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记一则

帮我写这周的周记,十月一,加点嫦娥二号


我喜欢雨。春雨的缠绵,秋雨的瑟瑟,特别是那阴雨连绵的夏季,时不时乌云滚动,闪电劈雷,狂风飓雨,那么的气势磅砣,那么的震捍天地,这种感觉兼直是无言可喻,无可比拟。
其实最美的是春雨。柔和的细风挟着毛毛小雨,柳枝细叶烟雾朦朦,充满了无限的诗意。朦胧细雨宛如婀娜多姿的少女,轻轻舞动着轻柔的腰肢,拂动着你的黑发,亲吻着你的脸颊。是那样的温顺柔和,然而似乎还是缺少那种狂热、奔放的激情,那种惊天地、捍鬼神的气魄。春雨贵如油,它对大地万物的滋润,犹如温情、安详的母亲,平静的心绪不会汹涌出狂热的激情。
秋雨总给人一种凉意则那种肃杀万物的凄凉。似乎是激情汹涌后而应有的平静,也许是劳倦后的休息,是蓄积力量重新抒展的时期。这有着一种希望,一种满怀激情的期望。
我神往夏天的雨。夏季的天如孩子的脸,说变就变。风起雨到,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如注,整个天地一片昏暗。大树在狂风中摇曳,万物在暴雨里迷茫……强烈地发泄以后,天边总会掠过一条美丽的、色彩斑澜的虹,恰如人生的最亮点。
我喜欢在暴风骤雨中狂奔。让那硕大的雨点冲击着身躯,淋洗着脸颊,浸泽着全身每一个毛孔,让雨水在身上汇成一条条河流四处流淌,让饥渴的肌肤贪婪地感受着雨滴的激烈。尽情地伸展开双臂,迎着狂风、骤雨,地出彻入心肺的呐喊。此时的心情是如此的激动、如此的奔腾,是完全溶入狂风暴雨的疯狂!伫立雨中,傲视四野,激情至极,似乎天地唯我!
春雨轻柔,秋雨萋萋,夏雨豪放,人生就象雨。

读《朝花夕拾》有感
我喜欢的中国作家,除去朱自清三毛,就是鲁迅先生了。这本书当年出版时拟订的名字是《旧事重提》,想来是鲁迅先生嫌题目太直白,便改成了《朝花夕拾》,在此书中,当然也有鲁迅先生一贯的讽刺辛辣,但更多的,却是一种老年人回忆往事时的脉脉温情。
书中的十则故事,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藤野先生》,这故事,当时,中国在邻邦日本的心中的确是一个弱国,可是,当我看到《藤野先生》中的那一段话,便没有来由地心痛起来——“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自然是低能儿……”让我想起在郁达夫先生的《沉沦》中,那个在心中默默呼唤着“祖国啊,你怎么不快点强大起来,你的儿女在这里受苦那!”的留日少年。这种国人,希望祖国强大而不去努力,只是无助地祈祷,让人怜悯他。但是那些看着自己的同胞在影片里被残杀,而且还与日本人一同欢呼的国人,那种骨子里的麻木不仁,不仅可怜,而且,可恨!
但是,日本人,也不是全部都不知道“尊重”二字为何意,作者在此则中更着力描写的,是藤野先生严谨的教学作风,对作者真诚的关怀,还有,对于中国,对于“人”的热爱。作品的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作者对这位恩师的赞扬与牵挂。
藤野先生对鲁迅的耐心辅导,是希望将日本精湛的医学技术传入中国,为中国的人们治疗身体上的疾病(事实上,鲁迅先生留日学医的目的,也是如此),在此,藤野先生将医术还原到了它本来面目——为着所有人的健康而学医,而不是以自己个人的利益为目标,着实可敬!
在文章的末尾,鲁迅先生写他至今,仍然被藤野先生的影子鞭策着不断地“写为‘正人君子’所厌恶的文字”,又一次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敬佩。
其次,《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也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原本培养孩子孝心的《二十四孝图》,竟然在孩子心中留下可怕的阴影,使其觉得“白发的祖母,是和我不两立的人”!封建礼教毒害少年,何其之深!
《二十四孝图》,和《风筝》所想表达的实际大同小异,这可以说是旧中国教育制度上的欠缺,但是,这难道不是中国的弱点所在吗!
