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简称什么?

上海简称什么?

上海的简称是“沪”或“申”。

上海,简称“沪”或“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上海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 。截至2019年,全市下辖16个区,总面积6340.5平方千米 ,建成区面积1237.85平方千米 。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2489.43万人。 2021年,上海市地区生产总值43214.85亿元,GDP同比增长8.1%。

上海市地处东经120°52′—122°12′,北纬30°40′—31°53′之间,位于中国华东地区,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接长江入海口。上海平均海拔高度2.19米,大金山岛为上海最高点,海拔高度103.7米。上海河网主要有流经市区的主干道黄浦江及其支流苏州河、川杨河、淀浦河等。

约6000年前,现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陆。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春申君的封邑,故别称申。晋朝时,因渔民创造捕鱼工具“扈”,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称为“扈渎”,后又改“沪”,故上海简称“沪”。1292年,元朝把上海镇从华亭县划出,批准设立上海县,标志着上海建城之始。

1958年,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将江苏所属上海地区的郊县划入上海市,至此,上海市辖黄浦、邑庙、蓬莱、卢湾、徐汇、长宁、普陀、闸北、新成、江宁、虹口、提篮桥、杨浦、榆林等14个区,浦东、嘉定、宝山、上海、崇明、松江、奉贤、南汇、青浦、川沙和金山等11个县,总面积达6340.5平方千米,比建国初大十倍以上。1960年1月,撤消邑庙、蓬莱设立南市区,有12个区和11个县。1960年3月,浙江省舟山县嵊泗人民公社划属上海市。1961年上海市辖12区、10县。1962年嵊泗又划归浙江省。1964年,撤消闵行区与吴淞区,此后上海保持了10个区和10个县不变达10余年之久。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80、1981两年,再置吴淞区与闵行区。1988年,撤消吴淞区和宝山县改为宝山区。1992年,撤消嘉定县,设立嘉定区。为进一步改革开放,1993年撤消川沙县,将其境域与黄浦、杨浦、南市的浦东地区和闵行的三林乡合并设立浦东新区。同年,撤消上海县和闵行区,组建新的闵行区。1995年,上海市辖浦东新区、徐汇、长宁、普陀、闸北、虹口、杨浦、黄浦、南市、卢湾、静安、宝山、闵行、嘉定等14区和南汇、奉贤、松江、金山、青浦、崇明等6县,有106个街道、208个镇、10个乡和3590个居民委员会、2986个行政村。面积6340.5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6218.65平方千米、水面积697平方千米。 20世纪末,松江县、青浦县和金山县也改为区。

2000年南市区划入黄浦区。2001年1月奉贤县、南汇县撤县建区。2009年,撤销南汇区,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浦东新区。 2011年,撤销黄浦区和卢湾区建制,组建新的黄浦区。 2015年,静安区与闸北区正式合并,组成新的静安区。2016年,上海市下辖的崇明县撤县设区,改制为崇明区,此标志着上海市告别下辖县,全市至此形成下辖16个市辖区的新局面。

截至2020年6月,全市16个区共有107个街道、106个镇、2个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9-28
上海市简称“沪”和“申”

战国时先属越后属楚。楚孝王封楚相黄歇为春申君,上海就是他的封地。传说黄歇命人疏通过境大江,这条江就被叫作黄浦江或春申江,这块地方则被称为“申”,这就是上海简称“申”的来历。(黄浦江的源头在浙江安吉县的龙王山,那里是“白云回望合,青蔼入看无”的好所在)公元三世纪,上海滨海及吴淞口一带的居民多数以打鱼为生。聪明的渔民们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沪”。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个地名,于是人门就将这一带称作“沪渎”。渎就是水流入海的意思,所以上海又简称“沪”。
先说“沪”。“沪”原是一种捕鱼工具,是用竹子编成的。当地人民将此工具插入江海中,潮来沉没,潮退露出。鱼随潮而来,退潮时便被沪拦住。古时称呈喇叭形向外扩张的水道为“渎”。而当时上海所在淞江口处正是喇叭形的海湾。所以,人们便将到处插有“沪”的、又被称作“渎”的淞江口一带称为“沪渎”,这一带正是上海所在地。所以,“沪”也成了上海的代称。

