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的诗意

如题所述

诗意:诗歌描写了秋日所感,表现了作者向往闲适而又不能闲居的心情

诗歌:《秋思》宋代·陆游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

翻译:

利欲的驱使让人东奔西走,如同万头火牛到处奔跑一样,还不如做个江湖人,浪迹天涯,像沙鸥鸟一样自由自在。一日比一年还长,闲暇无所事事的时候才有这样的感觉,即使是天大的事,喝醉了也就无事了。

捣衣棒的敲击声中,深巷里的明月渐渐西沉,井边的梧桐树忽然摇动叶落,方知故乡也到了秋天。想极目远眺,苦于没有登高的地方,怎么能像陈登站在百尺楼上,高论天下大事呢。

扩展资料

赏析:

诗人赞美了沙鸥的闲逸,但又说闲时度日如年;虽说事大如天,醉后亦休,但又闻砧杵声而生出感想,见梧桐叶落而感念故园之秋。他要放眼远望,而又无楼可登。诗人之心何曾清闲得了?倒是种种矛盾想法在心中纠缠;使得他更加郁闷。

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7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全诗一气贯成,明白如话,朴素而又真实地表达游子的心态。在消息传达不便的封建社会,长期客居异地的人常有类似的体验,一经诗人提炼,这件极平常的小事、极普通的题材就具有了代表性的意义。后人每每读到,常有感同身受之叹,所谓人同此心,情同此理。

扩展资料

秋思

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文: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了,又担心匆匆中没有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完;当捎信人出发时,又拆开信封,再还给他。

《秋思》是唐代著名诗人张籍的乡愁诗。这首诗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乡愁之深。它寄深沉于浅淡,寓曲折于平缓,乍看起来,寥寥数语,细细吟味,却有无穷意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9-16
一年一度的秋风,
又吹到了洛阳城中,
催我写一封家书,
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
捎信人即将出发,
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
赶快再添上几句,
说不尽的心事,
无奈太匆匆。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0-09-25
洛阳城里秋风乍起,想要给远在家乡的亲人写一封信,可是表达的意思很多,(一时间不知道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时,我又打开已经封好的信查看。
第4个回答  2017-09-18

    前两句诗意:

    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

    后两句诗意:

    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我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