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有没有天花板?

如题所述

我个人认为,文学其实是没有天花板的。

中世纪的文学天花板是《神曲》。出现了对教会文学的质疑,但仍不改其框架。后来直到《十日谈》出来,咦,文学还可以这么世俗呢。十四行诗出来,咦,文学中的爱情还可以这么肉啊?

大家都在歌《水仙花》,文学的天花板如此岁月静好也算可以了吧。又出了个《人间喜剧》,包罗万象人生百态,好像更深刻一点呢。

不行不行,那个太恢宏了,要找一个点往下挖才挖的深,遗传这个点不错呀,难道是《小酒馆》?

哼,外部世界都不是根本,一个人的内心才是最丰富深沉的呀。《罪与罚》,当仁不让。

一个人算什么,站在整个时代上空,写出全体大众共同的焦虑、恐惧与爱的才应该是天花板吧?丢给你一部《城堡》,看你下辈子能破译多少信息吧。

谁说文学就该表现人性啊现实啊灵魂啊,谁规定的?它本身不美么?《哈扎尔辞典》、《看不见的城市》等等诸如此类,谁说纸页之间真就没有作家偶尔闪烁的冷笑呢?

可是好像多少总带点形式主义的意味了,再看看《量身定制的幻想》,哲思、风格、你所能举出的任何维度吧,它的表现堪称完美。

你以为这就停止了么?远远没有。最近西方新兴起学者小说(不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那个概念),以《我的名字叫红》为典型,作家本身有丰厚的学识,又将这种学识以隐性的方式带进文中,不同于中国方方正正的用典,而是旁逸斜出,在最细枝末节的地方闪烁。一本书是庞大书堆的集合,又带来崭新的空气。

你以为到此就停止了么?并没有。还有跨文体写作,还有纯形式主义的各种探索。还有安吉拉卡特的现代哥特风格(每次必提,我是死忠粉),等等。

注意,我并不是在宣扬文学进化论,那实际上是很愚蠢的说法。我也并不赞成《城堡》比《看不见的城市》差。我的意思是说,文学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它不是一滩死水,所以永远有惊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