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有什么故事

如题所述

东坡肉的来历:

苏轼,号东坡居士,是我国北宋时期有名的文学家。从历史资料来看,苏轼也堪称美食家。他写的有关美食的诗文很多,而且他也确实喜爱吃猪肉。《说郛》就记载了有关他喜欢吃猪肉的一个故事。被贬到海南后,他在诗中埋怨这里肉菜少:“五日一见花猪肉,十日一遇黄鸡粥。”

宋哲宗元祐四年,苏轼回到阔别十五年的杭州任知州。元祐五年五、六月间,浙西一带大雨不止,使浙西一带的人民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他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使西湖旧貌变新颜。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谢苏轼做的这件好事,人人都夸他是个贤明的父母官。

当地人听说他在徐州、黄州时最喜欢吃猪肉,于是到过年的时候,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收到后,便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然后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大家吃后无不称奇,把他送来的肉都亲切地称为“东坡肉”

苏东坡与妹妹对诗

苏小妹的额头较高,苏东坡是个长脸。有一天,苏东坡又和妹妹开逗:“未出厅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苏小妹更不示弱张口就来:“去年一点相思泪,至今方流到腮边。”兄妹俩都用这个斗嘴的方法来演练学习。

一天,苏东坡的朋友黄庭坚到访,进门后苏小妹说:“您来得正好,我有两句没写完的诗,您来帮我修改修改吧。”黄庭坚忙说:“不敢,不敢。在苏东坡面前哪用我来班门弄斧修改你的诗。”苏东坡谦虚地说:“兄弟不必客气了,我妹妹是真心敬重你向你请教的。”

黄庭坚也不是一般人,他江西派诗文也是有很大的名气,但他还是虚怀若谷:“那我试试看吧。”

苏小妹说:“我有两句诗,要想添加两个字却又不知填什么字合适。你们帮我琢磨琢磨。”好的你说吧,两个人同声说到。

“轻风____细柳,淡月____梅花。这两处中间加个什么字能好啊?”

苏东坡沉吟了一会儿说:“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加‘摇’和‘映’好!”

黄庭坚也认为苏东坡的意见是正确的:“依我看‘’和‘’就挺好。”苏小妹皱了皱眉头。

苏东坡转身又说:“那么就加‘’和‘’,成为‘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可好?”

黄庭坚夸赞说:“这两个字好,有动有静。”

小妹又皱了皱眉头笑着说:“我加的字是‘扶’和‘失’,也就是说‘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你们说怎么样?”

苏东坡和黄庭坚听了以后即刻拍手叫好:“这一‘扶’一‘失’,把轻风、细柳、淡月、梅花都写活了,太好啦!小妹才思敏捷更胜一筹啊!”

皛饭与毳饭

苏东坡吃“三白饭”
有一次,苏东坡和他的文友刘贡父交谈时,谈到他当年学习时的生活情况,说他那时每天吃的都是“三白饭”,并说他吃得非常香甜,感到世界上没有比这更好吃的饭菜了。刘贡父就问苏东坡,“三白饭”是什么名饭使他这样爱吃。开始,苏东坡笑而不答,在刘贡父再三追问之下,苏东坡才说,“三白饭”即白盐、白萝卜、白米饭。
过了一段时间,刘贡父向苏东坡发了一张请柬,邀请他到府上吃“(白白白)饭”。苏东坡接到请柬很纳闷,心想,这“(白白白)饭”自己从来没有听说过,能是一种什么样的饭菜呢?后又想,刘贡父博学多识,这“(白白白)饭”必有典故,一定很讲究。苏东坡来到刘府,发现宴席上只摆了三样东西:洁白的细盐、水灵灵的白萝卜、雪白的大米饭。苏东坡恍然大悟,原来这“(白白白)饭”字由三个“白”字组成,暗喻“三白”,是刘贡父对他开的一个玩笑,明白了刘贡父请他吃“皛”饭的意思。也不多说,欣然落座,与刘贡父共享“皛”饭。饭后,苏轼郑重其事地对刘贡父说:“明日我也要在家设宴回请您,请你吃‘毳’(cuì)饭,请按时赴约。”见苏轼如此说,也爽快地答应,心想,不知苏轼的这“毳”饭又是什么花样

第二天,刘贡父也如约来到苏轼的家中。二人在桌边坐下,天南海北、诗词歌赋聊了起来。眼看时间也不早了,还没有饭菜端上来,刘贡父就说:“快把你的‘毳’饭端上来吧,我早就饿了。”苏轼听了,只是笑。刘贡父似乎看出了点什么,说:“噢,看你光是笑,是不是这‘毳’饭又是戏弄我的啊?快说,是不是?”听刘贡父这么一说,苏轼哈哈大笑,笑过之后,说:“盐也冇(mǎo),白米饭也冇,白萝卜也冇。”原来啊,“冇”就是“没有”的意思,苏轼巧用“冇”与“毛”读音的相同,把三个“毛”摞起来,组成了“毳”字。请刘贡父来吃“毳”饭,不过是与刘贡父开的一个玩笑。

二人笑过之后,苏轼让家人摆上早已备好的饭菜,边说边吃完了这顿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6
苏轼欺师

当年苏轼考进士,作了篇春秋大文,叫《刑赏忠厚之至论》,其中有段落如下:
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当时的考官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他对苏轼的文章十分赞赏,但是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皋陶是舜的司法官,更尧有关系吗?欧阳修自然也不明白这点,反复读过后,便去问苏轼,苏轼说答案在《三国志·孔融传》中,可是欧阳修将反反复复读了很多遍后,依旧没有发现出处,便又去问苏轼。苏轼只好老老实实答是自己的杜撰,欧阳修更不解,苏轼便说《三国志·孔融传》中言道孔融更曹操说商纣王将妲己赏了周公,曹操问可有此事,孔融答今日既有,古代也应该有。
苏轼便根据这次考试杜撰了这么一个故事,这使欧阳修更加赞赏苏轼。
第2个回答  2020-11-26
苏轼的故事的苏轼的故事也是特别多的,这个又是人大的
第3个回答  2020-11-26
都是有很多非常优秀的故事的,比如说东坡肉啊,东坡肘子啊等等吧,都是他的的故事。
第4个回答  2020-11-26
和苏轼有关的故事,比如说东坡肉的由来,然后他被命名为苏东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