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全初中要背诵的有哪些?

语文版本是人教版的

<<初中必背古诗词50篇>>是一定要背的,课后的古诗词背诵,课本中归定的诗歌,文言文,一些寓言,短文,<<论语>>十则,<<世说新语>>两则,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史>>诗曲五首,诗五首,词五首<<孟子>>两章<<庄子>>故事两则,<<诗经>>两首,应该就是这些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0-04
每个地方都不一样,考纲里会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10-04
课文后要求背诵的古诗词,课文下的词释,课文后要求背诵的段落等。
第3个回答  2010-10-05
文言文一般都要背,其重要的有:出师表、核舟记等,一般只抽两篇,初一的文言文一般不会被抽到。古诗词要熟悉就行了、
第4个回答  2010-10-12
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19篇中心思想 文言文各课中心思想
1《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本文叙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途所见,从行船游江的实感出发,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表达对奇山异水的热爱之情,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也抒发了作者对政治失意厌倦和企图寄情山水向往自由的思想情绪。
2《口技》:这篇课文记叙了一场生动的口技表演。它着重描写了一家四口人深夜在卧室里发出的各种声响,以及一场大火场面中的各种声响,还写了听众的各种反应。通过口技艺人的精彩表演,反映了我国民间艺人聪明才智和高超精湛的技艺。
3《满井游记》:这篇课文紧扣景物的季节特征,细腻描写满井的初春景色,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轻松喜悦的心情,表达对满井自然风光的热爱,同时也表达自己向往自由的感情。《满井游记》段落大意第一段:写城中“余寒犹厉”的景象。第二段:写满井春色及郊游所感。第三段:议论,再次表明作者寄情山水的兴趣。
4《鱼我所欲也》中心论点:舍生而取义
5《送东阳马生序》中心论点:本文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在艰难条件下刻苦学习的亲身经历,劝勉当时的太学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成。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恶劣的环境能激发人的潜能,使人取得生存和发展:优裕的环境能消磨人的意志,导致人的颓废和堕落。)
7孔子语录(《论语》十九则)中心思想:本文内容总的来说是表现为学求知和修身养性的。在为学求知方面,主要写了学习和学习方法,也写到了学习乐趣,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等;在修身养性方面,主要写了要谦虚好学,理解他人;要胸怀宽广,身负重任;要有远大理想和顽强毅力等。
8《桃花源记》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本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出了一个和平、宁静、平等、安乐的理想社会,表达了作者的愿望。
如何看待作者笔下的桃花源?
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段落大意:第一部分(第1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第二部分(2~3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第三部分(4~5段)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花源未果的情形。
9、《记承天寺夜游》、中心思想:短文描绘了在承天寺夜游所见的月下美景,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也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
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月光(月色)
2、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哪一句 “庭下如积水空明……影也”
3、全文分几层?全文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第二层写景,写了月下庭中景物。第三层抒情,抒发了对月光,竹柏蔬影的感触。
10、《出师表》中心思想:通过诸葛亮在北伐临行前,给刘禅的嘱托,告诫和劝勉后主必须亲贤远小,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作者报答先主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对后主的一片忠心及“北定中原”的决心。
11、《爱莲说》12《陋室铭》中心思想:《陋室铭》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中作者以具有高洁品格的“莲”自比,婉曲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表达了自己志在贤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的情怀。段落大意:《陋室铭》第一层(山不在高……惟吾德馨)点明全文主旨,说明房屋虽然简陋,但室主人品德高尚,就不仅不觉其“陋”,反而能显出其高雅。第二层(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第三层(南阳诸葛庐……何陋之有)收束全文,说明“陋室”不陋。《爱莲说》第一段,写“我”爱莲的原因和莲的美好的品格。第二段,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13、《曹刿论战》的中心思想: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主线,记叙了曹刿战前、战中、战后的论战言论,表现他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14《马说》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通过叙述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性作用,描述了千里马的悲惨遭遇,刻画了食马者的浅薄、愚妄、无知,痛斥了当时的统治者不能识别和重用人才,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抒发了对人才的同情和理解,希望人才能被发现和重用。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这篇文章是以千里马比作人才,论述识别人才的重要。只有象“伯乐”那样的人才能发现“千里马”式的人才,使他们得到重用,发挥出他们的重大作用。没有“伯乐”,人才就会被埋没,被糟蹋。全文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始指出唯伯乐知马,而“伯乐不常有”,所以千里马之“不以千里称”是具有必然性的;中间从“食马者”,揭示了问题的实质;然后痛斥食马者的浅薄愚妄,由此导出全文的结句“其真不知马也”,点明了中心。
15、《三峡》中心思想:通过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表现了作者深爱祖国河山之情,同时抒发了对渔民艰险、痛苦生活的悲悯。段落大意:《三峡》可分为两部分。(第1段),总写三峡的形势(第2~4段),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
16《岳阳楼记》岳阳楼记》中心思想 文章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岳阳楼记》写作特色 1、构思精巧,中心鲜明。2、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写法。3、骈散交错,声调铿锵。来耳中清晰。
17《小石潭记》中心思想 :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小石潭记》结构分析 :发现小潭(闻声——见形)——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小潭源流(溪身——岸势)——潭中气氛(气氛、感受)。《小石潭记》写作特色: 1、抓住特点,刻画入微。2、文字洗练,有表现力。3、寓情于景,形乐实悲。
18、《邹忌讽齐王纳谏》:西汉时候刘向重新编校,定名为《战国策》。 这篇文章写的是战国时齐国的国相邹忌巧妙地劝说齐威王纳谏的故事,具有浓厚的寓言性质和故事性。文章成功地刻画了见微知著、善于讽谏 的邹忌和从善如流、锐意改革的齐威王两人的形象,其他几个次要任务虽然都只寥寥几笔,但也都写得十分传神。

19、《醉翁亭记》.中心思想:全文以“乐”字贯穿,通过对滁州优美风景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以“乐”来排遣心中被贬的痛苦和于民同乐的思想。第一段 交代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做亭者及命名原因,写出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引出“乐”字,点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第二段 醉翁亭周围的景色,即自然赏景之乐;
第三段 滁人游山之乐和太守宴酣之乐;
第四段 喝醉酒归来时所见之感,并抒发自己的感受——太守之乐是与民同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