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雁丘词》这首词创作背景是什么?

如题所述

创作背景如下:

金章宗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年仅十六岁的青年诗人元好问,在赴并州应试途中,听一位捕雁者说,天空中一对比翼双飞的大雁。

其中一只被捕杀后,另一只大雁从天上一头栽了下来,殉情而死。年轻的诗人便买下这一对大雁,把它们合葬在汾水旁,建了一个小小的坟墓,叫“雁丘”,并写《雁丘》辞一阕,其后又加以修改,遂成这首著名的《摸鱼儿· 雁丘词》。

扩展资料:

《摸鱼儿·雁丘词》原文:

金朝:元好问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译文:

天啊!请问世间的各位,爱情究竟是什么,竟会令这两只飞雁以生死来相对待?南飞北归遥远的路程都比翼双飞,任它多少的冬寒夏暑,依旧恩爱相依为命。比翼双飞虽然快乐,但离别才真的是楚痛难受。到此刻,方知这痴情的双雁竟比人间痴情儿女更加痴情!

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情侣已逝,真情的雁儿心里应该知道,此去万里,形孤影单,前程渺渺路漫漫,每年寒暑,飞万里越千山,晨风暮雪,失去一生的至爱,形单影只,即使苟且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汾水一带,当年本是汉武帝巡幸游乐的地方,每当武帝出巡,总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何等热闹,而今却是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武帝已死,招魂也无济于事。女山神因之枉自悲啼,而死者却不会再归来了!

双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嫉妒,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莺儿燕子一般,死后化为一抔尘土。将会留得生前身后名,与世长存。狂歌纵酒,寻访雁丘坟故地,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摸鱼儿·雁丘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02

山西省汾水的东岸,匆匆地行走着一位年轻的秀才,他叫元好问。元好问是从家乡秀容去太原的。家乡的景色让元好问触景生情,写下了著名的《摸鱼儿·雁丘词》:

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这一群大雁从遥远的北方飞来,经过了几千千米长途跋涉,正在芦苇丛中捕鱼捉虾,以补充体力。遭到这突然的袭击,便“呷呷”惊叫着,从水面飞掠而起,芦苇南端的大雁中,有两只却一头撞进了大网,脑袋卡在网眼里,越是挣扎,就越是被紧紧地纠缠着,再也无法挣脱。

猎人看到有了收获,哈哈大笑着走上前去拿到手的猎物。他放松网绳,伸手去抓一只雄雁。就在他把雄雁从网中拖出时,雁儿拼命一挣,双翅狠狠拍打着猎人的手背。猎人一慌,一把没抓牢,竟眼睁睁望着它脱手而去,掌中只剩下几片雁毛。望着“扑扑”声飞到空中的雄雁,猎人又悔又恨,没等把另一只雁从网里拖出,便使劲地扭断了它的脖子,连网带雁一起掷到了地上。元好问看到一场捕猎已经结束,正想重新出发,突然听到头顶上传来一阵凄惨的雁叫声。抬头一看,刚才从芦苇里飞上天的一群大雁已经排成人字队形,继续朝南飞去。只有逃脱了猎人手掌的那只雄雁,还在头顶上盘旋。这只雄雁飞了一圈又一圈,不断长声哀鸣,似乎想召唤地上那只颈断骨折的雌雁,重新跟它翱翔长空,比翼齐飞。突然,天空中又传来一声惨叫,“呼呼”一阵响声过后,那只孤雁突然收拢双翅,头朝下箭一般地倒栽下来,“啪”的一声,如同一块石头落地,撞在大网附近一块巨石上,脑碎翅折,摔成一摊血肉。元好问“啊”地惊叫了一声,三步并作两步跑上前去,呆呆地站在两只大雁身边,一时间说不出话来。那位捕雁汉子也愣住了,目瞪口呆地站着,不断喃喃自语:“咦!何苦来!何苦!”听着捕雁人内心的自语,元好问不禁心潮翻腾。这只不惜以身殉情的雁儿,曾与它的情侣遭受过多少风雨的磨难,享受过多少双飞双宿的欢乐。它们正像人间几多痴情男女,宁愿粉身碎骨,也不肯在别离的苦痛中受煎熬,不肯形单影只,寂寞终身。它们的感情何等深厚,它们的精神又何等高尚啊!这位年轻秀才,不禁热泪盈眶,觉得眼前的一切都模糊起来。

大雁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详情
    官方电话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