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四十岁之前与之后的作品比较 其前后归隐有何不同 急求 谢谢

如题所述

孟浩然的生平思想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人。
陈贻焮先生根据他的诗歌所透露的情况,以及同时代人王士源《孟浩然集序》中的记载,参考两《唐书》的记载,理出了一条线索。
出身于一个薄有恒产的诗书家庭。
40岁前后为界,由隐居求仕而真隐。
孟浩然的生平思想
1、青壮年隐居与漫游时期。
早年在家乡隐居读书,曾一度隐居在附近的鹿门山,为应举入仕作准备。
25—35岁期间,便漫游了长江流域。
724年,到洛阳寻求仕进,结果一无所获。为排遣失意的苦闷,开始了吴越漫游。
在武昌时与李白相识,李白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表达惜别深情。

孟浩然的生平思想
2、赴京应举时期。
728年,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应举落第。
在长安与诸名流联句赋诗,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孟浩然的生平思想
《新唐书·孟浩然传》载:
“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床下?’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
孟浩然的生平思想
《归故园作》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孟浩然的生平思想
3、晚年漫游隐居时期。
应举落第,是孟浩然思想和人生态度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把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准则,与佛、道思想调和起来的。但前期孟浩然的人生观是以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为主的。后期,受佛老思想的影响越来越深。
孟浩然的生平思想
3、晚年漫游隐居时期。
孟浩然的生平思想
3、晚年漫游隐居时期。

临洞庭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