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个好老师?

如题所述

方法:

一、成为好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

要热爱教育事业。为孩子们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是幼儿教师给孩子们提供的最好服务。

二、成为好教师的关键在“自我”

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是成为好教师的开始和前提;完善自我、战胜自我是成为好教师的关键和必需;实现自我和超越自我是成为好教师的目标和特征。要把“爱”的教育作为一种追求,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把反思作为一种习惯,把岗位作为一种挑战,唤醒自身的自觉,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三、成为好老师的资本是教育科研

要想成为一名好教师,就要走“学习—实践—研究”之路。好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还要深入实践,善于研究。要走进教育科研,在做教育科研的时候注意不求大,不求新,只求实,研究的是教育中的真问题,是可直接作用于孩子、直接作用于自己工作的方法和策略。

四、成为好教师的法则是谦虚勤奋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乐于奉献、勤于探索、勇于创新是成为好教师的必备品性,三者缺一不可。

扩展资料:

“四有”好老师的准则:

1、要有理想信念。

老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

2、要有道德情操。

老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3、要有扎实学识。

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在信息时代做好老师,自己所知道的必须大大超过要教给学生的范围,不仅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

4、要有仁爱之心。

爱心是学生打开知识之门、启迪心智的开始,爱心能够滋润浇开学生美丽的心灵之花。老师的爱,既包括爱岗位、爱学生,也包括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14
我遇到过这样的好老师,至今让我终身难忘,这位老师可以说是我心目中的偶像。现在想一想,他对待学习好的同学和学习不好的同学,都是同样的态度,这一点是非常令人尊重的。

首先,一个好的老师,应该能够信任学生,并启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而不是仅仅帮学生提高成绩。孩子们对于学习的热情,必须是从自己内心生长起来的。人长大的过程是一个逐渐获得自主性的过程,因此在感受到自我有能力成长时,就会持续保有热情。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印象特别深刻的几位老师里,有一位是我的初中生物老师。她最大的特点就是特别信任自己的学生。这种信任滋养了学生们内心深处的学习热情。

当时,我们有很多实验课,要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植物的细胞。和现在的孩子大多“坐享其成”不同,我们必须亲手制作可供观察的标本。老师详细讲解了细胞标本的制作过程之后,发给每个学生一些“载玻片”和“盖玻片”,我们可以带回家自己制作,再带到实验室。

当时的显微镜镜头很昂贵也很娇贵,如果操作不小心,镜头一碰到标本就会损坏。如果是第一次操作,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很大。就算这样,老师也放手让每个人都有充足的时间探索和尝试,最终每人都学会了如何用不同倍数的镜头观察,并比较和记录实验结果。

大概因为学生们感受到了老师的信任,多次实验过程中大家都谨守规程,实验所用五六十台显微镜中,只有一个镜头遭遇不幸。

正是这种信任,激发了孩子们的自律;也正是这种信任,让孩子们能放开手脚去学习。后来我考上了当地最有名的重点高中,生物课上竟然发现我的同学们大都不懂怎么操作显微镜,更不知道如何制作可以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标本。

那时候高中老师只注重卷面上的分数,并不在意学生是否真的会做实验。尽管如此,初中培养起来的对生物的学习热情似乎任何时候都不会减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