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句子: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如题所述

赏析:指出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八百里洞庭湖,南接湘、资、沅、澧,北分松滋、太平等长江支流,烟波浩淼,湖山辉映,由此得出“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后续描写,让人有了心驰神往的想法。

节选:《岳阳楼记》宋代·范仲淹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翻译:我看着巴陵郡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更是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对它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人们在此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是是否也不一样呢?

扩展资料

赏析:

《岳阳楼记》中的很多诗句,影响力洞穿史册,成为延绵千年的治国理念之一,政事通达、人心和顺成为后代无数治国理政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后世有“居官警语”云:“善为治者,贵运轶民之隐,达民之情。”“治民之大者,在上下之交不至于隔阂。”“上下之交”而不“隔阂”,其核心就是个“通”字,揭示了“政通人和”的关键所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07

赏析:既然洞庭湖北面直通到巫峡,南面到达到潇水和湘水

然则:虽然如此,那么。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南,向南。极,尽,最远到达。

出自《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原句: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意思: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一湖。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广无边;早晴晚阴,气象万千。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然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湘,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

第二段,格调振起,情辞激昂。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范围。以下“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一“衔”一“吞”,有气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简练而又生动。

前四句从空间角度,后两句从时间角度,写尽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承前启后,并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一语。这句话既是谦虚,也暗含转机,经“然则”一转,引出新的意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构出全文的主体。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居邓州。昔日好友滕子京从湖南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一口答应,但是范仲淹其实没有去过岳阳楼。庆历六年六月(即1046年6月),他挥毫撰写的著名的《岳阳楼记》一记叙文,都是看图写的。

描写了“迁客骚人”登楼时的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并由此过度到议论,从而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即使自勉,又是与人共勉。 

全文共五段,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盛况,交代作《岳阳楼记》的缘由。

第二部分(第二—四段):写“迁客骚人”登楼的“览物之情”,观看景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的感受。这一部分可分两层,第一层(第二段):总写远眺洞庭湖的景色。第二层(第三—四段: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或喜或悲。这是 文章的主体。

第三部分(第五段):正面写自己的生活态度和政治抱负。

范仲淹(989年—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989年)——皇祐四年(1052 年)。范仲淹,字希文。死后谥号文正,史称范文正公。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苏州市吴中区)。

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 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

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

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岳阳楼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5-12
然则北通巫峡: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南,向南。极,尽。
赏析:既然洞庭湖北面直通到巫峡,南面到达到潇水和湘水,被贬官流迁的人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情感,怎能不有所不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9-01
赏析:指出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八百里洞庭湖,南接湘、资、沅、澧,北分松滋、太平等长江支流,烟波浩淼,湖山辉映,由此得出“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后续描写,让人有了心驰神往的想法
第4个回答  2019-10-06
从空间上写浩瀚的湖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