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文言文中的词语翻译

如题所述

《愚公移山》文言文中的词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文言现象,现注释翻译如下:
1、古今异义


:古义是直、一直
,今义是手指。

:古义是连……都
,今义是曾经


:古义是草木
,今义是毛发。


:古义是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是太阳。

:古义是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是阴天


:古义是之于
,今义是各个、许多。


:古义是叹气
,今义是休息。


:古义是即使,
今义是虽然。


:古义是停止
,今义是已经。


:古义是方圆,
今义常指矩形。


:古义是苦于
,今义是惩罚。


:古义是愁
,今义是一种味道。


:古义是挑
,今义是莲,又称荷花。
2、词类活用。

险: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装石土。
面:名词活用作状语,面向着。
聚:使动用法,使... ...聚,相当于“把... ...召集在一起”。
苦:形容词作动词,愁。
3、一词多义。

其:惧其不已也【代词,他】;其如土石何【助词,加强反问语气】 ;帝感其诚【他】;其妻献疑【他的】。
之:以君之力【的】;虽我之死【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告之于帝【代词,这件事】;跳往助之【代词,他,代指愚公】。
且:年且九十【将要,快要】;且焉置土石【况且】。
焉: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始一反焉【加强语气】。
而:面山而居【表示修饰】;何苦而不平 【表示承接】;而山不加增【表示转折】。
4、通假字

(1)“指通豫南”中的“指”,通“直”,一直。
(2)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中的“反”,通“返”,往返。
(3)“甚矣,汝之不惠”中的“惠”,通“慧”,聪明。
(4)“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通“无”,没有。
(5)“一厝雍南”中的“厝”,通“措”,放置。
(6)“无陇断焉”中的“陇”,通“垄”,高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