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名言名句及赏析议论文

如题所述

1.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君子所做最终要的事情,就是和别人一同行善。

2.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孟子·尽心下》。

守:操守。君子的节操,是先从自身开始,进而使得天下太平。

3.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梁惠王上》

饭桶同样性质的错误,程度小的不应当嘲笑那些程度大的人,即便程度大小不同,但是所烦的都是错误,应当及时的改正。

4. 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孟子·梁惠王上》

梁惠王容止端详地坐在庙堂上,说:“怎么可以不用血涂钟呢,换一只羊吧!”形式和内容有所变化,但实质并没有改变。意在讽刺某些人虚伪的仁慈和残忍本性。

5.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财富权位不能使他放荡迷乱,贫困受辱不能改变他的志向,威势武力逼迫不能使他屈服变节,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这是孟子提出的大丈夫在品德志行方面的标准,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

6. 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孟子·尽心上》。

士人处于困窘的时候也不会丢掉义,得志发达的时候也不会偏离道。处境困窘而不丢掉义,所以能安详自得其乐;得志发达时不偏离道,所以百姓对他不会失望。孟子这句话指出一个真正的士人在任何时候,不论是在不得志困窘时,还是在得志发达时,都能坚持自己的信念、做人的标准和处世的原则。

7.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孟子·梁惠王下》。

箪:古代盛饭食的竹筐。百姓们筐里盛着饭食、壶里装满酒浆,来迎接君王您的军队,难道他们会有别的什么意思吗?他们只不过是想逃避水深火热的战乱和困苦的生活罢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4
1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译文】生命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感悟】生命诚可贵,道义价更高,“舍身取义”传唱千年,为了国家和民族,为了道义,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九死不悔。

2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译文】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感悟】能抵住诱惑,捱得住贫穷,不畏惧强权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这是衡量一个人品行人格的标准。

3

虽千万人,虽往矣。《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自我反省而发现正义在我,即使面对千军万马,我也勇往直前。

【感悟】虽然有千辛万苦、千难万阻,哪怕我只是莹虫之光,结局是粉身碎骨,身败名裂,依然在所不辞、初心不改。

4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译文】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保持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好处。

【感悟】不管什么人,修身都是基本功,没有远大梦想,也要坚持修炼自己。

5
第2个回答  2021-01-24
知耻近乎勇是
世界之大,勇者当头。自不知耻,何以为勇?“耻”是人们千避万讳的字眼,但也是人生中踏上成功的必经之路。“知耻近乎勇”,是千百年来中华美德的结晶,是历史跑道上催人奋进的枪响,是宇宙万物生存发展的前提。因此,“知耻近乎勇”自古不变的真理。
“知耻近乎勇”是名家志士的真实写照。能够承认耻辱的人就像微弱的一团火,不久就可以燃烧整个草原。人若能达此境界,也可谓不枉此生。南唐后主李煜,“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成为千古绝唱;唐代诗人杜甫,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道出爱国深情,波兰纲琴家肖邦,弃安逸悠哉之心,创造惊世舞曲。三者皆深知亡国之朝之耻,勇颂情怀。面对“耻”,若能坦然,其之度也必非一般。
“知耻近乎勇”,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勇”如一辆开垦农田的托拉机,而“知耻”则是元油和动力。如果没有他们,你寸步难行,而他们的存在,使开发无处不在。“贫油国”之貌,激励数万油田工人奋力堪测,让大庆创中国之奇迹;法西斯之名,引得德国民众知耻阡悔,受世界人民敬仰。如若没有承认羞耻的勇气,又怎能在变化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相反,却若地躲在黑暗的角落或“光明正大”地以耻为荣,只能成为历史的笑柄,最终也得淹没在嘲笑和鄙视之中。比如日本,不敢干接受现实的制裁,一方面篡改侵华历史,另外还参拜靖国神会。这只能将自己的尊严踩在脚下,将社会的发展推入无底深渊。
所以,“知耻近乎勇”是一根翯,将人生的船划向成功的比岸;“知耻近乎勇”是一束箭,将信念射向光明的顶点;“知耻近乎勇”是一片林,将誓言撑向无边的蓝天。
“知耻近乎勇”是名家志士的真实写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同样,也是一条自古不变的真理。
知耻之心,勇者之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