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中,林冲是怎样的一个人??

好简单的哦!!

林冲是《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他从一个安分守己的禁军教头当了“强盗”,从温暖的小康之家走上梁山聚义厅,林冲走过了一条艰苦险恶的人生道路。

林冲这个人物家喻户晓,他的故事广为流传。然而,林冲这个人物不是青天白日里从半空中掉下来的,他是从深厚的封建土壤中产生的。

林冲生活的北宋末年,这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国土面积偏小,四周有强敌侵扰,国内社会动荡,烽火四起,民不聊生。面对国家的危难,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有志之士想通过变法来改善国家的困境,由于政治腐败,奸臣当道,变法惨遭失败。封建统治者便变本加厉地盘剥人民。宋朝天子宋徽宗腐化不堪,不务正业,为了粉饰太学,大兴土木,建明堂、修道观、造假山、征发 役,国力耗尽,人民苦不堪言。宋徽宗从江南征集奇花异石,用大船运往京城,花石纲使无数家庭倾家荡产。宋徽宗成天歌舞游荡,贪图玩乐享受,生活糜奢,夜宿娼门。他远贤人,近小人,重用蔡京、高俅等人。这些奸臣在皇帝的支持下,放纵亲朋,鱼肉百姓,在朝中狼狈为奸,翻云覆雨,败坏朝政,残害忠良,把国家推向灭亡的边沿。林冲生活在这个腥风血雨的朝代里,成为官场腐败的牺牲品。

林冲出身枪棒师家庭,他属于统治阶级的一员,过着安分守己的小康生活。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的人生命运。林冲的女人偏偏被高衙内看中,由于他是封建统治者中的底层官员,难以保护自己。高俅父子似虎狼,为达到霸人妻室的目的,不惜一切手段,甚至要人性命。林冲再三忍让也不罢手,非把他置于死地不可,于是,一连串的打击倾泻到林冲头上。

林冲上山经历了一个十分痛苦的曲折历程。作家写林冲的故事并不是一笔完成的,而是由远及近,一步步走来,整个故事围绕人物的命运展开,首尾相连,步步紧跟,变化多样,惊险迭出,引人入胜。

林冲出场是陪夫人到岳庙进香,这是一个人群杂乱的地方,他当时又离开了女人,跑到大相寺的菜园子看鲁智打拳来了。你看林冲生得什么模样:只见墙缺边立着一个官人,头戴一顶青纱抓留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獭尾龟背银带,穿一双磕爪头朝样 靴,手中执一把折叠纸西川扇子,生得豹头环眼,燕领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的年纪。林冲这个打扮和相貌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就是这样的盖世英雄,偏偏遇到尴尬事。号称花花太岁的高衙内,正在青天白日里调戏他的娘子。这还得了,林冲何时受过这样的打击,正要动手,一见是高衙内,先自软了。高衙内是何等人物?在东京倚势豪强,专一爱淫垢人家妻女,京师人惧怕他,一个小小的教头,不在他的眼里。他想怎样,就能怎样。

故事一开始,矛盾一出现,就提出一个决定林冲命运的大问题。如果林冲是贪生怕死、卑鄙屈膝的小人,他会用一纸休书把娘子抖手送给高衙内,可他恰恰不是这样一个人。他和高衙内的矛盾就不可调和,不能化解,无可救药,只能一步一步激化,达到高峰。作者在措写这一忠奸的矛盾时,直线上升,一气呵成。

陆谦是高衙内的一条咬人的走狗,他把林冲骗走吃喝,又叫人骗走白娘子,演了一场调虎离山计,幸亏女使及时报信,白娘子才免遭奸污。一计不成,又来一计。高俅这条老贼亲自出马,插圈设套,豹子头上当,误入白虎堂,结果是充军沧州。在去沧州的路上,董超、薛霸这两个贼子受人银两,在野猪林要害林冲性命,多亏鲁智深搭救。到了沧州,高俅还是不放过林冲,又派陆谦前来,火烧草料场,要烧死林冲。林冲忍无可忍,打死了陆虞候等人,雪夜上梁山,故事到了顶点。

《水浒传》从七回到十一回的五回中,表现了林冲上梁山的全过程。在这五回中,林冲的曲曲折折、一涨一落、一张一弛,处处扯动读者的心,无不为林冲的命运担忧。林冲的每个故事都十分精彩,下面来看林冲和洪教头比武一节:林冲想到:“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着棒,使个门户,吐个势,唤作“拔草寻蛇势”。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盖将下来。林冲往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脚步已乱,便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在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这一段描写十分简洁明了,形象地表现了林冲的武艺高强。

林冲是一个最令人同情的悲剧人物,他十分冤枉。作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本应活得很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厄运来到他的头上。高衙内采上他的女人,紧接着便是拦路调戏,哄骗诱奸,栽赃,发配充军、暗杀。一连串的打击,都倾泻到他头上。一开始林冲没有反抗,他不愿跟上司闹翻,更不想背叛朝廷,一味地退让、委曲求全,总想寻找一个避难所,继续过他教头平静的生活。林冲的退让是自然的,是由他自身的地位所决定的。他继承祖职,有一套祖传的处世哲学,屈人之下,忍辱负重。但是,林冲还有性格的另一面,他结交天下英雄豪杰,比如像柴进、鲁智深等,都是有正义感的人物,加上他对统治者有一定的认识,吐露出“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于小人之下,受这般腌?H气”的不满情绪。

林冲是一个自身充满矛盾的人,正义感和忍让在他身上同时表现得很强烈。高俅不杀人害命,置他死地,他是不会上梁山的。他的性格是在残酷的斗争中一步步发展起来的。火烧草料场,林冲的性格得到全面升华,发生质的飞跃。他看透了,绝望了,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一条生路,就是上梁山。