鲁迅先生,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以笔作枪,字字掷地有声,这本《朝花夕拾,虽是回忆性的散文集子,但丝毫不改其风貌,对于作品中所指出的旧中国的弊端,我看过后犹触目惊心,一面庆幸自己出生在了祖国富强的年代,一面又下定决心,尽我所能不让悲剧重演。
在过往的日子里,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太多屈辱的历史,而如今,在祖国繁荣富强的今天,身为未来栋梁的我们,怎能不为了中国而去努力呢?从《朝花夕拾》中,我惊见自己的影子,那么单薄,那么坚定的影子!
鲁迅先生,中国正在崛起!

小书摊
每次回家路过那处书摊,我都会停下来看看,带上一份《晶报》,或者拿上一本《青年文摘》,付钱,然后对摊主投以温和的一笑,再匆匆离去。
书摊很小,放的书也不多,难得有人经过会停下看看。以前,我也不喜欢这样的小书摊,因为很多时尚的杂志都没有,只有几本很大众的书,看得出摊主并不怎么在行,也不年轻了。的确,卖书的是个老头,瘦瘦小小的,那弯下的腰使他远看就像和大写的“C”。每当有人来到摊子前面时,老头总会点点头,堆出一脸的笑来,这时的他,就更像只虾米了,那笑,大概也是谋生的方法吧,我想。
正往家赶着,忽然想起今天《青年文摘》该出来了,可是刚才走出大门时忘了买。唉!真有点不爽,不然今晚可以好好享受一下我的精神食粮了!忽然眼前瞥过一张广告,哦,是《青年文摘》的广告画,挂在那个小书摊前面。呵,没想到他这也有《青年文摘》卖!停下车,我走到摊前,果然有本新的《青年文摘》放着,不过一共只有三本,也难怪,生意不怎么样,进得太多卖不掉。这么想着,就随手拿起一本翻起来——这是我的习惯,买书前把书大致翻翻,了解一下大概内容,再回去慢慢看,这是一种心情。
“老头,《漫友》有没有啊?”旁边来了位打扮入时的美眉,嗲声嗲气的问道。
“啊?什么?《饭友》?”摊主没听清楚,以为是买一种食物杂志的。
“什么啊,谁要买这么土的书!真是的!什么破摊子,连本《漫友》都没有!切!”美眉扭着柳腰,不屑一顾地走了。
老头还在寻思着怎么了,这年轻姑娘怎么说走就走了,我不忍心,告诉他说:“她要的是《漫友》,一本适合年轻女孩儿 读的书。”
“哦,那是我听错了啊,那这《漫友》好不好看啊?看的人多不多?”摊主终于明白过来了。
呵,看来他想开始卖这书了。我还没开口,后面有人叫他了:“老头子,吃饭啦!”摊主的老婆——一位同样年老的老妇人拎着一只饭盒来了。
“哦,哦,好!嘿嘿……”摊主脸上露出孩子般的微笑,搓着手,接过了饭盒。饭盒很旧了,已经辩不出当初的本色来,不过倒还干净。老头吃得挺香的,老妇人看着摊子。
“闺女好吧?”老头边吃边问。
“哦,还行,今天没吵闹,乖着呢!这青菜还是她和我一起洗的。”老妇人答道。
我不禁奇怪起来,难道他们俩那么大年纪,还有个尚未成年的女儿?