说起上海“申”的简称,它与战国时期受封于这里的楚国贵族黄歇有关。黄歇是战国著名的“四公子”之一,号春申君。他与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齐名。当时的黄浦江还是一条无名之河,河中由于泥沙淤积,河床过高,常常泛滥。黄歇带领百姓进行开浚,疏通了河道,筑起了堤坝,使这条河造福于百姓。人们为了怀念他,不仅为他建了庙宇,还将这条河改称为春申江,简称申江。后来,人们便以“申”代称上海。所以,上海“申”之简称,是对黄歇造福上海百姓的纪念。
第2个回答  2022-09-27
上海的简称是“沪”或“申”,这是关于专业的地理知识的学习,平时要跟专业的老师多沟通,不懂就问,这样才可以更系统更深刻的把知识学习好,跟老师沟通要注重有效的沟通。
1.注重沟通的时机
沟通是一种双向互动交流,之所以称之为沟通必然是有目的的社会交往。

在沟通之时,学会察言观色,通过观察了解对方的真实动机与想法,只有与对方的需求能够有效匹配与衔接,我方就可以占得先机。
敏锐的观察能力,有助于赢得对方的好感,从而体现我方沟通真心诚意。
2、在观察了解的同时,认真倾听思考如何更好说话
只有通过仔细观察了解对方的真实意思,明白对方的事实与观点之后,我方不能立即了回答,需要经过冷静思考之后才能给予回复。
不可武断下结论,更不能冒然拒绝

为了体现诚意,应当是察言观色,在深思熟虑之后,说出的话观点清楚。
看、想、听,这都在说话之前,不经过大脑的说话是有失身份,也是不理智的,只有看清楚了,想明白了,听清楚了,才能说清楚。
3、沟通应当自信且平静,适时沉默是金
沟通,以静制动。静水流深之处,方显智慧本色,自信的人像太阳,走到哪里哪里亮,自信是综合实力的外在表现,可以对方给予你更多关注与信任。
日常人际交流,特别是商务沟通之时,喜怒不能轻易地挂在脸上,正所谓”喜怒不形于色“。沟通者,不能在喜大悲之时多言,适可而止、沉默是金。
5.学会聆听别人
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欲望,当你遇到有这方面的人的时候,你可以学会聆听,记得当你学会聆听的时候,你就会变得越来越聪明,也会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注视别人说话,用心听讲别人讲话,你就会得到越来越多的朋友。
第3个回答  2022-09-28
上海简称“沪”或者“申”。
沪其实是渔民用来抓鱼的竹篓子(称为扈),把“沪”插在海上,就会有鱼上钩。
当时的上海有一半泡在海里,所以就形成了一个喇叭状的出海口。当地百姓称这种喇叭状为渎,连在一起,就是扈渎。后来可能觉得扈字笔画太多,就改用笔画较少的沪。东晋时,这里就被称为沪渎垒。久而久之,沪就成了上海简称。
上海还有一个第二简称,就是申,这与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有关。春申君是楚国贵族,当过楚国丞相。春申君看中了吴国故都姑苏,就向楚考烈王申请,得到吴地为都邑。有意思的是,楚国国都当时在安徽寿春,所以在寿春有一种幽默的说法,说上海是寿县的郊区。
春申君的地盘包括现在的上海西部,来的时候很荒凉。春申君就在这里修建水利工程,清理淤泥,通畅黄浦江。人们为了纪念号称上海建城第一人的春申君,就简称这里为申。只不过“申”作为城市简称,使用率远低于“沪”。你听说过宁沪杭,没听说过宁申杭。
上海(简称:沪、申)是中国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沪杭甬大湾区核心城市,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是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隔东中国海与日本九州岛相望,南濒杭州湾,北、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
第4个回答  2022-09-29

上海简称“沪”和“申”,其主要由来如下。

1、在战国时,当时的上海先属越后属楚。楚孝王封楚相黄歇为春申君,上海就是他的封地。民间有传说黄歇命人疏通过境大江,此条江就被叫作黄浦江或春申江,这块地方则被称为“申”,这就是上海简称“申”的来历。

2、其中,黄浦江的源头在浙江安吉县的龙王山,那里是“白云回望合,青蔼入看无”的好所在,直到公元3世纪,上海滨海及吴淞口一带的居民多数以打鱼为生。此时,聪明的渔民们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沪”。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个地名,于是人门就将这一带称作“沪渎”。渎就是水流入海的意思,所以上海又简称“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