林冲上梁山经历了一个由忍让到绝望的过程,对统治者有清醒的认识。我们从以后章节里可以看到,在梁山这支队伍中,林冲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他不相信宋朝天子会真心招安,对招安提出反对意见。他认为招安不过是蔡京、高俅等奸臣设下的陷阱,招安凶多吉少。但,林冲的意见没为宋江所采纳。他恼恨、痛苦、无奈,最后默默地死去。

林冲性格特征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他使我们认识到了宋代“乱自上作,乱自下生”的历史事实。林冲这个人物形象是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典型性格。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和压迫,遭到人民的反抗。从郑屠户一类的地痞流氓到陆谦一类的恶吏,以及梁中书一类的贪官,还有蔡京、高俅这些朝中奸臣和昏庸无能的宋徽宗,形成一个庞大的压迫阶级。官逼民反,各个阶层的受压迫者都揭竿而起,走向造反的道路。林冲是受压迫者中的一员,像他这样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人都如此下场,何况一般平民?所以出现方腊、宋江、王庆等农民起义军也是自然的,乱自下生的根源是乱自上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1-16
林冲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典型代表

林冲是《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他从一个安分守己的禁军教头当了“强盗”,从温暖的小康之家走上梁山聚义厅,林冲走过了一条艰苦险恶的人生道路。

林冲这个人物家喻户晓,他的故事广为流传。然而,林冲这个人物不是青天白日里从半空中掉下来的,他是从深厚的封建土壤中产生的。

林冲生活的北宋末年,这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国土面积偏小,四周有强敌侵扰,国内社会动荡,烽火四起,民不聊生。面对国家的危难,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有志之士想通过变法来改善国家的困境,由于政治腐败,奸臣当道,变法惨遭失败。封建统治者便变本加厉地盘剥人民。宋朝天子宋徽宗腐化不堪,不务正业,为了粉饰太学,大兴土木,建明堂、修道观、造假山、征发 役,国力耗尽,人民苦不堪言。宋徽宗从江南征集奇花异石,用大船运往京城,花石纲使无数家庭倾家荡产。宋徽宗成天歌舞游荡,贪图玩乐享受,生活糜奢,夜宿娼门。他远贤人,近小人,重用蔡京、高俅等人。这些奸臣在皇帝的支持下,放纵亲朋,鱼肉百姓,在朝中狼狈为奸,翻云覆雨,败坏朝政,残害忠良,把国家推向灭亡的边沿。林冲生活在这个腥风血雨的朝代里,成为官场腐败的牺牲品。

林冲出身枪棒师家庭,他属于统治阶级的一员,过着安分守己的小康生活。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的人生命运。林冲的女人偏偏被高衙内看中,由于他是封建统治者中的底层官员,难以保护自己。高俅父子似虎狼,为达到霸人妻室的目的,不惜一切手段,甚至要人性命。林冲再三忍让也不罢手,非把他置于死地不可,于是,一连串的打击倾泻到林冲头上。

林冲上山经历了一个十分痛苦的曲折历程。作家写林冲的故事并不是一笔完成的,而是由远及近,一步步走来,整个故事围绕人物的命运展开,首尾相连,步步紧跟,变化多样,惊险迭出,引人入胜。

林冲出场是陪夫人到岳庙进香,这是一个人群杂乱的地方,他当时又离开了女人,跑到大相寺的菜园子看鲁智打拳来了。你看林冲生得什么模样:只见墙缺边立着一个官人,头戴一顶青纱抓留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獭尾龟背银带,穿一双磕爪头朝样 靴,手中执一把折叠纸西川扇子,生得豹头环眼,燕领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的年纪。林冲这个打扮和相貌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就是这样的盖世英雄,偏偏遇到尴尬事。号称花花太岁的高衙内,正在青天白日里调戏他的娘子。这还得了,林冲何时受过这样的打击,正要动手,一见是高衙内,先自软了。高衙内是何等人物?在东京倚势豪强,专一爱淫垢人家妻女,京师人惧怕他,一个小小的教头,不在他的眼里。他想怎样,就能怎样。

故事一开始,矛盾一出现,就提出一个决定林冲命运的大问题。如果林冲是贪生怕死、卑鄙屈膝的小人,他会用一纸休书把娘子抖手送给高衙内,可他恰恰不是这样一个人。他和高衙内的矛盾就不可调和,不能化解,无可救药,只能一步一步激化,达到高峰。作者在措写这一忠奸的矛盾时,直线上升,一气呵成。

陆谦是高衙内的一条咬人的走狗,他把林冲骗走吃喝,又叫人骗走白娘子,演了一场调虎离山计,幸亏女使及时报信,白娘子才免遭奸污。一计不成,又来一计。高俅这条老贼亲自出马,插圈设套,豹子头上当,误入白虎堂,结果是充军沧州。在去沧州的路上,董超、薛霸这两个贼子受人银两,在野猪林要害林冲性命,多亏鲁智深搭救。到了沧州,高俅还是不放过林冲,又派陆谦前来,火烧草料场,要烧死林冲。林冲忍无可忍,打死了陆虞候等人,雪夜上梁山,故事到了顶点。

《水浒传》从七回到十一回的五回中,表现了林冲上梁山的全过程。在这五回中,林冲的曲曲折折、一涨一落、一张一弛,处处扯动读者的心,无不为林冲的命运担忧。林冲的每个故事都十分精彩,下面来看林冲和洪教头比武一节:林冲想到:“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着棒,使个门户,吐个势,唤作“拔草寻蛇势”。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盖将下来。林冲往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脚步已乱,便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在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这一段描写十分简洁明了,形象地表现了林冲的武艺高强。

