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进贤一中博物馆游览,观后感,四百五十字

如题所述

今天,我怀着期待的心情,来到了武钢博物馆。武钢博物馆是全国首家钢铁博物馆,从去年九月十三日开始免费向社会开放。
武钢博物馆的外墙是颇具金属质感的铁灰色,可以看见“中国武钢博物馆” 几个大字。内部用钢板隔出一个个展区,立体感很强。馆内还采用高科技设备引导我们参观,共设置了许多触摸屏和液晶显示屏,不停地滚动播出各个时代有关冶金的信息资料。
武钢博物馆有三层楼,一楼主要有冶金区、特展区、汉冶坪历史展区等,二楼重点展示武钢的五十年发展历史,三楼采用全套声光电模拟体系,重现从采矿到炼铁、炼钢,再到热轧冷轧钢的出钢全景,取名为“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
武钢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武钢的第一炉圆形铁,通过显示屏我知道这第一炉铁标志着中国兴建的第一个大钢都的诞生,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所以叫做镇馆之宝。
我最喜欢的是三楼的“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仿真展区。走入展区,仿佛置身于一个幽暗的矿洞中,门口还有一辆载着矿石的矿车。过了矿区,就是炼钢和炼铁车间。脚下是一道赤红的铁水沟,第一次走近的时候可能会不由自主的提起脚,生怕烫着了。其实,这里的一切都是模拟出来的。经过炼钢车间到“二热轧车间”和“硅钢生产车间” ,这里可以看到从铁矿石变成一炉铁水的一个完整程序。听到红彤彤的钢板经过热轧机时轰隆隆的响声,看到机器里散发出的一阵浓浓的、漫天飞舞的烟雾,仿佛身处于炼钢车间自己就是一名炼钢工人。
除了以上这些以外,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比如触摸炼钢立体图,情景雕塑,感应投影历史书等。还有方便的W·C呢!武钢博物馆给我们这些生活在钢城的孩子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使我们了解到了钢铁企业发展的过程和对祖国经济发展的贡献,还有我们的父辈所作出的努力和流下的汗水。不过武钢在发展过程中对环境造成很大污染,我们现在在要好好学习,将来发明出更好的炼钢技术,不仅要提高钢铁质量,还要保护好环境,使钢城的天空更加蔚蓝。我想,以后武钢博物馆会增加更多、更好的展品。
2009年1月19日,我参加了武钢博物馆。武钢博物馆坐落于武汉市青山区红钢城,是中国首家钢铁博物馆,也是武汉首家企业创办集展示、科普教育和接待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座灰黑色的、造型雄奇、气势恢弘的建筑。一进门便有连卷钢锭带领我们进入大厅。在一楼大厅里,我了解到武钢的起源是1893年9月张之洞开创的汉阳铁厂,武钢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投资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在这里我看到了古代的司母戊鼎、编钟、青铜器、以及钢铁原料铁矿石。我还看到了C620-1型卧式车床和被职工们亲切地称为“老黄牛”的B665型牛头刨床,这两样机器为武钢的生产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在二楼展厅里,我看到了武钢的成果与发展。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的钢结构上35%的钢材都来自于武钢;国家大剧院、好几座长江大桥上都有武钢的成果。就连我们平常的彩电、冰箱、洗衣机、小轿车上都有武钢的钢材,我感受到钢铁的博大、凝重与神奇了。
最后,我在三楼展厅里看到了钢铁怎样炼成的,还看到了武钢工人的辛苦,以及他们取得的辉煌的成果。我由衷感到对他们的敬佩! 武钢博物馆展示了五千年的冶金史,三千年的城矿冶史,一百年的钢铁工业史,五十年的企业发展。这里陈列了珍贵的见证性文物和展品,是高速发展的人类文明、是大工业建设的生动展示和恒久记忆……
【扩展阅读篇】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