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如题所述

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呢?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前提,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为激发学生的朗读
兴趣,我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2.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他们朗读的欲望。3.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其得到成功的喜悦。因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使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强烈愿望。4.经常进行朗读比赛。
二、打好朗读的基本功
要读好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打好朗读基本功,即做到“五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读书也不例外,就这点来讲,最好从小学一年级抓起,严格要求,学生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学生能达到正确朗读,也就初步形成了读书能力,那么把课文读流利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范读领路,摹仿入境
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小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感悟能力差,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他们不可能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也不可能有感情地朗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范读。因为范读能帮助学生了解掌握课文的基调是欢快的、高昂的,还是平缓的、低沉的,给学生以遵循。因此,减少了朗读训练的盲目性,增强了针对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再加上摹仿是儿童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有的学生摹仿出来的东西一点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学生摹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逐步形成了。当然,教师范读时要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己融入作品之中,运用声调、音量、速度、停顿等变化,使语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深深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身临其境,倍受感染。
范读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讲前范读,一般适合于情境教学的文章。像《十里长街送总理》,课前可做适当布置,营造文中的气氛,这时教师进行精彩的范读,能一下子接近学生与总理的距离,使学生仿佛进入了当时的情景,这时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就比较得心应手了。二是讲中范读,适合于范读文中精彩的或重要的句段,多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如《咏华山》中老头的话,“好诗!好诗!”这句话是老人听了寇准咏华山的诗后发自肺腑的赞叹,一开始学生把握不准,我的范读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读得更精彩,更具韵味,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三是讲后范读。讲后范读具有一定的欣赏性、品味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要选择那些写景状物的优美文章,如《夕阳真美》,范读时可让学生把眼睛闭起来,静静地感受,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画面,达到一种境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目的。
四、主动参与,适当点拨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创造。经过前两个阶段的训练与指导,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这时要充分给学生自主权,激活参与,让学生在自主朗读中进一步掌握朗读的技巧,主要采取的方法有:自读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以此唤醒学生的灵感,激励创造,关键的时候还要“扶”一把,注意扶要扶得精巧,要扶在学生的疑处、难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最好的发展,最后实现不是读会而是会读的目标。
然而,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只要你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还是不难实现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3-29
低年级的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关键。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兴趣引路。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是低年级学生朗读教学的前提。教师亲切的态度、和谐的课堂气氛、优美动听的范读、多媒体课件的诱导等都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我主要采取以下措施:①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②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他们朗读的欲望。③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其得到成功的喜悦。因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使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强烈愿望。④经常进行朗读比赛。
1、读字。首先,要求学生用普通话,要标准,吐字要清晰、圆润。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生字时,做到正确读字音。方法是:一是教给学生正确的发音方法;二是坚持天天练读。
2、读词语。词语是语言的最小单位。朗读词语是朗读课文的基础。首先课文中有的词语本身带有感彩,在读前要启发学生理解词语,体会词语所含的感情,做到正确朗读。其次,在词语中要正确读出轻声,轻声的读法是轻而短。如:妈妈、看看、的、地、得其三,要注意一的读法,在低年级的教材中出现较多,如:一条、一个,不能一律读统一声调,这是变调问题。以上几个方面在朗读时应给予重视,老师在学生练习时给予及时指导、示范,坚持下去学生就会从中悟出规律和方法。
3、读句子。在低年级的课文中常出现一些长句子。在长句中怎样停顿,这是很重要的。如:王小二在山坡上放牛,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这这句话写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然后根据句子前后所表示的意思来停顿,正确朗读这个句子,王小二/在山坡上放牛。除此之外,还要读出重音,这个句子中所强调的是干什么,因此放牛要读重音。除了根据所表达的内容真确读出停顿和重音,还要学会读标点符,根据不同的标点符,读出不同的语气。因此,老师在培养学生读句子的时候,要坚持把思维、理解、朗读有机结合进行训练。
4、读段。每一篇文章都由几个自然段组成,每个自然段又表达了一定的意思。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各段的内容确定朗读的基调。
5、读篇。篇的训练在低年级不是重点,但读好各自然段以及段中的词语,句子,篇的朗读训练也就在其中了。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每篇课文或每段课文的内容以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确定朗读基调。老师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学生掌握了技巧读起文章才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才能读出感情,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达到朗读训练的目的。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前提,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为激发学生的朗读。
二、打好朗读的基本功 要读好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打好朗读基本功,即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读书也不例外,就这点来讲,最好从小学一年级抓起,严格要求,学生读书时要做到眼到 口到、心到。学生能达到正确朗读,也就初步形成了读书能力,那么把课文读流利也就水到渠成了。 教师范读感染学生。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让学生进入意境。而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自己必须声情并茂。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激发朗读情感。只有引导学生们进入课文中的境界,让他们身临其境地理解课文内容,才能很自然地避免唱读,用正确的语气来表达课文中的感情。
三、主动参与,适当点拨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创造。经过前两个阶段的训练与指导,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这时要充分给学生自,激活参与,让学生在自主朗读中进一步掌握朗读的技巧,主要采取的方法有:自读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以此唤醒学生的灵感,激励创造,关键的时候还要扶一把,注意扶要扶得精巧,要扶在学生的疑处、难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最好的发展,最后实现不是读会而是会读的目标。 然而,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只要你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还是不难实现的。 总之,低年级处于朗读的起步阶段,肩负着达到朗读训练目标和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的双重任务。老师必须选择科学的方法,通过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训练,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