林冲是一个最令人同情的悲剧人物,他十分冤枉。作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本应活得很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厄运来到他的头上。高衙内采上他的女人,紧接着便是拦路调戏,哄骗诱奸,栽赃,发配充军、暗杀。一连串的打击,都倾泻到他头上。一开始林冲没有反抗,他不愿跟上司闹翻,更不想背叛朝廷,一味地退让、委曲求全,总想寻找一个避难所,继续过他教头平静的生活。林冲的退让是自然的,是由他自身的地位所决定的。他继承祖职,有一套祖传的处世哲学,屈人之下,忍辱负重。但是,林冲还有性格的另一面,他结交天下英雄豪杰,比如像柴进、鲁智深等,都是有正义感的人物,加上他对统治者有一定的认识,吐露出“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于小人之下,受这般腌?H气”的不满情绪。

林冲是一个自身充满矛盾的人,正义感和忍让在他身上同时表现得很强烈。高俅不杀人害命,置他死地,他是不会上梁山的。他的性格是在残酷的斗争中一步步发展起来的。火烧草料场,林冲的性格得到全面升华,发生质的飞跃。他看透了,绝望了,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一条生路,就是上梁山。

林冲上梁山经历了一个由忍让到绝望的过程,对统治者有清醒的认识。我们从以后章节里可以看到,在梁山这支队伍中,林冲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他不相信宋朝天子会真心招安,对招安提出反对意见。他认为招安不过是蔡京、高俅等奸臣设下的陷阱,招安凶多吉少。但,林冲的意见没为宋江所采纳。他恼恨、痛苦、无奈,最后默默地死去。

林冲性格特征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他使我们认识到了宋代“乱自上作,乱自下生”的历史事实。林冲这个人物形象是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典型性格。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和压迫,遭到人民的反抗。从郑屠户一类的地痞流氓到陆谦一类的恶吏,以及梁中书一类的贪官,还有蔡京、高俅这些朝中奸臣和昏庸无能的宋徽宗,形成一个庞大的压迫阶级。官逼民反,各个阶层的受压迫者都揭竿而起,走向造反的道路。林冲是受压迫者中的一员,像他这样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人都如此下场,何况一般平民?所以出现方腊、宋江、王庆等农民起义军也是自然的,乱自下生的根源是乱自上作。

《水浒传》中,林冲有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一般的小说,要充分地理想化的写一个正面人物,往往一开始就要写他的优点。但是《水浒传》不一样,林冲在《水浒传》里边是个响当当的英雄,了不起,作者是热烈地歌颂他的。可是一出场就写他的弱点,写他性格里边的弱点,不好的一面,就是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

“忍”之一:
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在光天化日之下,妻子被人家调戏,奇耻大辱,不能忍受的。所以他非常气愤地去了。“当时林冲扳将过来,扳着他的肩胛,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了”。“先自手软了”这五个字非常值得注意,这不是简单的、一般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而是一下子挖掘到人的内心世界。所以小说写林冲怒气未消,知道以后,扳过来,先自手软了。但是“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但是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他忍下了这口气。小说在这里写得非常好,写出了人物内心的活动。
林冲与鲁智深此时的比较:鲁智深就不买账,鲁智深有一段话是响当当的,跟林冲形成鲜明的对比。他说“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去了”。一个是忍辱怕事;一个是疾恶如仇。一个是自己受侮辱、受压迫不敢反抗;一个是看见自己的朋友受压迫,就不能忍受,这两个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忍”之二:
接下来还是写林冲想苟安,忍。但想苟安也不能苟安,想忍也忍不下去。所以小说接着写高衙内又收买了陆谦,让陆谦把林冲的妻子骗到他家里面楼上。林冲得知后,“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径直奔到樊楼,前去找陆虞侯”。他拿起这个解腕尖刀不是去找高衙内,而是去找陆谦。也就说,林冲已经开始反抗了,但是他反抗的程度和范围有限。应该找高衙内,这里大概有两个意思。第一,还是怕高衙内,不敢惹他。前面说了,权且饶他这一次。这是第二次了,他又忍让了;第二,这是写林冲重义。就是说陆谦是林冲的结义兄弟,背信弃义,不讲义气的人林冲是最痛恨的。讲义气是林冲性格当中非常美好的东西,很宝贵的东西。这是他以后能够转变,而且转变以后革命性非常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忍”之三:
林冲发配沧州以后,还是能忍,还是忍辱负重。小说这里写得非常精彩,他临走之前写了一封休书。这纸休书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写出林冲的善良,他替妻子考虑得很周到;另一方面也写出他能忍的性格,也天真幼稚。你以为写了一纸休书以后高衙内就不来了?照样来。所以这些地方,一方面写出他的善良,引起读者对他的同情,另一方面,引起读者对于罪恶势力的更加憎恨。

“忍”之四:
刺配沧州,有一个情节:押监他的两个差人董超、薛霸,一路上虐待他,用烫水让他洗脚,连读者都不能忍了,他还是“忍”,后来走到野猪林,就是董超、薛霸受高俅、高衙内之托付要杀害林冲的地方。到这个时候了,而林冲一点都没想到可能要杀他(武松到飞云浦就已想到差人要杀他),你要捆就捆吧。换成另外的人,像鲁智深也好、李逵也好,在这种情景下绝不会这样说。鲁智深救下了他,要杀两个公人,林冲极力阻挡。这时他还是忍,不想反抗。