“姑娘,这《青年文摘》好看吧?”那位老妇人问我。
“哦,不错,满适合年轻人看的。”我还在翻看着。
“唉,下回,也带本回去让咱闺女看看。”老妇说道。
“怎么,您女儿也和我差不多大吗?”我见她说,就顺势问了一句。
“我闺女,唉,可比你大啊,今年都36啦!”老妇叹了口气,抬头看了看满眼疑惑的我,“这孩子命苦啊,生出来就发高烧,结果送去医院太晚了,没及时治疗,落下了终身的病根,这么大了,还和个孩子似的,吵吵闹闹的……”原来他们家有个智障的女儿,“不过这孩子不吵时也很听话的,可惜人家不让到学校去,我就只好在她乖的时候教她识几个字……”一提到孩子,老妇人话挺多,“……就指望这书摊能挣几个钱,帮她多攒几个,等我们老了,她还能活下去……”不知不觉,手中早已停止翻书,而开始认真倾听老妇人的话语,“老太婆,还唠叨呢,吃完了,快回去照看闺女吧。”摊主已经吃完了,把饭盒整理好递给了老妇。
“哦,好,我走了啊!你自己小心,天气热……”老妇又匆匆地赶路回去了。
我把书钱递给了摊主,他接过了,“嗨,这老婆子,就爱唠叨。”摊主一个人嘀咕着,像跟自己说,又像在和我说,不过脸上却写着满足,他在满足什么呢?是老伴的关心,还是一本书的利润,或是一上午女儿的乖巧……不过,我知道,他是满足的,一种现在很少见到的满足,平静而快乐。
拿起书,坐上了车,心情变得好奇怪,似乎轻松,也似乎沉重,手里的《青年文摘》似乎和平常买的有点不同,也许,今天,我得到了更多,比这本书更多的东西,我想。
以后,我就有了这个习惯,回家的时候,买本书,留下一个微笑。

白发
小时候,老师教导我们写作文,凡是有关母亲的,老师总是教我们用母亲的白发做话题,说什么“那是岁月的痕迹”、“白发是母亲辛劳的象征”、“母亲的白发是孩子成长的见证”。那时候还小,不懂这些话是什么意思,而且,那时觉得妈妈很好看哦,一根白发也没有。小孩子的心总是天真无邪为了作文可以交差,我也不惜翻翻示范作文,抄上一两句类似的比喻句。回到家,我就埋怨妈妈:“妈,你怎么不长白发,害我作文都写不出东西来了,还得撒谎。”妈妈摇摇头说:“不是不长白发,而是没到时候。以后我长了满头白发,你就嫌我丑了。”尽管妈妈是这样说,但那时我是不相信漂亮的妈妈是会长白发的。
记忆中,那个妈妈一头乌发,身材高挑,一点肥胖的迹象也没有,不像有些阿姨,胖得像一只肉粽子。
十几年后,时间真是最好的洗涤剂,它居然把母亲头发的黑颜色一点一点地洗去了,母亲额前的一捋头发已经变白了,脑后也出现了几根银丝。可是白发还没有令我真正感觉到母亲老了。直到那天,她叫我陪她打羽毛球。
羽毛球是我的拿手好戏,而我的第一个羽毛球启蒙老师就是我的母亲。小学一年级,她就和我打羽毛球,从发球到接球,我的技术就是这样在和母亲的游戏中培训出来的。据她所说,她年轻的时候也擅长打羽毛球。可是,自我上了初中,就没有再和母亲打羽毛球了。一方面,她忙于做生意;另一方面,我也觉得自己长大了,不能再那么幼稚,缠着和妈妈游戏了。
然而那天,母亲却让我陪她打羽毛球。我想也没想,就答应了。也许,真正长大的人才真的会怀念,又也许,大学长期离家使我特别珍惜与家人共处的每一段时光吧。
羽毛球在我和母亲之间来回飞翔,球在母亲那一边一次又一次落地。我看着母亲缓慢地弯腰捡球,有点吃力的样子。我在想从前,扮演捡球的角色都是我。我尽量放轻拍球的力度,希望把球控制在母亲能接到的范围内,打得便有点不自然了,但我的心是愉快的,我感到自己长大了,能照顾母亲了,即便是这样一件小事。不知道,从前母亲和我打球的时候,是否也是这样一种心情呢。
打了十来分钟,母亲已经满头是汗了,她中年发福的身材略显肥态,身手自然也不灵活了,示意休息一下。母亲用手背擦了汗,又拨了拨额前垂落的头发。
那一刻,我才真正注意到母亲的白发。那些白发星星点点地藏在母亲乌黑的头发里,不仔细竟看不到。看着母亲的白发,我居然没有想到那些老师教给我们的比喻句,只是想到了:母亲老了。
