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部作品是钱钟书早年最有影响的文学批评著作?

如题所述

《谈艺录》出版于1948年,是钱钟书早年最有影响的文艺批评著作。

后来,经过修订,共收论文200多篇。采用传统诗话的札记形式。内容包括对历代文学及作家的评论,还有对文学原理的探讨。钱钟书成功地运用中外系统的理论分析方法,对中国古代文论进行了阐发和校验。克服传统诗话的弊病,构建了独特而完备的理论体系。被夏志清评价为“中国诗话的里程碑”。他以渊博的才学和独到的眼光,提出了许多超出前人的创见,在对中外文学的比较研究方面,开一代风气之先。

作者简介

钱钟书(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原名仰先,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钱”。他是现代文坛上独一无二的以讽刺为基调的小说家,其作品多深刻揭示社会和人类阴暗面,将人生、心理、道德的病态都鞭挞得无所遁形,代表著作有《围城》《写在人生边上》等。


该书是一部集中国传统诗话之大成的书,也是第一部广采西方人文、社会科学新学来诠评中国古典诗学诗意的书。书中对古诗家作品多所评骘,唐以后一些有代表性的诗人更被重点论列。该书征引或评述的内容包括曾作为思想理论界显学的佛学、精神分析学、结构主义、文化人类学、新批评和较新起的流派如超现实主义、接受美学、解构主义等。


文章摘选

科场拨卷,受拨者意多不惬,此亦人情,然亦视其卷何如耳。壬午顺天乡试,余充同考官,时阅卷尚不回避本省,得一合字卷,文甚工而诗不佳,因甫改试诗之制,可以恕论,遂呈荐主考梁文庄公,已取中矣。临填草榜,梁公病其何不改乎此度句,侵下文改字——题为始吾于人也四句——驳落,别拨一合字备卷,与余先视,其诗第六联曰:素娥寒对影,顾兔夜眠香——题为月中桂,己喜其秀逸,及观其第七联曰:倚树思吴质,吟诗忆许棠,遂跃然曰:吴刚字质,故李贺李凭箜篌引曰: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此诗选本皆不录,非曾见昌谷集者不知也。华州试月中桂诗举许棠为第一人,棠诗今不传,非曾见王定保摭言、计敏夫唐诗纪事者不知也,中彼卷之开花临上界,持斧有仙郎,何如中此诗乎?微公拨入,亦自愿易之。即朱子颖也。放榜后,时已九月,贫无絮衣,蒋心余素与唱和,借衣与之乃来见,以所作诗为贽。余丙子扈从古北口时,车马拥塞,就旅舍小憩,见壁上一诗,剥残过半,惟三四句可辨,最爱其一水涨喧人语外,万山青到马蹄前二语,以为云中路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不是过也。惜不得姓名,及展其卷,此诗在焉,乃知芥契合,已在六七年前,相与叹息者久之。子颖待余最尽礼,殁后,其二子承父之志,见余尚依依有情。翰墨因缘,良非偶尔。何尝以拨房为亲疏哉。余严江舟中诗曰:山色空蒙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斜阳流水推篷坐,处处随人欲上船。实从万山句夺胎。尝以语子颖曰:人言青出于蓝,今日乃蓝出于青。子颖虽逊谢,意似默可。此亦诗坛之佳话,并附录于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30

《谈艺录》是钱钟书早年最有影响的文学批评著作。

《谈艺录》是学者钱钟书的代表作品之一,该书是一部集中国传统诗话之大成的书,也是第一部广采西方人文、社会科学新学来诠评中国古典诗学诗意的书。书中对古诗家作品多所评骘,唐以后一些有代表性的诗人更被重点论列。该书征引或评述的内容包括曾作为思想理论界显学的佛学、精神分析学、结构主义、文化人类学、新批评和较新起的流派如超现实主义、接受美学、解构主义等。


内容简介

钱钟书的《谈艺录》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诗文的论艺专著。 《谈艺录》以探讨中国传统诗学为主要内容,涉猎的范围十分广泛。美学、比较文学、修辞学、艺术论、创作论等,均在作者的视野之内。中国的诗歌有几千年的历史,作者的着眼点是在宋元明清四朝。

钱钟书的<谈艺录>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文化、思维模式,站在中西文化、中西诗学的交汇点上来探讨普天下共有的"诗眼"、"文心".这种"打通"式的研究使得<谈艺录>不仅在内容上,更在方法论上成为中国诗话史上难以逾越的顶峰.钱氏渊雅浩博的学力和洞微烛隐、老吏断狱的眼力为他从事"打通"式研究提供了可能。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敢向历代名家论短长的学术魄力,更体现了钱学独有的魅力。

这些对于我们今天的学术研究颇有启示.((谈艺录》主要以文言的形式、札记的写法,对中国古代尤其是唐宋以降直到近代的诗人和诗歌,予以沿波探源、旁征博引、中西对照式的论述和分析,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国学与西学素养、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法论视角。该书被誉为“是中国诗话里集大成的一部巨著,也是第一部广采西洋批评来诊注中国诗学的创新之作”(夏志清语)。


作者简介
钱钟书(1910年-1998年),1910年11月2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代表作《围城》《宋诗选注》《管锥篇》等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5-02

早年钱锺书的《猫》作品讽刺半个文坛,林徽因名声尽毁,林语堂体无完肤。


钱锺书毒舌爱骂人,这在民国文坛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但是,在钱锺书看来,“明骂”远不及“暗讽”来得高级。作为中国近代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钱锺书讽刺人,最主要的途径还是通过作品。

