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罗曼史》欣赏后感

如题所述

《爱的罗曼史》可以说是一首家喻户晓得世界名曲,也是几乎所有学过吉他的人必弹的“吉他国歌”。即使不弹吉他,在这个地球 上不知道这首乐曲的人,恐怕也是少之又少吧;多年来这首旋律优美纯朴的小品,不仅拨动过无数人情感的心弦,也唤起过许多人失去的热情与浪漫。在吉他音乐史 上或许还没有任何一首乐曲能够像《爱的罗曼史》这样,既能让吉他延续旧有的传统,又能吸引无数新一代的听众和学习者。

关于《爱的罗曼史》的作曲 者,目前在坊间的乐谱或是唱片上大都以“作者不详”或“西班牙民谣”一笔带过,完全缺乏考究和科学的依据,现在唯一受到大家公认的(其实是误植)就是,自 从西班牙吉他演奏家耶佩斯(Narciso Yepes)在1952年为法国电影《禁忌的游戏》(Jeuxinterdits)担任配乐时,以《爱的罗曼史》做为主题曲之后,随着电影的卖座,此曲就 顺理成章的成为耶佩斯的“改编”。然而事实上,当初耶佩斯为《禁忌的游戏》选曲配乐时,除了《爱的罗曼史》之外,他还将柯斯特(N.Coste)、拉缪 (J.Ph.Rameau)、维西(R.de Visee)等法国作曲家的小品一并搜入,甚至后来出版的电影配乐乐谱上,耶佩斯山只在谱上注明着“编集”、而非“编曲”(这里面的乐曲基本上无一是由他 改编的).于是在这种“以讹传讹”的渲染下,耶佩斯竟也成了《爱的罗曼史》的同义词。

其实早在耶佩斯之前,同样出身于西班牙的吉他演奏家文森特•哥梅斯(Vicente Gomez)就曾经在1939年,为西班牙导演鲁本•马莫里安(Rouben Mamoulian)的电影《血与砂》以《爱的罗曼史》做为配乐,只可惜当时西班牙的电影尚未进入国际市场,所以留给人们的印象并不深刻。不过尽管如此,这部电影在西班牙还是曾经轰动一时,虽然当 时的影片中并未对配乐多做介绍,但是做为仅有旋律的演奏音乐,《爱的罗曼史》被填上歌词演唱却是流传于电影《血与砂》之后,或许这就是此曲日后被称做“西 班牙民谣”的开端吧!不过直到这里,真正的作曲者仍是知之不详。

真正的答案也许就在这里,依照现有的资料逐一追索,《爱的罗曼史》的乐谱最早是出现在阿根廷RICORDI出版社,为西班牙吉他演奏家(作曲家)安东尼奥 •鲁比拉(Antonio Rubira)所出版的(练习曲)(Estudio,编号BAl2375)。根据普拉特(Domingo Prat)1934年所著的《吉他演奏家辞典》记载:“安东尼奥•鲁比拉出身名门,是19世纪后半最顶尖的吉他演奏家之一,1881—1884年渡海至阿 根廷展开演奏与教学活动……”由此可知,《爱的罗曼史》的作曲者极有可能就是安东尼奥•鲁比拉,只不过当时他仅仅是将这首乐曲当做《练习曲》,而且据说在 这份谱上,右手分解和弦的指法是a i m,而不是今天我们所惯用的a m i。(编注:就练习而言,a im的指法确实比a m i更具练习价值!)

然而,这首《练习曲》又是怎么变成《爱的罗曼史》的呢?在西班牙Union Musica出版社所出版的刘贝特(Miguel Llobet)作品中,鲁比拉的这首《练习曲》已经被换了一个标题,叫做《作者不详的罗曼史》(Romance Anonlmo,编号UM21262),而且当时刘贝特在谱上也注明了乐谱是由他“编集”、而非“编曲”。之后,或许是出版商为了强化宣传的效果,再度将 《作者不详的罗曼史》换了一个更浪漫的标题--《爱的罗曼史》,至此这首小品的身世总算是真相大白了!

不过在这里有一点令人感到困惑的是,耶佩斯、哥梅斯、刘贝特这三位吉他大师,难道当时他们都不知道这首乐曲的由来和鲁比拉的存在吗?或者是在他们的心里多 少有些睥睨、炉忌和不屑(因为他们都是很好的作曲家--尤其是刘贝特,所以对于这么一首和声贫乏、旋律单调的作品不免有些不以为然),可是偏偏这首乐曲竟 是如此的能够触动人心而且广受喜爱,于是在这三位大师的“无心插柳”之下,“鲁比拉”这个名字全然湮灭在历史中,但是他的《练习曲》却幻化成《爱的罗曼 史》,回响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编注:刘贝特曾于1910~1920年在拉丁美洲各国演出,所以这首《练习曲》很可能就是刘贝特在阿根廷发现之后传回西班牙。)

前年,约翰威廉斯在其2000年的新专辑中再度以《爱的罗曼史》(吉他与管弦乐合奏版)为他的演奏生涯另辟新局,由此可见,人们对于《爱的罗曼史》的钟情与偏爱,再说什么好象都是多余的了……

《爱的罗曼史》、中板,3/4拍子,全曲共32小节,并以每四个小节为一乐句。前16节为A段(e小凋),后16小节为B段(E大调),各段均有反复,然 后A段再现(Da Capo)一次,所以此曲也可以看做是含再现的单纯二段曲式结构.A段由e小调主和弦开始,下行音阶式的旋律缓缓进行,第四小节旋律以主和弦的构成音上升 —个八度,形成音乐情绪上的高潮,接着旋律继续在下行音阶上来回移动,和声则依序由主和弦经过下属和弦与属七和弦,最终结束在e小调的主音和主和弦上。至 于B段的动机、旋律、和声与A段几无两样,唯一不同处就在于旋律的高潮出现在不同的乐句上,因此在这里就不多做解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