此后,我没有再刻意地用眼睛去看母亲的白发,因为那些白发不仅在我的视觉上起了作用,并且在我的心理上起了作用。母亲老了,昔日的青春美丽已不复存在,一个人老了会是怎么样的心境呢?或许她渴望回到年轻,她用念旧来回味年轻的岁月;或许她感慨岁月的无情。这些都是我根据母亲翻看旧相片时的表情所作的猜测。唯一我确定的是,从此以后,我的双手就是母亲的依靠,正如我小时候依赖母亲一样。
母亲日渐增多的白发是一根根连心绳,母亲在这一边,我在那一边,让我牵挂;母亲的白发是一支支织针,编织出一张感恩的网,母亲在外面,我在里面;母亲的白发是一道道痕迹,母亲走在岁月的前面,我走在后面。
我不能说我一定能报答母亲,使她的白发变得有价值,我只能默默地努力,使我的双手变得坚强有力,能成为母亲稳固的依靠。
一切的一切,不为别的,只为,母亲的白发,是我今生的牵挂。

蚂蚁,世界
一觉醒来,生活依旧,日复一日的枯燥生活让我的生命在不经不觉中一逝而去。各种挑战的结束又是另一个开始。
我走在茫茫人海之中,忽然感觉一阵真失落。我活了这么多年,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付出汗水,得回痛苦,值得吗?希望一次次落空,失败却接踵而来,
使我不禁对生活渐渐失望。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我虽然活着,却仿佛死了无异。
我觉得自己好像一只蚂蚁,在匆匆而过的人流中彷徨、无助,被生活压迫着,充斥在我生活之中的全是偏见与自私。我默默而艰难地想往前爬,地面是湿的,我的心也是湿的,哦!那是泪,那是血,在我心中悬成一条线,很长,很长……
下雨了,人们争相找地方躲雨。我笑了笑,也许只有现在我才能享受一下短暂的清净。雨越下越大,雨点打在地上化成了水花,不停地打着转,使我迷惑。我撑起一片叶子,为自己撑起一片绿色的世界。雨还在下,狂风一吼而过,把我仅有的叶子抢走了,也许叶子要随风去寻自己的梦想罢了。我无奈的摇摇头,正欲离开,一滴雨点打下来,困住了我。我拼命的挣扎,难道我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吗?不!
突然,我若有所思,冷静下来。我一直在寻找一片只属于我自己的世界,现在我不是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乐土了吗?我何必居安思危呢?
雨慢慢小了,风也停了,避雨的人群陆续散开了,轻盈的云扬起一道亮丽的彩虹。我曾听说太阳有无数只手,每只手都留下了千奇百怪的指纹,每只手都养活了一个生命。太阳的手向我扬起,水珠渐渐小了,我不管刺眼的阳光,愤怒地瞪着太阳——它竟然把我唯一的乐土都抢走了。
天又暗了,也许是我的控诉成功了。我的却突然动弹不了了,眼前骤黑,一股寒意包围着我。我知道,我的生命该划上句号了。但我没有一丝遗憾,相反,我很自在。终于,我沉沦在冰冷之中。
“看这蚂蚁多傻,宁愿活活淹死也不逃走。”
“哈哈……”
这是留在我耳边的最后一句话。
我是傻,我是渺小,难道大千世界就容不下一个小小的我吗?
忽然,我感悟了,我的生命对于世界,不过如尘埃般微不足道罢了。但是正是因为有了千千万万像我这样微不足道的生命,世界才这样的多姿多彩。
一个生命的结束不过是另一个生命的开始。
再见了,我的世界,等着我的回来……


雨是柔弱的,是世界上最轻灵的东西,敲不响那厚重的钢筋水泥的楼房。而瓦屋则不同,雨滴在上面,叮叮当当的,立即发出悦耳的声音。身在小屋的人也就有了在雨中亲近自然的福气。雨势急骤,声音就慷慨激越。雨势减缓,声音也弱下去,轻柔地流入你的心,它们尽职地演奏着,听雨人心中便漫出不尽的情意。
人们喜欢当心中充满怀念与感喟时,一个人静静地坐下听雨。垂老的志士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抱负;多情的诗人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遐思。雨成了人们修饰感情、寄托心愿的使者。