“忍”之五:
到沧州牢营不久,他从李小二口中得知来了几个“尴尬人”,于是买了一把解腕尖刀,街上寻了几日不着,“心下且自慢了”,又“忍”过去了;
沧州牢营安排他到草料场,这是个阴谋,林冲浑然不知,还打算“待天晴到城中换个泥水匠修补”,“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还以为给他一个好的差事,到那儿去过得比较安稳。最后火烧草料场,他在山神庙里面听见陆谦他们三个人说话,要把他的骨头拣回去到高俅那儿去领赏。这时林冲满腔怒火一下子爆发出来,打开山神庙的门出去把几个人杀了,然后造反上山,由此就实现了彻底地转变。

小结:林冲走的道路是非常艰苦,林冲走了一个很漫长的、很艰苦的道路。作者写林冲的转变,它是有很多伏笔,譬如说他和陆谦是好朋友、结义兄弟,但是后来陆谦害他了,那么他就曾经跟陆谦讲:“贤弟不知,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臜的气”。也就说,就是他在统治阶级的压迫之下,满腔不平之气。这个满腔不平之气,就是林冲能够一步一步向前迈进,最后实现了思想转变,造反上山的基础。他虽然是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是个中级军官,但是他一出场就是被压迫的。所以虽然是统治阶级里边的人物,但是他所处的地位和广大被压迫的人民群众有相通之处,这是他能够转变的一个基础。林冲能忍,宽容了压迫他、侮辱他的人,但是他的对手可没有放过他。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那个社会的黑暗势力、罪恶势力,不断地向他紧逼而来,所以他非常不满的胸中,有一腔不平之气的。

林冲上山的过程就是从能忍到不能忍、从懦弱到坚强、从屈辱到反抗,这么一个转变过程。林冲上山是走了一个非常艰苦的道路
第2个回答  2007-01-16
一、林冲性格的整体特征:绵里藏针

绵里藏针,是一个形容人的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的成语,其意是外柔内刚。这里的“绵”比喻柔弱,“针”比喻刚强,绵里藏针,是说一个人虽然外表上显得柔弱,但是内心里却隐伏着刚强。我们说林冲性格的整体特征是绵里藏针,也就是说他的性格柔弱中隐藏着刚强。“人的性格在社会活动中才有最丰富的表现”[1](p525)。林冲的绵里藏针的性格特征,便是从他在社会活动中的与人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柔弱与刚强,本来是一对矛盾的概念,但这一矛盾的概念的性格特征却融合在林冲的整体性格中,使林冲在社会活动中处理具体的人和事时,时而表现出柔弱,时而表现出刚强。《水浒传》里最能表现林冲的绵里藏针的整体性格特征的事例是三个公案,这三个公案是误入白虎堂公案、大闹野猪林公案和火烧草料场公案。

1.误入白虎堂——柔弱抑制刚强。误入白虎堂公案林冲是属于受害者,造成林冲被冤屈受害的加害者是高衙内和高太尉。

误入白虎堂公案的起因是高衙内调戏林冲的娘子。高衙内是高太尉的干儿子,“那厮在东京倚势豪强,专一爱淫垢人家妻女。京师人怕他权势,谁敢与他争口?叫他做花花太岁。”(第7回。注:本文所引用的《水浒传》的原文,均采用岳麓书社1988年版的《水浒全传》)一次,林冲的妻子到岳庙里去烧香许愿。高衙内带了几个闲汉在那里,看到林冲的娘子漂亮,便在大庭广众之下,走过去拦路调戏。林冲知道后,跑来要打那流氓滋事的家伙,但是一看到是高衙内,他那高举的拳头又放了下去。林冲并不是怕高衙内而不敢打他,他是怕高太尉。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高太尉是他的顶头上司。林冲如果打了高衙内,高太尉会和他善罢甘休吗?所以,林冲才无可奈何地咽下了这口气。

误入白虎堂公案的高潮是高太尉亲自策划了诱骗林冲进入白虎堂的圈套。高太尉作为一个朝廷大臣,对干儿子高衙内调戏林冲娘子的流氓行为,非但不予以教训责备,反而站在儿子的一边,帮助高衙内继续作恶,来陷害林冲。林冲是个武艺高强的禁军教头,喜欢宝刀。高太尉有一把宝刀,林冲想借他的刀看一看,但是高太尉总不肯拿出来。高太尉便利用林冲喜欢宝刀的这一心理特点,首先是指使手下的人去卖宝刀,骗取林冲把宝刀买下了。而后,又指使人以自己要和林冲比刀的名义将林冲骗入了商议军机大事的地方———白虎节堂。最后,高太尉把“手执利刃,故入节堂,杀害本官”的罪名强加给林冲,将林冲押送开封府审判。由于高太尉是林冲的顶头上司,林冲不敢得罪他。所以,尽管林冲对两个来传唤自己去和高太尉比试宝刀的承局有怀疑,但还是跟着去了,结果是中了高太尉的圈套。在和高太尉的斗争中,林冲表现出来的是他性格中的柔弱的一面,从而对高太尉放松了警惕,自己吃了大亏。

2.大闹野猪林——柔弱抑制刚强。误入白虎堂公案中,林冲被判决脊杖二十,刺配沧州。押送林冲的公人是董超和薛霸,这两个公人受了高太尉授意陆虞侯转交给他们的10两金子,便秉承高太尉的旨意,决定“多是五站路,少便两程”(第8回),在途中就要把林冲害死。为此,董超、薛霸在路上作威作福,辱骂林冲,又用开水烫伤了林冲的脚,可是林冲是根本不敢回嘴。因为此时的林冲还想挣扎着回去,希望将来能有出头之日。为了能挣扎着回去,林冲忍下了心头的怒火。但是,林冲万万没有想到董超和薛霸两个公差在野猪林里要将他害死。只是由于鲁智深的及时搭救,才使林冲免遭了他们的毒手。

