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9月的诗句

如题所述

1、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原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2、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

原诗

《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译文

昨天刚登完龙山,今天是小重阳,又要举杯宴饮。菊花为何这样受苦,遭到两个重阳的采折之罪?

3、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

原诗

《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译文

面对北山岭上白云起伏霏霏,我这隐者自己能把欢欣品味。我试着登上高山是为了遥望,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忧愁每每是薄暮引发的情绪,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围。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远看天边的树林活象是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弯月。什么时候你能载酒到这里来,重阳佳节咱们开怀畅饮共醉。

4、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出自唐代诗人卢照邻的《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

原诗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译文

九月九日登上玄武山远望山河,回归故乡的心思、回归故土的热望,浓得如眼前聚集的风尘。身在别人的家乡我们一起喝下这菊花酒,我们离家万里,望着大雁飞过的天空,心中有着一样的悲伤。

5、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出自魏晋诗人陶渊明的《己酉岁九月九日》

原诗

《己酉岁九月九日》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

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

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

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译文

衰颓零落秋已晚,寒露凄风相缭绕。蔓草稀疏渐枯萎,园中林木空自凋。清澄空气无尘埃,天宇茫茫愈显高。悲切蝉鸣已绝响,成行大雁啼云霄。万物更替常变化,人生怎能不辛劳!自古有生即有死,念此心中似煎熬。如何方可舒心意,饮酒自能乐陶陶。千年之事无需知,姑且行乐尽今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1-02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染就:染成.
  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残霞:晚霞.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飞鸿:大雁.
  元·白朴《天净沙·秋》
第2个回答  2017-01-19
古诗篇
课内描写山水的古诗:
滁 州 西 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课外描写山水的古诗:
辛夷坞唐
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课内描写景色的古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0-07
959813010101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