有词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就各异。然而听雨却都是听灵魂的对话,听真情的奔泻,听年华的淙淙流淌。雨声所敲打的,除去岁月的回响外,还有昔日难再的痛惜与欲语还休的惆怅。似乎只有在这瓦屋轻灵的雨声中,心灵才得以喘息,生命才得以延续。
雨声依然在响,像我真实的心跳……


你是否想象过这样的美妙场景:清晨时分,窗外的几缕阳光透过玻璃,洒满了整个房间,一切都充盈着鲜活的生命力:树儿青翠欲滴,鸟儿也唱出婉转的曲调,绿荫荫的草坪上,有几个晨练的老人在打太极拳。空气无比的清新,让心情变得十分舒畅,一切都在晨的快乐中升华流转,使整个身心都沐浴在晨的光辉下。
晨,在它代表的特定的时间的影响下,渐渐在人们心目中成了青春与光明的象征。
青春,不正如晨般光明与明亮吗?众所周知,青春是充满激情的,是热情如火的,是沐浴在晨的阳光下的。当你看到一群活力十足的年轻人在歌舞自己的年华的时候,你是否觉得他们就像是早晨的太阳一般夺目而耀眼,散发着青春的晨一般的美好气息?没错,青春的内心是“晨”色的,青春的外表是星“晨”般的,青春的性情是热“晨”的,整个青春就是一个“晨”。
光明,同样也如晨一样。早晨最显著的就是光明,而光明最大的特点就是象征着一天的开始,这两者是不可缺一的。晨,仿佛让人一听到就感受到了新生的光明的力量,是在漫漫长夜之后的希望之源。如果说黑夜是光辉绽放前的等待,那么晨,就是这无数等待之后的那一刻所迸发出的光与热,照亮、温暖了整个世界。
晨,不仅仅是那个特殊的时段,更是一种力量,一种召唤,一种青春的搏动,一种光明的汇集!

深秋随笔
今年的秋天似乎格外的冷,清晨上学的路上,行人的脖颈上已然有了色彩缤纷,长短不一的围巾,不知是时尚在作祟呢,还是实在耐不住那渐凉的秋风呢?
秋天就在妈妈声声的加件外衣的嘱咐声中离我越来越近了,似乎在我不经意眨眼的瞬间,他已像顽皮的孩子,淘气的扑入我的怀中。
夏日的骄阳转过脸,离我远去了,校园中的梧桐飘扬着美丽轻盈的金黄色树叶,天很高,很蓝,静下心来倾听,秋虫在低吟,好美的一幅深秋图景!
秋天的心情,是安静的,甚至有些伤感。脆弱的黄色,满脸满眼的扑过来,映着孤单的人影,行走在纷纷扬扬的落叶中,深秋,似乎注定是思念的季节,让思绪随着那片片飘摇的秋叶,随着那朵朵流云,回忆着逝去的甜蜜时光,思念着远方久久未见的好友,不免有些怅然和失落,但云淡风清的好天气又让人无法任由心情低落下去,因此,秋天让人忧郁,也止于忧郁。在秋天里黯然的神情是很常见的,秋风瑟瑟的街道上,少女们的脸上多了一幅多愁善感的表情,倒仿佛更端庄了。
秋天的风里夹着被阳光炙烤过后渐渐冷却的气味,那是一种能叫人情不自禁地微笑的味道。眼看着天空变得越来越高,湛蓝的颜色渐渐加深。每个深秋的日子里,让自己成熟起来,坚强起来,纯粹起来,简单而不平凡。
空气里,纠缠着馥郁的淡香,把深秋的黄昏燃烧成时断时续的晚霞,染红了我的脸,伴着嘴角的微笑,漾进了我的心里。
华灯初上的夜晚,倚在窗边,望着灿烂的深秋夜空,托腮遐想的时候,露珠便含情凝结了,月色拂过临窗的小街,我无语的低下头,写下这篇随笔,然后静静欣赏这被幽雅了的风景,等待自己也成为这风景中的一物,也许,这是只属于秋天的心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0-04
寻找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目的地不是我们的终点,沿途的风景才是这一生该寻找的、该珍藏的。
踏着晨露寻找夏的影子,却发现满地飘落的香樟叶,绿的、红的、还有绚烂的夏天的色彩。猛然想起日历上的日期早已过了农历的立秋!
