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水之难:缅甸对明朝的反戈一击,数十位官员被杀皇帝被献清朝你怎么看呢?

如题所述

永历帝朱由榔是南明最后一帝,在位十六年,曾长期与清朝相持,他的结局令人唏嘘。

1659年,朱由榔在清军入滇后逃入缅甸。

缅甸政府的态度,随着明军数次发兵入境和清朝态度的日趋强硬而逐渐倒向清朝。但在这段时间,永历君臣虽然缺衣少食,还不时要受到嘲笑与侮辱,但总体上关系没有破裂,生命还是有保障的,但1661年五月份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1661年(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五月二十三日,缅甸发生一起宫廷政变,国王莽达被弟弟莽白所杀,莽白控制了缅甸。

莽白自立为新任缅王,如同所有篡位者所做的一样,他迫切需要得到承认以巩固自己的地位,比如宗主国大明。

永历虽然失魂落魄,但名义上毕竟还是大明天子,得到他的承认对莽白有很大政治影响。

对于寄人篱下的永历来说,正式册封莽白为缅甸国王不过是承认既成事实,也没什么损失。

可是永历君臣却以“其事不正”而拒绝了莽白。

莽白勃然大怒。如此落魄,处于我保护之下的落难皇帝都敢拒绝我,以后他要是失去控制,一声令下,他散布在边境的数万大军来找我麻烦,岂不是更不得了。

客观来看,莽白要求永历承认算是较为客气的外交行为,说明这时他还没决心与清朝合作,但永历君臣这个骚操作,无疑把他推向了清朝。


莽白被拒绝后,已下定决心铲除永历君臣。这些人已不能给他带来任何好处,除了永历帝本人还算奇货可居,其他人留着除了浪费粮食也没什么作用,更可能带来不确定因素。

留个朱由榔就够了,其他皆可杀。

莽白行动很快,七月十八日,他派人通知永历的大臣们过江议事。

在缅甸待了一年多,缅王从没什么事需要跟永历商量,之前连见一面也不得。如今却不请永历,只通知大臣们前往却不要永历去,何况莽白刚碰了钉子没多久。

傻子也能看出来,席无好席,宴无好宴,这更像是一出鸿门宴。

缅甸使者早有说辞,这次请大家去,是一起去喝咒水盟誓,这是我们这的风俗,大家千万别多想。不去喝咒水,以后我们来往就不方便了,你们吃啥喝啥?

黔国公沐天波答复:我们是天朝上邦,缅甸原来也只是大明的一个宣慰司,按照礼数应该你们国王前来才是。我们如今虽然落难,好歹也是天朝君臣,最多一死而已,不用使这种奸计,我们死后自有人替我们报仇。

然而人在屋檐下,嘴上的抗辩终究是无用的,一切还是要凭实力说话。

在缅方坚持下,众人不得不同意,但要求要由黔国公沐天波一同前去。


沐天波原来并不在缅甸计划之中,黔国公世镇云南,在西南各邦和土司间有着崇高威望,即使沐天波已寄人篱下,缅甸原本还是打算留下他性命,但在众官员坚持下,缅甸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第二天,文武官员在马吉翔带领下渡河,永历的临时行在只留下十几名太监看守。

众人到达盟誓地点后,就知道不妙,周围全都是全副武装的缅兵,四下团团未定,杀气腾腾,哪有一丝和平的味道。

缅方还是想留沐天波一命,指挥官下令先把沐天波拖出人群,这是为了避免之后的屠杀误伤到他。

沐天波这位末代黔国公,要说能力差祖先沐英远矣,镇守的云南先是被沙普之乱祸害,随后被孙可望夺权,早已是个光杆司令,在明末他在云南就是个符号,基本没发挥什么作用。但要说气节,沐天波不愧是名门之后,沐家世受皇恩,没有大明也就没有沐英,更没有延续整个明朝的沐家,这点他认识得相当清楚。

早在入缅之前,除了小儿子沐忠亮,沐天波已把其他儿子们入赘给了当地的土司,沐家香火有人继承了。

他已没有什么可怕的,也没什么可失去的,除了以身殉国,无以报答。

沐天波夺刀、反抗、杀敌,一气呵成,九名缅兵死于他刀下,随即他被缅兵击杀。

沐天波本可以偷生,他不愿忍辱,末代黔国公以气节成全了沐家的英名。

沐天波发动时,众官员也纷纷发起反抗,但众人手无寸铁又被重重包围,寡不敌众,包括马吉翔父子在内的数十名文武官员全部被害。

坚决入缅的马吉翔用自己的生命献祭,还捎带上了所有人。


清除众官员后,缅兵突入永历的行在,把朱由榔太后、皇后、太子等二十五人集中在一所小屋里,其余内官、家属们要么自缢,要么被杀,死者百余人。至于其他数百名护军,当然也被一起清除。

这就是咒水之难,此难以后,原来还有千把人的永历君臣还残存下200多人,都是妇女和内官,所谓朝廷已不复存在。

事后,莽白派人来解释:缅王实无此意,盖以晋、巩两藩杀害地方,缅民恨入骨髓,因而报仇尔。

这是指的李定国和白文选为了迎回永历帝,率兵进入缅甸,遭缅军阻拦而发生的交战。

这当然只是说辞,为了让双方面子上好看点而已。哪怕这时莽白声称是朱元璋托梦让他这样做的,朱由榔又能说什么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