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歌词注释

如题所述

这么我见到最好的解释
一朝花开傍柳——明兰身为大家族中的小庶女已经慢慢长成,开始像花儿一样亭亭玉立。
寻香误觅亭侯——本以为身为大家族的庶女,规规矩矩找个人家就可以了,却遇到了顾二。“亭侯”应该是取自“新亭侯”,在这里代指武将,也就是顾二。
“纵饮朝霞半日晖,风雨着不透”——朝霞与晖,可以看做指代时间流逝。就算相处半生,共度风雨,却依然有“不透”之处。
下半段:“一任宫长骁瘦”——按照第一段的断句,这里应该也是“一任/宫长/骁瘦”。为官一任,直到仕途出现艰险之处,门庭萧条,战马亦消瘦。
“台高冰泪难流”——登高跌重,狱中滴水成冰,泪水亦难成行,无法流下。
“锦书送罢蓦回首,无余岁可偷”——“山盟犹在锦书难托”的“锦书”指家信。二人历尽磨难相思与分离,突然回头相见之时,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分开他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5
女:
一朝花开傍柳,寻香误觅亭侯: 在少女怀春的年纪,遇到了候爷你
纵饮朝霞半日晖,风雨着不透: 你的爱就像朝霞那么美,像阳光那么温暖,让我不惧任何风雨
男:
一任宫长骁瘦,台高冰泪难流: 皇上又要调我去边疆打仗,高台上,寒风把我与你离别的 的眼泪冻成了冰
锦书送罢蓦回首,无余岁可偷: 打了胜仗的捷报交给了信使,终于可以回去见你了,真是一刻 都不想耽误
第2个回答  2023-05-25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出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全词原文如下: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
1. 常记:时常记起。
2. 溪亭:临水的亭台。
3. 日暮:黄昏时候。
4. 沉醉:比喻沉浸在美好的情境中而忘我。
5. 兴尽:尽了兴致。回舟:乘船而归。
6. 误入:错误地进入。
7. 藕花:荷花。
8. 争渡:怎渡,怎么才能划出去。
9. 惊起:惊飞。
10. 一滩:一群。
全词以词人个性化的语言,以意境取胜,生活气息浓厚,生动美好地描述了词人的一次美丽泛舟游。
第3个回答  2021-04-05
“一任宫长骁瘦”,意思是说任凭为官艰辛,历经风雨,骁勇的人抑或是战马也会变得日渐消瘦。我注意到网上好多的注释,是说为官一任的意思,其实是这种说法是欠妥的,后一句“台高冰泪难流”,及时身居高位,内心纵有万般苦楚,也会把苦水泪水默默咽下。前后两句表达了顾二与明兰固若磐石的爱情和与黑暗恶势力斗争的意志和情怀。
第4个回答  2019-01-07
昨天夜里,雨点稀疏,晚风急猛,虽然酣睡了一宵,还是余醉未消.问那卷帘的侍女,园中的海棠花怎么样了?她却告诉我说,海棠花还跟原先那样.唉,你知道吗?知道吗?一夜的风雨过后,海棠树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