3.火烧草料场——刚强冲破柔弱。林冲到了刺配地沧州之后,陆虞侯和富安又接受高太尉的委托,从京城赶来策划谋害。经过和牢城营的管营、差拨商量,就把林冲调去看守大军草料场,并把作案地点选择在那里,因为那里离城有15里远,是孤零零的一座草料场,地点僻静。作案的时间,他们选择在晚上,因为林冲肯定是在睡觉,而且晚上作案以后,人不知鬼不觉。作案的手段采用的是放火,因为草料场到处是草料,人们只会认为林冲是自己失火而被烧死的,退一步说,林冲即使从火中逃脱,但是烧了大军草料场也是死罪。然而,“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在陆虞侯等人纵火焚烧草料场的那天晚上,由于大雪压塌了草料场的草厅,林冲便临时住到离草料场不远的山神庙去了。当草料场大火冲天,陆虞侯、富安和差拨等三人离开了作案地点,向山神庙跑来的时候,林冲听到了他们的谈话,知道了他们的狠毒的阴谋,就再也无法忍耐心头的愤怒,毅然地从山神庙里冲出去把他们三人都杀了。这时候,林冲的刚强性格发展到了最高峰。

二、变化性是丰富性的表现

“人的心胸是广大的,一个真正的人就同时具有许多神,许多神只各代表一种力量,而人却把这些力量全包罗在他的心胸里,全体奥林波斯神都聚集在他的胸中。”[2](p301)林冲,作为《水浒传》书中的一个主要人物,是作者所着力刻画的对象,在他的身上,也体现着性格的多种层面。

1.有侠义心肠。酒生儿李小二是个年轻人,以前曾经在东京的一家酒店里做事。李小二不该偷了店主人家里的东西,被店主人捉住了,要把他送官府治罪。林冲知道以后,尽管李小二和他不沾亲带故,但是林冲看到他是个青年人,还没有完全成人,偷东西也许有一些难言之隐,便主动替李小二向店主人求情,赔礼道歉,又自己掏钱偿付了店主人所丢失的物品,这样,使李小二避免了一场在小小年纪里就会留下严重创伤的官司。林冲又是一个做人须做彻,办事办到底的人,看到李小二没有盘缠,又打发给他一些钱,使他离开了东京,到外地去谋生。后来,李小二到了沧州,真的改过自新,和妻子开了一个茶酒店,做着正当的生意。

2.机敏。林冲是个武艺高强的教头,他的使枪抡棒的技巧,是和他的机敏的个性特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柴进庄上,林冲和洪教头比试武艺。洪教头棍棒在当地没有对手,也算是一个厉害人物。林冲利用洪教头的有些骄横气焰的心理弱点,首先便不完全拿出真工夫来和洪教头比试。这样一来,使得洪教头认为林冲的“棒法怯了”,就一心只想尽快赢了林冲,结果露出了破绽,脚步零乱。林冲机灵地抓住机会,便把棒望地下一扫,和身一转,使洪教头措手不及,被林冲一棒扫在脚上的臁儿骨上,洪教头顿时“撇了棒,扑地便倒了”(第9回)。再如第48回写梁山好汉攻打祝家庄的时候,一丈青扈三娘活捉了王矮虎。但是扈三娘在和林冲的较量中,被林冲故意卖个破绽,结果被林冲活捉了。这是林冲机敏性格的又一次表现。

3.有决断。晁盖、吴用等人由于智取了梁中书的生辰纲,受到官府的追捕,逃难到梁山。但是,当时担任梁山首领的王伦心地 窄,不肯接纳晁盖等人。林冲此时果断地作出了惊人的举动,火并了王伦,除掉了阻碍梁山事业发展的绊脚石。后来,梁山泊的人马在晁盖的领导下,逐步地发展壮大起来。

4.急躁。林冲被刺配沧州后,杀死了纵火焚烧草料场害他的陆虞侯、富安和差拨,冒着风雪连夜逃难。看到前面树林中有几间草屋,他便走进里面。那里面地炉子里正熊熊地烧着柴火,屋里的人让他烤火烘衣服。在烘衣服的时候,林冲看见火炭边有一个酒瓮,那里面透出酒香。林冲就问他们要酒喝,一个老庄客说他们自己吃都不够,哪里还有林冲喝的。林冲是坚持要喝,看见那些人不同意,就把手中的枪挑起一块正燃烧着的火柴头,丢向老庄客的脸上,连老庄客的胡子都烧了起来。林冲又把枪朝火炉里一搅,又拿枪杆乱打,把屋子里的人都赶跑了。林冲这样的做法,似乎不近情理,这是隐藏在他的性格中的急躁特点的一次暴露。

林冲的性格,根据书中的描述,我们还可以概括出诸如谨慎、忠诚、谋略等特点。林冲的柔弱、刚强、侠义、机敏、决断、急躁、谨慎、忠诚、谋略等性格特点,是在他的社会活动中,和人际交往中,以及他所经历的生活变故和遭遇到的各种事件中所表现出来的。他的诸多的性格特征,而且又分别从不同的事件中表现出来,这就是他的性格的变化性。但是,这性格的变化性,并不是说林冲忽而是个柔弱的人,忽而是个刚强的人,忽而是个谨慎的人,忽而是个急躁的人,而只是说林冲的这诸多的性格特征都统一在林冲这一个体的身上,构成了林冲整体性格的多个层面。当然,无论性格多么变化,总有一个主体性格。林冲的主体性格,我们说是绵里藏针,其他的一些性格特征是包容在这主体性格里面的,它们共同构成了林冲性格丰富性的内涵。明清时期的著名小说评点家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说,林冲是“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3](p19)。算得到指谋略,熬得住是指坚强,把得牢是指谨慎,做得彻是指决断,这也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林冲性格的丰富性的特点。

