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曲听后感300字以上

如题所述

听《思乡曲》有感(300字)如下:
第一次听到这首小提琴曲,马思聪创作的《思乡曲》,我就被深深的吸引了,那慢板如歌如诉的旋律表达了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故乡无限的思恋之情。这淡淡的音乐,如同茉莉的清香,飘进人们的心里,吮吸那甘甜的露珠。这旋律在我心中连绵起伏,时而激昂,时而忧伤,回味无穷。
不止是作者思恋家乡,我也有同感。因为我的亲人不在我的身边,在遥远的家乡。当老师向我们启发讲解后,再播放这首乐曲时,我已不知不觉的融入其中了。皎洁的月光下,远在异国他乡的游子拉着心爱的小提琴,深情的遥望远方,寻觅着家乡的方向,这种情景多少次浮现在我的梦中。我真敬佩作者马思聪啊,他能把一种无形的情感描述的这样淋漓尽致。
在萤火烧过的地方,又奏起了思乡曲。曲子里,没有黄昏的苦烈,没有子夜的吟叹,只有灰烬中盎然破土而出的绿意,再有啊,再有的就是,生命回归的,呼唤。留恋在国土的灵魂,禁锢在他乡的身躯,浓浓的乡愁,化不开的思念,这时回忆起少时在故乡的无忧无虑,快乐的生活,只有把这些,寄托于这一首《思乡曲》。

拓展介绍:
《思乡曲》作于72年前的1937年。当年,日寇的铁蹄蹂躏了满蒙华北大地,东三省的学生唱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流亡关内。马思聪行脚北国之后折回广州,从一首绥远民歌中引发灵感,谱下了这首《思乡曲》,拨动了多少为抗日救亡而奋战的中华儿女的心弦,并且一直流传下来,引发了一代代爱国爱乡的炎黄子孙的共鸣,成为了中国现代民族音乐不朽的经典。《思乡曲》曾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和海外侨胞广播的开始曲,《思乡曲》后被改名为《东方红》。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qbgV6UCtOznwPst9eMOM9Ds3Sd0l9pLAFdsc3wrNMGdL4BnszKrtFmTczMgPym6tdn-TDIW54czzAzkwy2AjABxbMj1KjjoUZ7Lgf2qVtxy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首先我要简单介绍《思乡曲》曲式结构:它是一首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第一部分:柔和,带有暗淡色彩的旋律,轻轻地、缓缓地诉说,把思念故乡的情绪表现的淋漓尽致。第二部分:全曲^***,速度加快,比第一部分情绪明朗,仿佛沉浸在美好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向往之中,然而这只是曲作者的一场梦,一切又回到了现实中。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缩减再现,旋律比第一部分高出一个八度,显得更加缠绵悱恻,荡气回肠。乐曲短小的结尾充满茫茫的愁绪,最后结束在不协和的和弦上,曲终意未尽。无穷尽的相思,理不清、斩不清,久久萦绕在心头。

第一次听到这首小提琴曲,马思聪创作的《思乡曲》,我就被深深的吸引了,那慢板如歌如诉的旋
律表达了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故乡无限的思恋之情。这淡淡的音乐,如同茉莉的清香,飘进人们的心里,吮吸那甘甜的露珠。这旋律在我心中连绵起伏,时而激昂,时而忧伤,回味无穷。
不止是作者思恋家乡,我也有同感。因为我的亲人不在我的身边,在遥远的家乡。当老师向我们启发讲解后,再播放这首乐曲时,我已不知不觉的融入其中了。皎洁的月光下,远在异国他乡的游子拉着心爱的小提琴,深情的遥望远方,寻觅着家乡的方向,这种情景多少次浮现在我的梦中。我真敬佩作者马思聪啊,他能把一种无形的情感描述的这样淋漓尽致。

每当听到《思乡曲》那淡淡忧伤的旋律,就如同和我的家人相聚在一起了。我经常哼唱这首曲调,还试着用笛子吹奏它,这美妙的旋律在我心中久久回荡•••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