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写于什么时节

如题所述

清平乐写于初夏时节。

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为宋词常用词调,同时又是曲牌名,属南曲羽调。作为词牌,此调正体双调八句四十六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晏殊、晏几道、黄庭坚、辛弃疾等词人均用过此调。

其中晏几道尤多。代表作有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等。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唐吕鹏《遏云集》载应制词四首(见《绝妙词选》)。《宋史·乐志》入“大石调”。《碧鸡漫志》云:此曲在越调,唐小令盛行,又有黄钟宫、黄钟商(即俗名“大石调”)两音。

《金奁集》《乐章集》并入“越调”。通常以李煜词为准。双调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一说李白曾作《清平月》,载有李白词四首,恐为后人伪托。“清平乐”调名之来源历来说法不一。通常认为,此调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

因李白有应制《清平调》三首传世,故后世之人易将《清平调》与《清平乐》混为一谈。《清平乐》这一词调并不像《水调歌头》《兰陵王》等词调那样具有鲜明、固定的声情特点,而是处于动态的发展演变中。

宫调归属:

关于“清平乐”的宫调归属问题,也是诸家记载不一,稍显淆乱。前引王灼《碧鸡漫志》记为越调,有黄钟宫、黄钟商两音。《金奁集》、柳永《乐章集》亦入越调(无射商),《宋史·乐志》、张先《张子野词》入大石调(黄钟商),张孝祥《于湖词》入正宫(黄钟宫)。

此外,《乐府诗集》录此唐时曲为大石调,为太簇商,《唐会要》入林钟商。其之所以如此混杂,是因为古今乐律本多异名,加上北宋时期乐律的多次改变,尤其是宋仁宗景祐年间的“景祐议乐”事件,使得宫调名多歧义,相涉致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