三 发展论难以成立

人们说林冲的性格是发展的,但是我们认为“林冲的性格是发展的”这种论点难以成立。我们主要有下面一些理由。

1.从“发展”的词义来看,林冲的性格不具备发展的特点。“发展”一词,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4](p290)按照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说,人的性格也是一种事物。既然是一种事物,也就必然符合发展这一词义的特点。在《水浒传》一书中,我们所看到的林冲的性格,并不具备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这种变化的迹象。

2.从《水浒传》书中的具体描写来看,林冲的性格没有显示出发展的特点。人们认为林冲的性格经历了从软弱向刚强的发展过程,其实,这种看法是站不住脚的。《水浒传》中林冲一出场,就面临着高衙内调戏他的娘子的严峻的考验,顿时就成为一个矛盾旋涡中的人物。激烈的矛盾,最能显示出人的性格。

林冲一出场,就给人一种刚强感。他举起拳头要打高衙内,要惩罚高衙内的流氓行为,这就是刚强性的表现。虽然他看到是高衙内之后,迅速地作出了权衡利弊的决定,放下了举起的拳头,但是,这并不能说是林冲的软弱,而只能说是林冲尽力在克制自己心头的愤怒,尽力用理智来抑制一触即发的情绪。要知道,这种克制,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刚强的表现。林冲虽然放下了举起的拳头,但是仍然瞪着愤怒的眼睛看着高衙内,他的眼睛,流露出的不正是刚强的神情吗?

而后,是林冲的好朋友陆虞侯为虎作伥,帮助高衙内来算计林冲,设下了樊楼哄骗、诱奸的圈套。你看,林冲是多么地愤怒,他把陆虞侯的家里打得粉碎,又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在街上寻杀陆虞侯,在陆虞侯的家门口等着要杀他。在陆虞侯的面前,林冲的刚强性格表现得淋漓极致。

在刺配地沧州,林冲听到李小二说陆虞侯到了沧州的消息后,其反应是大怒,马上便到街上买了一把尖刀。然后拿着刀前街后巷寻找陆虞侯,一连找了三五天,如果说当时林冲发现了陆虞侯的话,那么陆虞侯肯定会死在林冲的刀下。后来,陆虞侯等人纵火烧了草料场,想害死林冲,侥幸死里逃生的林冲把陆虞侯、富安和差拨三人全都杀死了。林冲的这种刚烈行为,并不是这时候才突然爆发出来的,也不是以前所没有的,而只是这时候才发展形成的。林冲的这种刚烈行为,正是他一出场时就显示出的刚强性格的再度表现,其性质和强度都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前后的不同。

林冲一出场就表现出的刚强的性格,他的绰号“豹子头”也说明了这一点。豹子是一种凶猛的野兽,用“豹子头”来作林冲的绰号,不正好显示出了林冲在他未出场前就具有勇猛的个性特征吗?此外,李小二说:“林教头是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第10回)李小二曾经受到过林冲的帮助,和林冲有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对林冲的性格自然比较了解。“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正是对林冲未出场之前的刚强勇猛性格的形象写照。

3.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林冲的性格也难以具备发展的特性。“精神医学者佥认为人格决定于三十岁,三十岁以后之人格已难改变。人格所以在三十岁以前即告决定,在于表示遗传及幼年期之环境因素对人格之影响,至为重要,中年以后之环境因素对于人格之形成已无重要之意义。”[5](p32)在心理学上,人格和性格可以看作是同义语。林冲出场的时候,是“三十四五年纪”(第7回),已属于性格定型以后的时期了,所以,要说到这时候的林冲有性格的重大发展的话,那是很难设想的。

既然林冲的性格并不具备发展的特征,那么人们为什么又说林冲的性格是发展的呢?笔者认为,这是人们将林冲的人生道路和他的性格混在一起而造成的误解。林冲走过了一段艰难痛苦的被逼上梁山的人生历程,但是这一历程,只能说明林冲由一个朝廷军官而变为了一个梁山好汉的身份地位的变化,只能说明林冲的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能说明林冲性格的发展。“一个性格之所以能引起兴趣,就在于它一方面显出上文所说的整体性,而同时这种丰富中它仍是它本身,仍是一种本身完备的主体。”[6](p302)在林冲被逼上梁山的过程中,虽然他的性格有些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只是他的整体性格中的多个层面的不同表现。这种性格的多个层面的不同表现,便是林冲性格的丰富性的特点。正是这种性格丰富性的特点,才使林冲这一人物形象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第3个回答  2007-01-16
《水浒传》中,林冲有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一般的小说,要充分地理想化的写一个正面人物,往往一开始就要写他的优点。但是《水浒传》不一样,林冲在《水浒传》里边是个响当当的英雄,了不起,作者是热烈地歌颂他的。可是一出场就写他的弱点,写他性格里边的弱点,不好的一面,就是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

