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有什么意义?

如题所述

18世纪的欧洲工业革命欧洲各国在18世纪已先后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摆脱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封建羁绊。资本的原始积累使资本家获得了大量金钱,使成千上万农民破产为“自由的”劳动者。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和分工的扩大,使大批熟练工人在技术改进上积累了经验,使应用机器生产成为可能。17、18世纪的科学技术,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发现和发明。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和相继而起的其他一些国家,开始了工业革命。

18世纪的工业革命首先是从工作机或工具机开始的。这时的机器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它们是工作机、动力机以及传动机械。工作机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并使之变为产品,从技术进化的历史看,人们首先是把加工劳动对象的过程机械化,然后再根据机械的性质和工作阻力大小采用适当的动力推动它。纺织业在很长时期里是英国工业的重要部门,纺织工作机的发明、改进和推广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起点。

18世纪英国的纺织业发展很快,纺织技术不断改进。1733~1738年间,当时还不到30岁的钟表匠凯伊(1704~1774年)发明了“飞梭”,改变了过去用手穿梭的落后的织布操作方式,提高了织布效率。但是,随之带来的是纺纱难以适应织布的要求。1738年,英国人惠特制成的滚轮式纺纱机,纺出了“不用手指”的棉纱,揭开了18世纪工业革命的序幕。1760年,织布工人哈格里夫斯(1720~1778年)把原来水平旋转的单锭纺车改造为立式的由多个纱锭构成的新型纺纱机——珍妮机,把引纱和捻纱的操作机械化,使纺纱效率提高了十几倍。1771年,理发师阿克莱特(1733~1792年)利用木匠海斯的设计制成了一种利用水力带动的滚筒纺纱机。珍妮机纺出的线精细但不结实,水力纺纱机纺出的线坚实但不均匀。童工出身的克伦普顿(1753~1827年)在1785年综合二者的优点,设计了纺线既结实又均匀的纺纱机——“Mule”,即骡机。这种骡机有300~400个纱锭,效率很高,它是近代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骡机的出现使织布能力又落后于纺纱,1785年,牧师卡特赖特(1743~1823年)又发明了自动织布机。在18世纪末,英国的纺织工业已基本上用机器代替了手工操作,把纺织工业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纺织技术的改革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由于在纺织部门中使用机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竞争能力,增加了利润,其他的部门中的资本家也纷纷仿效,把利用新的工作机作为聚财之道。而且,由于社会分工之间的联系,纺织技术的进步必然要求其他方面生产技术的相应改变。有了机器纺纱、机器织布,就要求机械化的净棉、梳棉,机械化的漂白、印染,机械化的起重、运输,要求有生产各种机械化装备的原料和加工技术,要求有力学、机械工艺学、化学等方面的研究。正如恩格斯所说:“随着纺纱部门的革命,必然会发生整个工业的革命。……我们到处都会看出,使用机械法和普遍应用科学原理是进步的动力。”由蒸汽驱动的工业上通用的动力机的发明和应用是18世纪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随着纺织机和其他新的工作机的出现,要求动力机也要有所变革。工业革命起源于工作机的改变,发展于动力机的更新。

瓦特(1736~1819年)发明新的蒸汽动力机,是工业革命中最重大的事件。瓦特采取了精密加工、油润滑和设置绝热层等措施,改进了纽可门蒸汽机,使热效率提高到300%以上。随后他又经过多年的研究、试验,在1782年研制成功了具有连杆、飞轮和离心调度器的双向蒸汽机,使蒸汽机可以把直线运动变为连续而均匀的圆周运动,因此可以经过传动装备带动一切机器运转,从而给整个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提供了一种可靠的通用动力机。从此,动力机、传动装置、工作机组成了机器生产的一个完整的大系统,这是人类生产技术的一次重大飞跃,是认识和利用自然力的一个大突破。

开始用机器制造机器,是18世纪工业革命的第三阶段。在制造蒸汽机、纺织机和枪炮的推动下,18世纪末期的机械加工技术也有新的进展。在制锁、制枪支中开始实行了可以互换零部件的标准化方法。英国机械师莫兹利(1771~1831年)在1794年发明了车床上的移动刀架,在1797年制成了安放在铁底座上带有移动刀架的车床。莫兹利把原来用手握持的刀具安装在机架上并使之沿着车床的中心轴线平行滑动,这种自动刀架车床可以方便、迅速、准确地加工直线、平面、圆柱形、圆锥形等多种几何形状的部件,使车床真正成为机器制造业自身的工作机。滑动刀架这一简单的发明是机械技术史上的重大创造,在19世纪中叶英国出版的《全国的工业》一书中认为,滑动刀架“对机器使用的改良和推广所产生的影响,不小于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良所产生的影响。采用这种附件的结果是,各种机器很快地完善和便宜了,而且推动了新的发明和改良”。机械化操作的金属切削机床可以用来制造各种行业的工作机和动力机,也可以用于自己制造自己,它是工业革命中名副其实的工作母机,它的出现标志着机器制造业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1786年以后,蒸汽机的制造带来了冶铁业的繁荣。此时,机器大工业已代替了家庭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1835年英国棉纺织业已有23.7万工人,毛纺织厂已达1300个,工人7.1万人。

生产的增长,国内市场的扩大,对交通运输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火车的发明从根本上解决了陆路交通问题。1825年斯托克顿达灵顿铁路通车;1830年利物浦和曼彻斯特被铁路连接起来。到19世纪50年代,英国的主要铁路干线均已完成。19世纪上半叶,虽然帆船在远洋航行上还处于极盛时代,但蒸汽机在船舶上的使用已获成功。1812年在多佛尔和加莱间已有了轮渡。1838年蒸汽轮船“天狼星”号和“大西洋”号横渡大西洋成功。

工业革命中的技术进步不仅是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而且是从根本上动摇旧世界的强大杠杆。在18世纪中叶以前,封建经济仍有相当的实力,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仍然存在,工场手工业的一些工匠同时又是小生产者或与小生产者有着种种社会联系。在这种条件下,封建王朝的势力就比较容易把历史拉向后退,更有可能把复辟的愿望变成复辟的行动。机器大工业彻底瓦解了封建的自然经济,在庄园主的领地上建立了大批工厂、矿山,使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成为雇佣劳动者并使他们不能再保持同农村的宗法联系,资本主义大中城市不断增多(18世纪的欧洲有22个人口超过10万的城市,到19世纪末则有147个),铁路和电报把它们联结起来,并控制了社会的经济命脉。由于有了这一切,封建势力的复辟就成为根本不可能的事了,封建旧世界的社会经济基础已经丧失殆尽,它的王朝一去不复返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4

一分钟了解工业革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