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读书笔记一(一至七回)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2
仙石孕育,本是花果山上一块仙石;仙石汲天地之灵气,取日月之精华;孕出一卵,化出石猴;出身便通晓礼仪,拜谢四方,出生伴生异象的石猴注定生来就不甘平凡。“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间。”自由自在,游山玩水,是很多人所追求的惬意生活。而在吴承恩老先生出生之前,明宪宗日渐腐朽,一心修玄,日求长生,不问朝政,首辅严嵩专国20年,吞没军饷,吏治败坏,嘉靖二十九年甚至兵临北京城下,大肆掠夺,明宪宗 在用人上 ,明世宗“ 忽智忽愚”、“忽功忽罪”,功臣、直臣多遭杀害、贬黜。而老百姓生活水深火热之中,安宁是生活在这个年代的人们的梦。

一心想要自由的的石猴胆识不凡。他第一次显露名声就是在勇探水帘洞之时。此时悟空尚未学艺,亦不知瀑布内境况几何,而敢瞑目一跃,探入洞内。其胆识可见一斑。更不消提他离家学艺、反出天庭、大闹天宫之举。

再者是见识亦是远大。他在成为美猴王之后,正是安逸享乐、无拘无束。就在这“日日欢会,仙山福地,古洞神洲,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王拘束,自由自在”之所,他能居安思危。明悟到死生之理,立志谋求长生。见识不可谓不远大。

其次是心性更是坚定。以前我对悟空的认识是:一只心性不定的毛猴。可现在我却认为悟空心性远超常人之坚定。他立志学艺,毅然出海,在南瞻部洲寻仙访道七八年不得。又越西海,至西牛贺州遍访多时,终于高人。没有毅力,焉能十几年如一日为一个飘渺的目标苦苦追寻。他得遇高人,又再菩提座下一等七年之久。书云:弟子本来懵懂,不知多少时节。只记得灶下无火,常去山后打柴,见一山好桃树,我在那里吃了七次饱桃矣。师傅传艺,他每每三更学艺,拂晓回寝,又是三年。没有恒心,安能数载寒暑定心苦修。

若能习得石猴的见识,胆识,坚定人人都能达成自己的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