“忍”之一:
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在光天化日之下,妻子被人家调戏,奇耻大辱,不能忍受的。所以他非常气愤地去了。“当时林冲扳将过来,扳着他的肩胛,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了”。“先自手软了”这五个字非常值得注意,这不是简单的、一般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而是一下子挖掘到人的内心世界。所以小说写林冲怒气未消,知道以后,扳过来,先自手软了。但是“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但是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他忍下了这口气。小说在这里写得非常好,写出了人物内心的活动。
林冲与鲁智深此时的比较:鲁智深就不买账,鲁智深有一段话是响当当的,跟林冲形成鲜明的对比。他说“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去了”。一个是忍辱怕事;一个是疾恶如仇。一个是自己受侮辱、受压迫不敢反抗;一个是看见自己的朋友受压迫,就不能忍受,这两个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忍”之二:
接下来还是写林冲想苟安,忍。但想苟安也不能苟安,想忍也忍不下去。所以小说接着写高衙内又收买了陆谦,让陆谦把林冲的妻子骗到他家里面楼上。林冲得知后,“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径直奔到樊楼,前去找陆虞侯”。他拿起这个解腕尖刀不是去找高衙内,而是去找陆谦。也就说,林冲已经开始反抗了,但是他反抗的程度和范围有限。应该找高衙内,这里大概有两个意思。第一,还是怕高衙内,不敢惹他。前面说了,权且饶他这一次。这是第二次了,他又忍让了;第二,这是写林冲重义。就是说陆谦是林冲的结义兄弟,背信弃义,不讲义气的人林冲是最痛恨的。讲义气是林冲性格当中非常美好的东西,很宝贵的东西。这是他以后能够转变,而且转变以后革命性非常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忍”之三:
林冲发配沧州以后,还是能忍,还是忍辱负重。小说这里写得非常精彩,他临走之前写了一封休书。这纸休书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写出林冲的善良,他替妻子考虑得很周到;另一方面也写出他能忍的性格,也天真幼稚。你以为写了一纸休书以后高衙内就不来了?照样来。所以这些地方,一方面写出他的善良,引起读者对他的同情,另一方面,引起读者对于罪恶势力的更加憎恨。

“忍”之四:
刺配沧州,有一个情节:押监他的两个差人董超、薛霸,一路上虐待他,用烫水让他洗脚,连读者都不能忍了,他还是“忍”,后来走到野猪林,就是董超、薛霸受高俅、高衙内之托付要杀害林冲的地方。到这个时候了,而林冲一点都没想到可能要杀他(武松到飞云浦就已想到差人要杀他),你要捆就捆吧。换成另外的人,像鲁智深也好、李逵也好,在这种情景下绝不会这样说。鲁智深救下了他,要杀两个公人,林冲极力阻挡。这时他还是忍,不想反抗。

“忍”之五:
到沧州牢营不久,他从李小二口中得知来了几个“尴尬人”,于是买了一把解腕尖刀,街上寻了几日不着,“心下且自慢了”,又“忍”过去了;
沧州牢营安排他到草料场,这是个阴谋,林冲浑然不知,还打算“待天晴到城中换个泥水匠修补”,“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还以为给他一个好的差事,到那儿去过得比较安稳。最后火烧草料场,他在山神庙里面听见陆谦他们三个人说话,要把他的骨头拣回去到高俅那儿去领赏。这时林冲满腔怒火一下子爆发出来,打开山神庙的门出去把几个人杀了,然后造反上山,由此就实现了彻底地转变。

小结:林冲走的道路是非常艰苦,林冲走了一个很漫长的、很艰苦的道路。作者写林冲的转变,它是有很多伏笔,譬如说他和陆谦是好朋友、结义兄弟,但是后来陆谦害他了,那么他就曾经跟陆谦讲:“贤弟不知,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臜的气”。也就说,就是他在统治阶级的压迫之下,满腔不平之气。这个满腔不平之气,就是林冲能够一步一步向前迈进,最后实现了思想转变,造反上山的基础。他虽然是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是个中级军官,但是他一出场就是被压迫的。所以虽然是统治阶级里边的人物,但是他所处的地位和广大被压迫的人民群众有相通之处,这是他能够转变的一个基础。林冲能忍,宽容了压迫他、侮辱他的人,但是他的对手可没有放过他。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那个社会的黑暗势力、罪恶势力,不断地向他紧逼而来,所以他非常不满的胸中,有一腔不平之气的。

林冲上山的过程就是从能忍到不能忍、从懦弱到坚强、从屈辱到反抗,这么一个转变过程。林冲上山是走了一个非常艰苦的道路

参考资料:http://www.china.org.cn/chinese/RS/445739.htm

第4个回答  2007-01-16
林冲是《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他从一个安分守己的禁军教头当了“强盗”,从温暖的小康之家走上梁山聚义厅,林冲走过了一条艰苦险恶的人生道路。

林冲这个人物家喻户晓,他的故事广为流传。然而,林冲这个人物不是青天白日里从半空中掉下来的,他是从深厚的封建土壤中产生的。

林冲生活的北宋末年,这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国土面积偏小,四周有强敌侵扰,国内社会动荡,烽火四起,民不聊生。面对国家的危难,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有志之士想通过变法来改善国家的困境,由于政治腐败,奸臣当道,变法惨遭失败。封建统治者便变本加厉地盘剥人民。宋朝天子宋徽宗腐化不堪,不务正业,为了粉饰太学,大兴土木,建明堂、修道观、造假山、征发 役,国力耗尽,人民苦不堪言。宋徽宗从江南征集奇花异石,用大船运往京城,花石纲使无数家庭倾家荡产。宋徽宗成天歌舞游荡,贪图玩乐享受,生活糜奢,夜宿娼门。他远贤人,近小人,重用蔡京、高俅等人。这些奸臣在皇帝的支持下,放纵亲朋,鱼肉百姓,在朝中狼狈为奸,翻云覆雨,败坏朝政,残害忠良,把国家推向灭亡的边沿。林冲生活在这个腥风血雨的朝代里,成为官场腐败的牺牲品。