对于钱锺书的作品,世人最熟知的无疑是《围城》。但实际上,钱锺书的讽刺文学小说巅峰之作并非是《围城》,而是《猫》。

为了论证这一说法的可信度,笔者还特意去细细读了钱锺书的《猫》,并找了一些当时之人的解读作为佐证,最终结论是:传闻确实不假。钱锺书的老师吴宓在读过《猫》后会心一笑,说:“其中袁友春似暗指林语堂,曹世昌指沈从文。”

当然,吴宓的这两句话,只是冰山一角,钱锺书在《猫》中影射的人还有很多,其中最显而易见的要属男女主角李建侯(李先生)、爱默(李太太)二人,所指无疑就是梁思成与林徽因夫妇了。钱锺书对林徽因的影射与讽刺,最为世人所熟知。这是暗讽林徽因作风不正,而梁思成却甘愿做绿毛乌龟。暗讽林徽因割双眼皮,是人造美女。林徽因的整容传闻就是打这来的。

当然,在《猫》中,钱锺书影射的人远不止梁思成与林徽因两个,而是几乎涉及了大半个民国文坛,鲜有人能够幸免。

比如,钱锺书如此评价鲁迅的弟弟周作人:就是那个留一小撮日本胡子的老头儿。除掉向日葵以外,天下怕是没有像他那样亲日的人或东西。

寥寥数语就把周作人的亲日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如此文字功底,实在令人佩服。

不过,钱锺书的嘴,虽然属实毒了一点,但他说周作人亲日,倒是一点不假。真实历史中,周作人不但为了日本妻子羽太信子与哥哥鲁迅闹翻,后来还彻底投日,当了汉奸卖国贼。


再看看钱锺书如何讽刺沈从文:举动斯文的曹世昌(映射沈从文),讲话细声细气,柔软悦耳,隔壁听来,颇足使人误会心醉。但是当了面听一个男人那样软绵绵地讲话,好多人不耐烦,恨不得把他像无线电收音机似的拨一下,放大他的声音。

这段是讽刺沈从文“娘”,缺乏男子气概。他现在名满文坛,可是还忘不掉小时候没好好进过学校,老觉得那些“正途出身”的人瞧不起自己,随时随地提防人家损伤自己的尊严。这段是说沈从文因为学历低而自卑,总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等等。

第3个回答  2022-05-05
《谈艺录》1948 年 6 月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是钱钟书早年最有影响的文艺理论著作,1984 年该书又经钱钟书本人补订后由中华书局出版。本书体现出钱钟书学问的渊博与治学的气魄,它采用传统诗话的札记式的写法,论述了中国古代诗歌,尤其是唐宋以降的诗人诗作,主要论述的作家有韩愈、李贺、王安石、黄庭坚、陆游、杨万里、刘因、钱谦益、袁枚、赵翼、王士祯等诗家。但其中论及的诗人却远不止这些,几乎囊括古代所有的作家。《谈艺录》在札记式的内容中任意援引,内容实在丰富,我们只能从中华书局 1984 年版《谈艺录》(补订本)中选出一些精彩的地方尝鼎一脔。
李商隐的《锦瑟》,千年来聚讼纷纭,言人人殊,有说是悼亡诗,有说是咏物诗,有说是怀人诗,有说是自伤诗,有说是悼亡而兼自伤,“解人”难索,无虑五六十种说法,却无一说得到公认。元好问曾慨叹:“望帝春心托杜鹃,家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就是说诗家都爱此诗好,但却没有人能说得清此诗的内容。钱钟书在《谈艺录》中对《锦瑟》诗作了最新的最圆满的解释。其论略云:《锦瑟》一诗冠于李商隐诗集之首,如果不是偶然,那么就略等于自序之开宗明义,用“锦瑟”来比喻自己的诗歌。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言年华虽逝,诗篇犹存,开卷而忆,平时的悲欢都在此中,正是“夫君自有恨,聊借此中传”的用意。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言作诗之法,庄周梦蝶,醒来时蝶变庄周,因此庄周不知是蝶变庄周还是庄周变蝶,用来说明诗歌借象喻理和丰富的想象,深文隐旨,故为“迷”。传说中的望帝化为杜鹃,声音凄苦,举事寄意,故为“托”。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言诗成之风格或境界。传说中鲛人“眼能泣珠”,说诗歌虽凝珠圆,仍含泪热,全是真情流露、生气宛在。“蓝田日暖”言诗的境界的凄迷,戴叔伦语“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与首联呼应,言回首往事,怅触万端,感慨系之。钱钟书的赏析就诗而言,圆成精到,解决前人各种说法的不能自圆处,是极好的分析,被周振甫称为“鉴赏诗的典范”。
第4个回答  2020-06-12

《谈艺录》出版于1948年,是钱钟书早年最有影响的文艺批评著作。后来,经过修订,共收论文200多篇。采用传统诗话的札记形式。内容包括对历代文学及作家的评论,还有对文学原理的探讨。钱钟书成功地运用中外系统的理论分析方法,对中国古代文论进行了阐发和校验。克服传统诗话的弊病,构建了独特而完备的理论体系。被夏志清评价为“中国诗话的里程碑”。他以渊博的才学和独到的眼光,提出了许多超出前人的创见,在对中外文学的比较研究方面,开一代风气之先。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