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先言其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0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季康子是鲁国的正卿,是鲁国当时的三大权臣之一。他向孔子请教如何治理百姓,也就是这里说的“使民”,就是“治理老百姓”。整个意思按照杨伯峻《论语译注》的解释是:

季康子问道:“要使人民严肃认真(敬),尽心竭力(忠)和互相劝勉(劝),应该怎么办呢?”孔子说:“你对对待人民的事情严肃认真,他们对待你的政令也会严肃认真了;你孝顺父母,慈爱幼小,他们也就对你尽心竭力了;你提拔好人,教育能力弱的人,他们也就会劝勉了“。对于本章的理解,其他的各种注释也都差不多,关键在于对”以“的理解。杨伯峻在这里对”以“注释为”以-连词,与“和“同“,敬、忠、劝三者是并列的关系。其他各个时期的注解都差不多,但我总感觉这种说法有点不通。

我的理解是这里的“以“是介词,”敬、忠以劝“,就是”以劝敬、忠“,什么意思呢?”劝“做”鼓励、劝说“的意思。也就是”言传“,就是通过说教来使百姓” 严肃认真(敬),尽心竭力(忠)“。这前半句按我的理解就是,季康子问”我们治理老百姓用劝说、鼓励这种手段使它们严肃认真、尽心竭力,这样可以吗?“。因为按照杨伯峻的说话,劝是”互相劝勉、勉励“之义,其实有了”敬、忠“自然就会了”互相劝勉“,所以我认为这三者不是并列的关系——”敬、忠“并列是目的,而劝是手段。

但是孔子并不赞成这种手段。因为“劝“仅仅是言传,而更重要的”身教“。上一章哀公问”何为则民服“,孔子说”举直错诸枉“,这是身教。后面孔子还说”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也是身教。当然他也不是不要言传,什么时候需要言传呢,”举善而教不能“,什么是”举善“,我以为举善就是颂扬好的,这需要言传。什么又是”教不能“呢,也可以说成”教育能力弱的人“,这需要我们鼓励,劝勉。

这样也就和“君子前行其言,而后从之“才一脉相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