林冲出身枪棒师家庭,他属于统治阶级的一员,过着安分守己的小康生活。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的人生命运。林冲的女人偏偏被高衙内看中,由于他是封建统治者中的底层官员,难以保护自己。高俅父子似虎狼,为达到霸人妻室的目的,不惜一切手段,甚至要人性命。林冲再三忍让也不罢手,非把他置于死地不可,于是,一连串的打击倾泻到林冲头上。

林冲上山经历了一个十分痛苦的曲折历程。作家写林冲的故事并不是一笔完成的,而是由远及近,一步步走来,整个故事围绕人物的命运展开,首尾相连,步步紧跟,变化多样,惊险迭出,引人入胜。

林冲出场是陪夫人到岳庙进香,这是一个人群杂乱的地方,他当时又离开了女人,跑到大相寺的菜园子看鲁智打拳来了。你看林冲生得什么模样:只见墙缺边立着一个官人,头戴一顶青纱抓留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獭尾龟背银带,穿一双磕爪头朝样 靴,手中执一把折叠纸西川扇子,生得豹头环眼,燕领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的年纪。林冲这个打扮和相貌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就是这样的盖世英雄,偏偏遇到尴尬事。号称花花太岁的高衙内,正在青天白日里调戏他的娘子。这还得了,林冲何时受过这样的打击,正要动手,一见是高衙内,先自软了。高衙内是何等人物?在东京倚势豪强,专一爱淫垢人家妻女,京师人惧怕他,一个小小的教头,不在他的眼里。他想怎样,就能怎样。

故事一开始,矛盾一出现,就提出一个决定林冲命运的大问题。如果林冲是贪生怕死、卑鄙屈膝的小人,他会用一纸休书把娘子抖手送给高衙内,可他恰恰不是这样一个人。他和高衙内的矛盾就不可调和,不能化解,无可救药,只能一步一步激化,达到高峰。作者在措写这一忠奸的矛盾时,直线上升,一气呵成。

陆谦是高衙内的一条咬人的走狗,他把林冲骗走吃喝,又叫人骗走白娘子,演了一场调虎离山计,幸亏女使及时报信,白娘子才免遭奸污。一计不成,又来一计。高俅这条老贼亲自出马,插圈设套,豹子头上当,误入白虎堂,结果是充军沧州。在去沧州的路上,董超、薛霸这两个贼子受人银两,在野猪林要害林冲性命,多亏鲁智深搭救。到了沧州,高俅还是不放过林冲,又派陆谦前来,火烧草料场,要烧死林冲。林冲忍无可忍,打死了陆虞候等人,雪夜上梁山,故事到了顶点。

《水浒传》从七回到十一回的五回中,表现了林冲上梁山的全过程。在这五回中,林冲的曲曲折折、一涨一落、一张一弛,处处扯动读者的心,无不为林冲的命运担忧。林冲的每个故事都十分精彩,下面来看林冲和洪教头比武一节:林冲想到:“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着棒,使个门户,吐个势,唤作“拔草寻蛇势”。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盖将下来。林冲往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脚步已乱,便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在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这一段描写十分简洁明了,形象地表现了林冲的武艺高强。

林冲是一个最令人同情的悲剧人物,他十分冤枉。作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本应活得很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厄运来到他的头上。高衙内采上他的女人,紧接着便是拦路调戏,哄骗诱奸,栽赃,发配充军、暗杀。一连串的打击,都倾泻到他头上。一开始林冲没有反抗,他不愿跟上司闹翻,更不想背叛朝廷,一味地退让、委曲求全,总想寻找一个避难所,继续过他教头平静的生活。林冲的退让是自然的,是由他自身的地位所决定的。他继承祖职,有一套祖传的处世哲学,屈人之下,忍辱负重。但是,林冲还有性格的另一面,他结交天下英雄豪杰,比如像柴进、鲁智深等,都是有正义感的人物,加上他对统治者有一定的认识,吐露出“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于小人之下,受这般腌?H气”的不满情绪。

林冲是一个自身充满矛盾的人,正义感和忍让在他身上同时表现得很强烈。高俅不杀人害命,置他死地,他是不会上梁山的。他的性格是在残酷的斗争中一步步发展起来的。火烧草料场,林冲的性格得到全面升华,发生质的飞跃。他看透了,绝望了,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一条生路,就是上梁山。

林冲上梁山经历了一个由忍让到绝望的过程,对统治者有清醒的认识。我们从以后章节里可以看到,在梁山这支队伍中,林冲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他不相信宋朝天子会真心招安,对招安提出反对意见。他认为招安不过是蔡京、高俅等奸臣设下的陷阱,招安凶多吉少。但,林冲的意见没为宋江所采纳。他恼恨、痛苦、无奈,最后默默地死去。

林冲性格特征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他使我们认识到了宋代“乱自上作,乱自下生”的历史事实。林冲这个人物形象是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典型性格。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和压迫,遭到人民的反抗。从郑屠户一类的地痞流氓到陆谦一类的恶吏,以及梁中书一类的贪官,还有蔡京、高俅这些朝中奸臣和昏庸无能的宋徽宗,形成一个庞大的压迫阶级。官逼民反,各个阶层的受压迫者都揭竿而起,走向造反的道路。林冲是受压迫者中的一员,像他这样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人都如此下场,何况一般平民?所以出现方腊、宋江、王庆等农民起义军也是自然的,乱自下生的根源是乱自上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