秋天?可明明还是伴着蛙声入睡的,可明明还有午后刺眼明媚的阳光,可明明还没寻找到夏的影子。
像绚烂的夏叶,披着一身夏天的阳光寻找夏的身影,却早早地飘落在了秋的足迹上。走过四季,来到下一个夏天。
哦,原来夏天一直都在我心中啊!这最灿烂的阳光一直伴随着我。
就算有秋的萧瑟,人生又怎能时时得意?不如把人生看作一座大山。山顶的风景固然是我们的追寻的美丽,但这美丽的后面总是一条下山的道路。可能蜿蜒崎岖,可能荆棘丛生,但若没有这样的一条道路,我们又怎么能到达下一个山顶去欣赏新的,也许是更美丽的风景呢?一路平坦的旅行决不是旅行家们所寻找的,一点意外、一点冒险、带来一点刺激,增添一份色彩,这样的旅行才是不枉此行,这样的人生才是意趣丛生啊!
就算有冬的寒冷,腊梅照样吐露芬芳。暖棚里的花朵虽然娇艳动人,但何时能与白雪共舞一曲,去创造白色世界里的美丽神话?只有经历严寒的腊梅才能伸展骄傲的枝条,在寂寞的季节写下自古以来被赞颂的不屈不挠!生活里需要这样的不屈不挠。在困难面前,昂首挺胸,别轻易退缩,用尽全身的力量向腊梅学习,在寒冷的季节写下自己的不屈不挠。冒险家的旅行就是在荒芜的沙漠里寻找绿洲,来之不易的喜悦才值得被纳入人生的旅程。
就算有春的短暂无奈,时间的脚步不会在百花齐放,草长莺飞的季节写下句号。何不潇洒地放手,去迎接更美好的下一个春天?无奈的事情有许多,就像旅行的列车不会驻足在一个景点,因为下一站会有更美丽的风景等着我们.人生有得必有失,“不因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才能帮助我们寻找到真正值得珍藏的东西.
走过秋、冬、春,我的夏天在哪里?寻找的道路是辛苦的,但我知道明媚的阳光就在下一个季节。
一路上,我就像这夏叶一样啊,将带着未实现的梦,走过四季,重新来到有梦的季节,完成未完的梦,寻找新的梦!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10-06
2009年10月1日,祖国母亲在这五谷丰登的日子里迎来了它六十华诞,也迎来了它第十四次阅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共有过13次国庆阅兵,目的都是为了展现军备建设成果,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展示国威、军威。2009年国庆阅兵就是一个很好的向外国分裂势力展现自身实力的机会和舞台,军队在和平时代虽没特殊战功,但在雪灾,四川地震中表现了军人本色。
今天一大早,我早早地坐在电视机前,等待直播开始。
上午十点整,我们期待已久的阅兵式开始了,只见庄严的胡主席身着中山装,率领着党和国家领导人,郑重的走上了天安门城楼,站在这60年前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的同一个地方,他们的脚印与历史重叠、从他们的脸上,我看到了激动、幸福、骄傲和自豪。
受阅典礼开始,主席站在国产红旗轿车上,缓缓地检阅着每一位精神抖擞的战士。主席站在轿车上高声喊到“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那些高大魁梧的战士高声回答:“主席好!”“为人民服务!”嘹亮的口号声响彻云霄,传遍神州大地。
阅兵式开始了。一开始是海军的两个排,战士们戴着雪白的帽子,穿着蓝色的制服,踏着整齐的步子,出现在天安门广场。接着是步兵的一个师,军人们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一个队伍接着一个队伍。然后是炮兵的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新型战车、火炮、导弹,组成了25个雄伟的方阵,威武的空军由132架战机编成十二个空中梯队翱翔在祖国的蓝天。主席的车所到之处,我们的人民子弟兵高亢的立正,身姿挺拔,器宇轩昂,每个人的手脚动作都是一模一样,丝毫不松懈,简直像几块立体的木板在移动。
这些武器有的是我熟悉的,但更多是我第一次看到,我感到心潮澎湃,爷爷曾经告诉我,第一次阅兵式上外国记者嘲笑我们的武器是“万国牌”,因为当时的阅兵式上除了人和马是国产的,其它的都是在抗战时期缴获的各国武器,而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精锐武器全都是我国自主生产的,还有很多技术都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深深地感到我们的祖国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11时13分,军乐团奏完阅兵曲最后一个音符,历时1个多小时的阅兵落下帷幕。在这长达1个多小时的阅兵中, 威武雄壮的阅兵式让全世界中国人欢欣鼓舞,我为我们祖国的强大而骄傲自豪,并真诚地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我爱我的祖国!
第3个回答  2010-10-16
查看同主题问题: 周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