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垃圾的应对措施

如题所述

老师要加强对值日生的管理力度,并且把卫生工作分细,让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卫生职责所在。每天由值日小组长和劳动委员负责进行检查,除学校检查外,老师还要随时抽查,发现平时的不良卫生情况及时落实责任,进行整改或处罚。避免每天只是在学校检查时,卫生才能比较好些的现象。如果在班中建立一套关于乱丢乱扔现象的奖惩评比制度,积极参加卫生打扫的、认真搞好卫生、在班级卫生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同学都能并加分。表现不好的就要接受劳动改造并且扣分。那么班内会建立一种相互监督的良好氛围。在班里树立爱护环境的良好榜样,老师的榜样是必不可少的,看到纸屑能弯腰捡。而且要求班级干部带头以身作则,形成好的氛围,相互影响。通过活动、主题班会等增强学生的卫生意识也是必要的,平时多宣传一些卫生知识,搞一些环保活动,让学生学会变废为宝。而且通过全球环境污染的危害的宣传,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的现状,从思想意识和习惯的养成方面进行教育,号召大家一起来维护我们的生存环境。还可以通过与国外一些国家好的卫生意识的表现对比,激发学生的自尊心。从而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形成正面的舆论氛围。可以在校园各处张贴一些醒目的提示标语或标志图,在有明确要求提示下,学生会适当地收敛自己的行为,达到规范行为的目的。而且应多设一些美观醒目的垃圾筒,免得学生因嫌麻烦或不方面而随手扔垃圾。如果有乱扔垃圾的学生取证照片公示在进行监督与宣传环保工作时,可以提供让学生会或者专门成立环保小卫士队以及鼓励其他学生对他人乱扔垃圾的时间、地点通过数码相机或手机拍照取证,经查实可以获得奖励。而取证照片公示一学期。或者在学校各处安装监控设备监视校园,不定期地取证、查实、公示。总之,要人感觉扔垃圾就可能会被抓到,被抓到就会受很严重很丢人的处罚。通过设置奖励鼓励大家都参与监督,加强扔垃圾就可能会被抓到的可能性。 我认为对于乱扔垃圾的现象要想彻底改变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的,在环保行为养成之前,就得加大规范力度,而且得为学生生活的便捷多想办法。而且这种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也是分不开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漫步在美丽的南开园,优雅干净的林阴小道蓬勃着求知的渴望,令人心情舒畅。可当同学们走进教室,放下书包,却不禁皱起了眉头——曾几何时,本应明亮整洁的教室被不经意间留下的垃圾涂上了一层阴暗的色彩,被各种垃圾占据的课桌即将没有书包的安放之地……
  众说纷纭:教室垃圾不可小视
  学期过半,在开学初本已被保洁员清理得干净整洁的教室,再一次难逃被垃圾淹没的厄运,主楼、第二主教学楼、圆阶、新阶……一些原本可以上课、自习的教室几乎都能在课桌上、课桌中、地上看到大大小小的垃圾……有同学认为:因为现在上课的教室不固定,导致大家没有意识主动保持它的整洁。而另外一些则持这样的观点:垃圾很小,留在桌上也无伤大雅。很多老师更愿意相信:“大多数同学是因为忙于课业而忘记了还有垃圾需要动手处理。”
  第一,很多同学都喜欢在草地上举办各种活动,晚上12点后还有人在草地喝酒聊天,总有一些人聚会后不将垃圾及时清理,令美丽草坪成垃圾场。第二,学校里每天都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比赛,然而喧嚣过后,经常是垃圾散落各个角落的场景。 第三,学生们的单车菜蓝也成垃圾筒,常见牛奶瓶,废纸之类的不明垃圾。第四,很多同学在吃完早餐后还将垃圾直接留抽屉里,有时用过的纸巾都扔在桌面上,教室惨变垃圾回收站。
  课室里的垃圾多是塑料袋,还有纸巾,东西都是很小的,体积大的就是牛奶瓶了。每次清理课室,多的时候可以搜罗出一小箩筐。
  部分同学将草稿纸、广告纸丢在教室,这是卫生意识上的疏漏导致的。虽然只是个别现象,但它在无形中破坏着整个校园的环境,也使大学生的形象大打折扣。
