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谁知道这句诗是什么意思?怎么翻译?范仲淹《御街行》的翻译谁有?

有范仲淹《御街行》的翻译吗?还有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啊?

这首词的作者范仲淹,为北宋人,曾说一句直到现在还经常被人引用的名言: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另外关于他的生平还可参看前篇“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的介绍)范仲淹词兼长婉约与豪放两种风格,对后代词的发展有相当的影响,为苏轼、辛弃疾一派的先导。这首《御街行》仍旧是属于婉约的佳作。 词谱《御街行》,到宋代才开始有。御街为北宋汴都(开封)的御街道。本词,双调,七十八字,仄韵。词的大意如下: 落叶轻轻地随风飘旋一阵儿,然后纷纷地坠落到地上,带着又清又干的香味,一堆堆的砌在那儿。夜的寂静,为带着寒意的声音所敲碎。这“寒声”可能是风声、更鼓声、飘叶落花声、夜间徘徊人的脚步声……真珠串成的帘子卷了起来,只见雕栏玉砌华美的楼台里空空荡荡的。天淡淡的,银河的清光一直撒到地面,每年每年到了这一天,月亮的光华如洗净纯白的细绢似的皎洁,而这时候经常是“伊人”千里乖隔。愁肠已断,没有什么缘由再来醉酒了,所以酒樽还未举到唇边,泪珠已在眼眶内凝转,盈盈地夺眶而出,涟涟而下。夜静更深,灯中的油已残剩无几,灯芯也将燃烧殆尽,灯芯烧久了,就会结成花蕊,愈结愈长,须时时剔剪,剔剪时灯光先暗后明,这个睡不着的人,独自斜欹着枕头,看残灯一明一灭,又一明一灭……如此尝尽了,也体味够了孤眠的滋味。 这是一首秋日怀旧的词。我国大陆天气,到了秋天,霜降风起,树木都要落叶,杜甫的诗即有“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名句。词的首句“纷纷”形容叶落既多又继续不停的样子,“香”字可以描写落叶的清香,也可以写落花的芬芳,“寒声碎”的“碎”字即敲碎,打破的意思。“夜寂静,寒声碎”一句,静中有动,如同“鸟鸣山更幽”诗句一样具有韵味。以上皆写楼外(或庭院中)的景致。回看珠帘玉楼空空荡荡,仰望天空,淡白色的天,闪闪的银河清光一直垂撒到地面,年年到了今夜,月光皎洁如练,我多么盼望那个知心的人陪伴着,共赏这良辰美景,可惜他(她)远在千里之外。这一个“长”字传达出作者恒久的期盼与一再的失望,这“人千里”的“千里”,是路途上的千山万水阻隔?还是人为的情势,虽近在咫尺,实际上有如远在天涯似的不得亲近?就要随读者的体验去理解了。词意上“玉楼空”与“人千里”是相呼应的。一年一年的期盼与失望,早已使人愁结肠断,没有什么缘由再去醉酒了,即使醉酒也没有消愁的效用。因为愁已极,肠已断,所以“酒未到,先成泪”。此句比另一首“酒人愁肠,化作相思泪”的意境更高,更深,也更锐。此情此绪,谁还能睡得着?欹枕看“残灯明灭”是自然的消受了。下句“谙尽孤眠滋味”,词意是承继上半“长是人千里”而来的,一次又一次尝尽了,领受够了“孤眠”的滋味,思潮起伏,有些事想想就可以推开了,而只有这一件事,涌上心头,挤上眉尖之后,却推不开,忘不了,也逃不掉。 全词上半首三句写外在的景物,自“年年今夜……长是人千里”由景生情,往后则是情景交融来抒写。下半首自“愁肠已断”为起点来表现一种更高更深的愁思。“愁肠已断”已经是“愁思的顶峰”了,再要往高深处进展,是非常非常困难的,而作者自然高妙地运用了“酒未到,先成泪”数字,极为传神地展示一个生动画面,阅读至此,不论有情无情的人,难免不心酸落泪。作者用情之深,才华之高,于此可见。全词一字一句,真情流露,不加雕琢,自然明净,情思涵蕴的深致,反复吟诵,只觉回肠荡气,久久难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6-19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②。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③,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④,谙尽孤眠滋味⑤。都来此事⑥,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释】 ①御街行:又名《孤雁儿》。柳永创调。 ②香砌(qì):指花坛。 ③练:素绢。 ④敧(qī):倾斜。 ⑤谙:熟悉。 ⑥都来:算来。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的婉约词。上阕由更深夜静,听秋叶飘落于石阶之零碎声响写起,突出心之空虚和人之孤独。抒发了良辰美景却无人与共的孤愁。下阕抒情。“酒未到,先成泪”,比词人在《苏幕遮》中“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句意又更进一层,表现出词人推陈出新的卓越创造才能。从整体构思看,“酒未到”二句,申说“无由醉”的理由,补足“愁肠已断”的事实,思路超拔。“残灯”句提起“孤眠滋味”,呼应开头“夜寂静,寒声碎”的境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