用了类比的修辞手法。
望采纳,谢谢。
第5个回答  2019-10-23
夸张
因为李白把白发夸张为三千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