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属性的六个特点

如题所述

教育社会属性的6个特点为永恒性、历史性、阶级性、相对独立性、长期性、民族性。

1、永恒性

教育的永恒性是由教育本身的功能决定的。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教育具有永恒性源自于教育的两大社会功能:一是使年轻一代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教育传授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知识和技能;二是使年轻一代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生产关系。正是因为教育具有这两大社会功能、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所以教育具有永恒性。

2、历史性

教育的历史性是指教育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特点。在不同的社会阶段或同一社会阶段不同的发展时期、教育的形态是变化的、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都各不相同,因此,教育具有历史性。教育形式和形态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演变的。

我国目前的教育,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模式等很多方面与新中国成立前的教育具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教育具有历史性的反映。

3、阶级性

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在阶级社会中,很多事物都具有阶级性,阶级性并不是教育所独有的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特征,阶级性只是在阶级社会中教育的一种社会属性,并非教育所特有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具有阶级性是因为现代社会仍然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矛盾,双方都要为本阶级培养具有一定思想意识的人,这就决定了教育的目的具有阶级性。

4、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和发展特点,但教育必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需求。因为教育有自身的特殊对象,所以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定性。

这一规定性体现在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把人类积累的对自然界的认知和改造自然的经验,以及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智慧、才能与品德,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发展,成为适应社会所需要的人。

5、长期性

教育社会属性的长期性指的是教育对社会的影响是长期的、持续的。教育不仅仅是单纯地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人们的思想、价值观、行为方式等方面产生影响和塑造,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

6、民族性

教育社会属性的民族性指的是教育对于民族文化和民族认同的塑造和传承。教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承者,同时也是形成民族认同的关键环节。

教育的民族性主要体现在传承民族文化、塑造民族认同这两方面,教育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在教育中强调传统文化和民族历史、地理、语言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尊重,加强民族意识和自豪感。

教育在塑造个体的认同和身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教育,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属的民族的文化、历史和传统,进而增强对自己民族的认同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