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有趣的小故事

以色列有趣的小故事

(1)拿撒勒 一个阿拉伯人的餐馆

  拿撒勒有一座中东地区最大的基督教圣堂,叫“报喜堂(Basilica of the Annunciation)”。
  “报喜堂”由意大利建筑师Giovanni Muzio设计、以色列建筑公司Solel Boneh施工建设,整整用了10年时间,于1969年建成。“报喜堂”所在位置,是罗马天主教认定《圣经 新约》记载的神圣事件发生地:天使长加百利在这里告知犹太少女、拿撒勒的玛利亚,她被选中为上帝怀孕、生育和抚养一个男婴。这个从天而降的胎儿,就是注定名扬青史的耶稣基督。

  未婚先孕,在任何时代都不是长脸的事。玛利亚的未婚夫约瑟为了这事情纠结再三,最后还是爱情占了上风。他带着可怜的玛利亚远走高飞,终于在遥远的伯利恒一座马厩生下上帝的儿子。历史没有亏待仁爱厚道的木匠约瑟,在“报喜堂”一侧,也有一座纪念他的小圣堂――“圣约瑟堂(St Joseph’s Church)”。

  年复一年,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信众到拿撒勒“报喜堂”,顶礼膜拜圣洁的未婚先孕犹太女子,当今的万世圣母玛利亚。与“报喜堂”一街之隔是阿拉伯人区,拿撒勒另一个游客云集之地阿拉伯市场(The Old City Market)就在此地。值得深思的是,未婚先孕被阿拉伯人视为重罪,却未听说过有拿撒勒的阿拉伯人侮辱“报喜堂”。
  据2011年统计,拿撒勒居民总数81510人,其中阿拉伯人居多。因而也有人称拿撒勒是“以色列最大的阿拉伯城”。这个基督教圣地在1918年只有8000居民,三分之二是基督徒。到1947年联合国公布181号决议,将拿撒勒划归草拟中的“阿拉伯国”时,它也只有大约18000居民,大部份仍然是基督徒。故而尽管有数千阿拉伯联军企图占领它,拿撒勒还是落入毫无战斗经验的犹太民兵手中。
  一个被纳入以色列版图的基督教圣地,大半个世纪之后竟然变身为繁荣的阿拉伯人为主的城市,这大概不是犹太人亏待阿拉伯人的结果吧。

  在阿拉伯市场边上,有一家叫Dewan Alsaraya的餐馆。我们到的时候,餐馆老板Ali-Abu Ahamd Abu Ashraf正在做一种叫Katayet的甜食。
  用羊芝士,或者花生加肉桂粉做馅的Katayet是传统阿拉伯美食。看那集老板、大厨、采购和侍应一身的Abu Ashraf做这美食是一种享受。仅此一道食品,就对得起这餐馆的名字:Dewan Alsaraya的意思是“君王来了也不愿走”。
  Abu Ashraf是阿拉伯人,“但是我有以色列ID”,英语极好的他略带不情愿地说。
  Abu Ashraf的父亲育有12个孩子,经济拮据,故而他没有上大学的机会。“当大学教授”虽成梦想,但是Abu Ashraf靠个人奋斗成为拿撒勒名人。在以色列旅游局印制的那些精装的大部头拿撒勒旅游资料里,每一本都少不了这位“信奉宽容与怜悯的人生哲学并愿意与客人分享”的学者型餐馆老板,少不了他那个如博物馆般陈列无数古董的餐馆。

  Abu Ashraf为我精心泡制了一杯土耳其咖啡,又给我同伴做了一杯阿拉伯式的薄荷柠檬水,当然还有Katayet。看我们愉快地又吃又喝,Abu Ashraf说:“你可以问我任何问题,我对这个城市了如指掌”。

  拿撒勒问题,首推当然是追溯“报喜”的来龙去脉了。Abu Ashraf告诉我们,大约在亚伯拉罕时代拿撒勒就是迦南人的聚居地。Abu Ashraf 说:“我的先祖和玛利亚的先祖,都是拿撒勒早期居民。如今我们这族人超过7万,而玛利亚那族人,只剩一个存在于《圣经 新约》之中的玛利亚了”。
  “玛利亚那族人会讲故事。” Abu Ashraf说。他们会讲什么故事啊?还不是耶稣来历的故事。
  厚道的阿拉伯人Abu Ashraf对玛利亚家族的评论,也就到此为止了。是啊,自己的姑娘玛利亚的未婚先孕,这个家族已经够难堪的了,编个故事搪塞一下饶舌的邻居,旁人又何必苦苦逼问? 相比之下,那位公元2世纪的古希腊先贤塞尔苏斯(Celsus)比较八卦。他居然考证出犹太少女玛利亚是被罗马士兵潘得拉(Tiberius Iulius Abdes Pantera)强奸后不幸怀孕的。让基督徒郁闷的是,1859年在德国莱茵河畔城市宾根发现了据信是潘得拉的墓碑。这天杀的强奸犯潘得拉竟然还活到62岁才死。这块让很多基督徒觉得脸面全无的墓碑,现在存放在Bad Kreuznach市的R?merhalle博物馆。

  无论如何,犹太少女玛利亚已经成为一个偶像,一个圣洁的偶像。再去刨根问底说轻点是八卦,说重点是别有用心,就像国内有些人挖空心思为秦桧汪精卫之流翻案一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