  看上去是小问题,但是同学们学习环境受到破坏,对身心都会有影响;这与大学生应具有的道德文明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是不相匹配的。自己留下的垃圾,破坏公共环境,让别人来收拾,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古人尚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大学生更应该在细节中体现出修养。
  进入部分教室,很明显地看到同学留下的垃圾:广告单、草稿纸、纸巾、矿泉水瓶甚至还有学习资料。在主楼、新阶梯教室、计算机房内,甚至操场上、草坪上、广场的座椅上、食堂的餐桌上,从餐巾纸、塑料袋到汽水瓶、食品包装袋,各样垃圾屡见不鲜,令人心生厌恶。
  在这种环境中学生们能有好心情学习吗?学生们的卫生意识太淡薄了,教室门口的垃圾桶几乎形同虚设,没几个人主动把垃圾扔到桶里。
  反思原因:自身素质是根本
  思考这种不良现象出现的原因,我们发现,有些同学因为早晨时间太紧不能去食堂而在教室里吃早饭,这或许可以原谅,但为什么不能把塑料袋像带早餐进教室那样自然地带出教室呢?一些同学自身习惯不好,忘记将垃圾带走或故意留在教室。
  保洁员做好教室清洁工作是必要的,但工作性质决定他们不可能在短暂的课间来完成。于是遗留垃圾依然给他人带来不便。换一个角度讲,自己制造的垃圾理应由自己处理,劳烦他人,难道不觉心中有愧吗?而从更长远处讲,今天丢弃垃圾有人清理,以后在公司里,在办公室内,随手一丢,必然使自己的形象大打折扣。
  积极行动:让教室变得更美好
  大家都知道,一次清理其实只是治标不是本,垃圾还会卷土重来!”活动负责人小周说,“我们举办这个活动旨在先影响一批同学,让他们意识到教室垃圾问题需要每个人都行动起来,然后,由这一批同学再去带动他们周围的人,扩大影响面。毕竟南开太大了,要通过一次活动改变每个人的习惯,显然是不现实的。
  教室的卫生,抽屉里的垃圾,我想漳州师院的学生都感同深受。或许你我曾经就是那‘犯罪’的一分子。
  本人就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1、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这一点从本人的感受来讲,学校在这方面的宣传力度较之以前,有很大的进步。毕竟如果每个都人都能自觉,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2、每个教室配备一个垃圾桶。在综合楼上课的同学可能都知道,很多教室基本是没有垃圾桶,环保意识不是很强的学生,可不会有为了一只“骆驼”,我愿走一里路的崇高思想。
  3、把教室的桌子反过来。大二以上及的同学可能都知道,这招是为了减少考试的时候作弊,但在这个问题上是可用。教室里最大的垃圾藏身地点要属抽屉了,如果把桌子反过来,抽屉是不会没掉,但当把垃圾再艰难的放进抽屉了,你会不会有一种罪恶感,你不打算把你的垃圾带出教室。其实很多人是想把垃圾下课的时候带出去的。但不重要的东西,你的记性怎么会那么好。所以把垃圾放在你的桌上,带出去的可能性就大很多了。 
  4、敲掉或封上那两个黑漆漆抽屉。在上课无聊的时候(综合楼),我认真的观察了下:基本没人会把书或自己的包放进抽屉里面。因为那抽屉又黑又脏,大多数人会把自己的包、书什么的放在桌上或椅子上。那抽屉是用来干吗呢----放适合放的东西(垃圾)。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10-06
在班里树立爱护环境的良好榜样,老师的榜样是必不可少的,看到纸屑能弯腰捡。而且要求班级干部带头以身作则,形成好的氛围,相互影响。通过活动、主题班会等增强学生的卫生意识也是必要的,平时多宣传一些卫生知识,搞一些环保活动,让学生学会变废为宝。而且通过全球环境污染的危害的宣传,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的现状,从思想意识和习惯的养成方面进行教育,号召大家一起来维护我们的生存环境。还可以通过与国外一些国家好的卫生意识的表现对比,激发学生的自尊心。从而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形成正面的舆论氛围。可以在校园各处张贴一些醒目的提示标语或标志图,在有明确要求提示下,学生会适当
第3个回答  2010-10-05
把垃圾放在教室外面吧,然后和外面的阿婆谈判,让她承包你们班的垃圾桶,有什么罐子什么的就让她收去,一个星期给你们班多少钱,钱就做班费吧。这样就减少垃圾数量,减少倒垃圾的频率,又有收入。不错啊
第4个回答  2010-10-05
每个人发一个垃圾袋啊…满了让他们自己去扔掉…这样应该会好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