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界圈层文化,同一件古玩,名人手里就真,百姓手里就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谁能解释下?

如题所述

古玩界里有很多恶,最致命的是这个:古玩界圈层文化,同一件古玩,名人手里就真,百姓手里就假。
绝大多数古玩收藏家痛苦,并不是因为自己的古玩卖不出去而痛苦,而是看到身边拍卖会成交价格那么高,自己有同类藏品,就是卖不出去而痛苦。
其实这就是古玩界的圈层文化。
一个古玩收藏家在一个远不如你的古玩收藏家群里,和在一个都比你厉害的古玩收藏家群里,显然后者才对你更有利,因为你永远都能借势,甚至被捎带着进步。
这就是古玩界的圈层文化。不管你信不信,这是最扎心的现实。
古玩界里同样经常流传着一句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马未都只会和张宗宪在一起玩,他们出售藏品,马未都只会和保利、嘉德合作,张宗宪只会和佳士得、苏富比合作,而且是拍卖行会求着他们拍卖。张丁元、李鉴宸、仇国仕只会和有钱的企业家合作,进行古玩交易,不会给百姓服务。
在古玩界,很多古玩收藏家,却宁可生活在一个都不如自己的古玩收藏群里,宁可被连累,宁可被扯后腿,宁可互相踩挤,也不愿意去主动送礼,结交古玩界上层人脉,认为那是一种耻辱,但是看到身边的古玩收藏家飞黄腾达,有非常的愤恨。
其实,身边都是古玩界富人,总比身边都是穷人好;
其实,身边人有钱了,总比陌生人有钱要好。
在关键时刻,在古玩界,能拉你的人,一定是和你熟悉的身边人,而那些陌生人,再发达也不可能给你丝毫的帮助。
很多古玩收藏家宁可看到身边古玩收藏家吃药,也不肯主动帮助、劝阻;他们宁可证明身边的古玩收藏家平凡,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平凡。
他们总喜欢看到身边的古玩收藏家失败,并能因此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以及情绪上的宽慰,这种感觉甚至比自己取得成就还快活。
但如果身边的古玩收藏家卖古玩买了几百万元,马上就会说,有人吃药了,羡慕、嫉妒,甚至憎恨马上产生。
其实,很多古玩收藏家心中都有一种对自尊的“自我保护”机制。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意识,但凡发现身边古玩收藏家那些出乎自己意料的优秀之后,他们会感到惊慌错乱,这时自我保护机制就会迅速启动,他们大脑里就会收集一切线索去证明别的古玩收藏家成功是侥幸的,如果自己要是有同样的客观条件,只会比他们更好。
对于身边古玩收藏家一切的成功,他们非要往最下三滥的地方想才安心。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的庸俗不是孤立的,并为自己在古玩界的”“不成功”和“平凡”找到理由。
这就是很多古玩界小人物的格局。这也是在变相承认自己的无能。
这就是很多古玩收藏家的悲哀。
古玩界经不起细看,也经不起细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