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可以拯救一下我的<文化生活>.求政治帝

高三政治就快要月考了.老师说有文化生活内容.文化生活我完全没有听过.谁可以帮我概括一下.或者指导一下.麻烦了.要质不要量.

一、文化是什么?
1.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2.特点
1)特有性: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实践性: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3)物质性: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
3.文化的形式
由文化表现形式分: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化、艺术等;
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二、文化的作用(重要性):
——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一)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的实质)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
1.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相互影响的关系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不同的民族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1)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2)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3)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1)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质。
(2)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
(三)文化与综合国力
1.文化的力量,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提高文化软实力,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3.我国是发展中国国家,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文化对个人的影响:
1.表现: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特点:
(1)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一,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第二,文化对人的影响虽然是潜移默化的,但并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2)深远持久的影响。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3.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1)优秀的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
(2)增强精神力量。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的作用:
1.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3.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4.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5. 文化塑造人生(这里的“文化”是指先进文化、优秀文化):优秀的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专题二:文化传承与发展

一、文化的传播
(一)什么是文化传播
1.文化传播的途径:
商业活动、人口迁徙和教育等。
2.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大众传媒依据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二)文化传播的原因和重要性:文化的多样性
1.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文化是民族的,是因为不同民族间由于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使得各民族文化间存在着差异,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l
(2)文化是世界的,是因为基于各民族社会实践有着共性和普遍规律,各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综上所述。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2.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3.尊重文化多样性。(主要涉及三个问题: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坚持的原则及原因)
(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2)对待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二、文化继承与发展:
1.传统文化特点:
继承性、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传统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传统文化的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3.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正确认识和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①社会制度的更替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是重大的。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文化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③思想运动是促进文化发展的助推器。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文化的发展。
④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可从四个方面来把握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作用)
A.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B.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C.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D.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三、文化创新: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和说明)
(1)社会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
反之,如果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的基础)
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3)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这是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2.文化创新的作用。
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③文化创新是新时期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由之路。
3.文化创新的途径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重要途径之一: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反对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3)重要途径之二: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专题三: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中华文化
(一)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二)原因:
1.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包括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两层含义。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二、中华民族精神:
(一)是什么: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1)爱国主义精神与其他民族精神的关系: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2)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1.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表现在三个方面:
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第一,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第二,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第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第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第五,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第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三)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第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文化“主心骨”的作用。
第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第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第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专题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先进文化:
(一)是什么:
1.含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二)为什么:
1.现实的原因:
①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存在
②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大众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2.理论的原因:文化的作用(精神力量、对社会、对个人)
3. 发展人民大众文化的基本要求★
(1)什么是人民大众的文化:是指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2)怎样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
①弘扬“一个原则”,即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②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③努力“三贴近”和“三创新”,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
④大力倡导“四种思想和精神”,即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让精神文化产品符合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的进步。
(三)怎么办:
——(继承与学习):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
——(创新):
1.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必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根本任务:
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2)怎么办:
①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②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5.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6.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处理好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①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知识文化修养有助于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做出理性的行为选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反之,缺乏知识文化修养,就容易是非不分,善恶难辨,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知识文化修养水平。不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也难以避免人格上的缺失,甚至危害社会。
一个真正有知识文化涵养的人,也应该是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思想道德的人。
7.投身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
8.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9-24
事物是两面的,如果你用它们举出反面的例子就可以将之作为“谈业余文化生活”的反面例子;当然我敢说绝大多数老师会在课堂上将之归为非文化的一类,但是你可以从自己的独特角度考虑。
比如你可以从他们的起源、带给人们的益处···着手。具体点,假设将围棋、象棋当成赌博的手段,你说现在象棋、围棋在人们的心中会是什么地位,也许就和打牌、麻将差不多了吧。其实打牌、麻将也可以益智,只是人们更多的将之用于赌博。
再提一点,现在很多的名人都在玩桥牌,一些大学还开设课程。
好好想想,写出自己的观点。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7869834.html?si=2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