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泉亭记白居易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言,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

冷泉亭记白居易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言,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①,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②,风泠泠,可以蠲③烦析酲④,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⑤又潺湲洁澈,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 潜利阴益,可胜言哉? 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⑥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 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 故吾继之,述而不作。【注】①寻:古以八尺为一寻。②渟渟(tíng):水停滞,平静的样子。③蠲:出去,免除。④酲(chéng):酒醒后所感到的疲惫如病的状态。⑤矧(shēn):况且。⑥ 仆射(yè):尚书省长官。小题1:对下列加线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灵隐寺为 尤 尤,优异、突出 B.地搜胜 概 :概要 C.卧而 狎 之者狎,亲近 D.山树为 盖 盖:伞 小题2:下列对文章有关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眼耳之尘,心舌之垢”是指曾经入耳入目的秽物恶音,以及不好的思想和言论。 B.“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意为这就是冷泉亭在余杭和灵隐堪称第一的原因。 C.“佳境殚矣,能事毕矣”是说天下美景皆集于此,建亭者已黔驴技穷,本领有限,再也造不出新亭了。 D.“故吾继之,述而不作”,意思是所以我只继承沿循,只记述不再添造新的亭子。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之日”,草木欣欣向荣,可以“畅人血气”,启发人积极向上。 B.“夏之夜”,泉平水净,风凉气清,能使人得到一种超尘脱俗、除污去垢后的快感。 C.作者赞美冷泉亭的原因,全在其客观景物之美,而不注重景物对人的精神的感召作用。 D.本文的感人之处在于作者写出了自己的真实经历和内心感受。 小题4:翻译(6分)①潜利阴益,可胜言哉?②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4:①不知不觉中给人的利益、好处可说得尽吗?反问句或翻译为:不知不觉中给人的利益、好处说不完!(“潜利阴益”:互文,1分;“胜”:尽,完;句子通顺1分)②后来主持郡政的人,虽然有巧妙的心思和眼光,也无法增加它。(“无所”:无法,1分;“焉”:它,1分;句子通顺1分)


小题1:
试题分析:B项,概:景色。“概”作“搜”的宾语,应为名词,解释为“概要”肯定错误。
点评:文言实词重点考语境义,本题选词较好,“概”的常用义并无“景色”之义,但结合上下文只能译为“景色”。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也提醒考生文言实词的理解一定要将释义代入到原文检测。
小题2:
试题分析:C项,应为:全郡的美景都在这些地方了,极尽匠心工巧之能事。
点评:本题是一个全新的题型,它不同于理解文章内容,只要求局部理解含义,也不同于翻译句子,而是要求理解句子在语境中的深刻内涵。
小题3:
试题分析:C项,并不全在其客观景物之美,而是重在景物对人的精神的感召作用。
点评:理解文章内容,要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选文细节的理解。一定要把选项与原文对应的句子进行分析比较,看其中存在哪些异义与分歧。小题4:
试题分析: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①潜利阴益:根据句子结构推断,“潜”“阴”意思相近,“利”“益”意思相近。可胜言哉:反问句,胜:尽。
②虽:虽然。有敏心巧目,无所:没有什么。加:增加。
点评:本题的第一句选用得相当好,“潜利阴益”一句最能考查学生根据句子结构推断含义的能力,这是翻译句子,读懂文言文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考生一定要掌握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