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国后行政区划的演变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建国初期是中央-大行政区-省、直辖市、自治区-地级市(极少)、专区、自治州-县、市-区公所-乡、镇 七级。50年代中期取消大行政区,很多地方取消了区公所,变为中央-省、直辖市、自治区-地级市(极少)、专区-、自治州县、市-乡、镇五级为主。1958年,乡镇改为人民公社。文革期间,专区改称地区。1983年以后,实行地(地区)市(地级市或县级市)合并,实行市管县体制,目前中国行政区划主要是中央-省、直辖市、自治区-地级市、地区、自治州-区、县、县级市-乡、镇五级为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7-27
我国建国后行政区划的演变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 初创阶段:1949年建国初期至1952年,这一阶段是中国行政区划的初创阶段。
2. 调整阶段:1953年之后,中国行政区划进入调整阶段。
3. 改革阶段:1978年之后,中国行政区划进入改革阶段。
4. 完善阶段:1990年以来,中国行政区划进入完善阶段。
总的来说,中国建国后行政区划的演变是一个不断调整和改革的过程,旨在适应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的需要,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