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七点到十一点是什么时辰?

如题所述

辰时至巳时。

时辰换算

1、子时:23时至01时

2、丑时:01时至03时

3、寅时:03时至05时

4、卯时:05时至07时

5、辰时:07时至09时

6、巳时:09 时至11时

7、午时:11时至13时

8、未时:13时至15时

9、申时:15时至17时

10、酉时:17时至19时

11、戌时:19时至21时

12、亥时:21时至23时

扩展资料

从十二时辰到“北京时间”

从明代起,就开始有外国传教士将钟表带入中国呈献给皇帝。清代时,清廷宫殿里的外国钟表摆得琳琅满目,据说康熙收藏的西洋钟达4000件。

但这些时钟始终也只是皇亲贵族们的玩艺而不会对社会生活发生真正的影响。中国人仍在以击鼓和燃香来计算时间。现代时钟真正开始在中国社会中发挥作用,是在鸦片战争之后。

自从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后,清政府被迫开放的口岸城市越来越多。上海是最有代表性和最繁华的开放口岸,进出口贸易日益繁忙,外滩上的江海关大楼应运而生。

而在这座大楼的楼顶上就镶有一面西式大钟,它也是上海滩的显著标志,因为来往的船只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时间来指挥。

在19世纪80年代,上海的法租界当局在上海外滩建起了一个信号台,这个信号台每天中午12点钟会落下一个球,让大家来校对时钟。虽然它十分简单,但却是中国江南地区最早的标准时间对时钟。

在最初,这个信号台用的时间标准是上海本地的“地方平均太阳时”,即以太阳通过上海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时,来计算一天的时间。

以本地的 “地方平均太阳时”来报时,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做法,在人们素不来往的农业时代也是行得通的,但是到了19世纪后半叶,西方已经进入工业社会,来往日益繁密,首先感到没有统一时间标准的不便。 

1880年,英国国会决议以格林威治时间为全国标准时间。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子午线会议”上,与会者决定将按全世界统一的时区系统计量的时间,称为格林威治标准时。

格林威治标准时将整个地球分成了24个时区,而中国大部分的繁华地区,即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都在东八区 (即以东经120度经线的时刻为标准)。

大约是到19世纪末,中国的沿海口岸也开始改用格林威治标准时,即东经120°的标准时来计时了。当时人们把这个时间标准称为“海岸时”。

1902年,当时的中国海关就提出以这个 “海岸时”作为中国的标准时间。在民国时代留下的《中华民国八年历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民国纪元前十年间,海关为划一时刻起见。

尝以东经120度经线之时刻,为沿海各关通用之时。称之曰海岸时,实即第八区之标准时。其时区范围未经规定。但内地如京奉、京汉、津浦等线路,以及长江一带,均采用之。 ”

原来人们会说“鸡叫三遍的时候”,现在会说“早班船刚刚开走的时候”到 1911年,中国已经出现了9400公里的铁路,包括京奉线、京汉线、胶济线、津浦线、沪宁线等,而经营铁路是需要标准时间的。

一位叫丁贤勇的学者找到了一份“中国最早的火车时刻表”,那是吴淞道路有限公司于1876年在上海发布的。

不过这张时刻表下面还有一个说明:“吴淞铁路1876年6月30日通车,7月3日正式营业,表中时间表记方法略作了调整。 ”也就是说,当时的计时方法可能不是今天这种习见的24小时制的标准时间计时法,但是火车两小时一班是肯定的。

丁贤勇叙述道:“清光绪年以后,上海‘自轮船、火车通行,往来有一定时刻,钟表始盛行’。经过一段时期,人们迅速适应了新的时间,他们会把自己原来的生活时间和现在戴了手表以后的时间做好调整。 ”

最有趣的是,原来人们会说,“鸡叫三遍的时候”“吃晌午饭的时候”,现在会说“早班船刚刚开走的时候”或“开往苏州的火车还没有来”。人的生活节奏已经在随着新式交通的节奏走了。

1912年1月2日,推翻了满清王朝的中华民国政府宣布,开始采用公历。但是,在开始的几年里,中国各地的计时方法还是采用当地的 “地方平均太阳时”,因为当时的中国,钟表才刚刚开始进入民间,更没有广播电台来为人们报时,大家还是习惯在本地看太阳来定时间。

到了1914年时,民国政府的中央观象台改用北京地方平均太阳时来发布历书,也就是说,开始以北京的太阳时来作为全国的时间标准,这是一大进步。

而在1912年,时任民国教育部职员的鲁迅,日记中表记时刻的方式已经西化。 1912年时的中国首都,至少在中央政府的教育部,是实行现代时间标准计时的。

沪渝、沪蓉、沪昆等线民航飞机的旅客下机后需拨动手表,进退一小时到了民国7年即1918年,当时的中央观象台提出划分全国为五个时区:一是中原时区,以东经120度经线之时刻为标准。

包括了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河北、河南、山东、山西、辽宁、黑龙江及内蒙古之东部,可以看出,这个“中原时区”实际就是今天的格林威治时间的东八区,也就是“北京时间”。

另外四个时区是:陇蜀时区,以东经105度经线之时刻为标准,包括陕西、四川、云南、贵州、甘肃东部、宁夏、内蒙古中部、青海等;回藏时区。

以东经90度经线之时刻为标准,包括内蒙古、甘肃、青海及当时的西康西部、新疆及西藏之东部;昆仑时区,以东经82度半经线之时刻为标准,包括新疆及西藏西部;长白时区,以东经127度半经线之时刻为标准,包括吉林及黑龙江东部。

这个五时区的方案,始终也没能真正实施。到1928年国民政府在南京建立首都,中原标准时的应用也不断扩展。1935年3月,交通部令全国电报局一律改用标准时,并令上海无线电报局及南京有线电报局分任每日广播之事;南京电报局每日11点30分左右对时一次。

海关、电报总局、铁路局以电报将标准时刻传递到各地所属机构,在大城市如上海、天津、南京、北平等地,车站、码头、大银行、大机关及繁华市区街道,多置有大钟为一般市民提供时间服务。

1939年3月9日,抗战中的国民党政府内政部在重庆召集“标准时间会议”,对以前的五时区方案做了少量修改,并决定于1939年6月1日起实施,但同时决定 “在抗战期间,全国一律暂用一种时刻,即以陇蜀时区之时刻为标准。 ”

可以想见,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下,日本占领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还是在使用“中原时间”。到了抗战胜利恢复使用中原标准时的时候,重庆、成都、昆明等地却仍然使用“陇蜀时”,因此当时人们回忆“沪渝、沪蓉、沪昆等线民航飞机的旅客下机后需拨动手表,进退一小时。 ”

到1948年时,国民党政府又决定从3月起实行五时区的标准时间,但一年后国民党败退台湾,这方案最终也没推行起来。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49年几乎解放了全中国。战争中全军指挥系统使用的时间应该是高度一致的,那只能全部使用中原标准时间。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改北平为北京,北平新华广播电台率先使用“北京时间”报时,此后西安、成都等地也纷纷宣布改用北京时间。到大约1953年,全中国除新疆和西藏外,实际上都已使用东经120度标准时,即北京时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二时辰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从十二时辰到“北京时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11-09
一天24小时,按时辰12个小时计,即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7~9点这段时间辰时,
9~11点这段时间巳时。
准确说这两个时辰时间段的是
7:00:00~10: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