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如题所述

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中国讲究平仄、对仗和叶韵的诗体.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

近体诗并不是表面理解的近代体裁诗,是形成于初唐的一种有着严格格律,即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代诗歌体裁。

古体诗是专指汉代、魏晋南北时期的诗歌体裁。

因为有这两种体裁的诗歌,会让初学诗歌者形成一个误区,而且容易被一知半解的解释而误导。

近体诗前世今生:

近体诗又称格律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

近体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讲究平仄对仗。其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因为格律诗会限制发挥,甚至会为了平仄和押韵而了出现要换字等诸多麻烦,所以格律诗从七律、五律又发展出来七绝和五绝。

绝就是截断,字数分别由56个字、40个字减半为:28个字、20个字,更灵活,除了保留了格律诗的特点外,让创作者更灵活更不受束缚。所以出现之后大量诗人都采取此方法,大部分格律唐诗都是这样的体裁。

古体诗前世今生:

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

五古最早产生于汉代。《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古诗。如:“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汉代、南北朝时的诗大都是五言的,唐代及其以后的古体诗中五言的也较多。而七古的产生可能早于五古。但在唐代以前不如五古多见。到了唐代,七古大量地出现,唐代又称七古为长句。

杂言诗也是古体诗所独有的。《诗经》和汉乐府民歌中杂言诗较多。李白《将进酒》就是杂言诗。诗经之国风·魏风·伐檀也是。汉魏以来乐府诗配合音乐,有歌、行、曲、辞等。唐人乐府诗多不合乐。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也说古风、古诗。但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