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表现在哪些方面

如题所述

1、爱国

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杀身以成仁”的民族节气。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

2、利义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强调建立一种和谐协调的人伦关系。主张“义以为上”,“以义统利”,“先义后利”,要求“见利思义”,“见得思义”。 “义”是指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利”是指个人利益,而得是指得到的。强调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强调个体对整体的道德义务。

3、仁爱

孔子提倡“仁者爱人”,孟子提出“君轻民重”的思想。这种要求一切人都要用“仁爱”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道德遗产。

扩展资料

核心内涵——

仁 :有仁爱之心 ——唐太宗爱民如子

义 :重情义 ——荆轲刺秦王

礼 :懂礼数 ——孔融让梨

智 :明智果断 ——空城计

信 :诚信言而必果 ——尾生沉水

“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要求,带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发展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在整个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具有重要地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08
中华传统美德表现在哪些方面
1、重视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
6、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
第2个回答  2021-04-19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精华,是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共存共荣的凝聚剂和内聚力,它在价值的意义上形成中华民族道德人格的精髓或精魂。传统美德的总结与认同,是继承和发扬民族优良伦理道德传统的关键,也是现代中国道德文明建设极为重要的源头活水。
      一、传统道德规范与传统美德

      孔子建构起了第一个完整的道德规范体系,他以知、仁、勇为三达德,在此基础上提出礼、孝、悌、忠、恕、恭、宽、信、敏、惠、温、良、俭、让、诚、敬、慈、刚、毅、直、俭、克己、中庸等一系列德目。孟子以仁、义、礼、智为四基德或母德,将它扩展为“五伦十教”,即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法家代表人物管仲则提出所谓“四维七体”。“四维”是礼、义、廉、耻。“七体”为:孝悌慈惠,恭敬忠信,中正比宜,整齐樽诎,纤啬省用,敦蠓纯固,和协辑睦。这些德目,后人把它们综合为“六德”(知、仁、圣、义、中、和)“六行”(孝、友、睦、娴、任、恤)、“四维”(礼、义、廉、平)“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董仲舒以后,“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成为不可动摇的金科玉律。这些德目,当然并不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一些是包含封建糟柏的东西,我们必须加以具体分析。所谓“传统美德”,是指在自觉的或习俗的道德规范中那些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并实际奉行的,而且是古今一以贯之的,在现代仍发挥着积极影响的那些德目。       

         二、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

      为了对中国传统美德进行完整的、有机的认识,我们从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群体的关系三个方面来把握。据此可以概括出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 

        1、仁爱孝悌

   这是中华民族美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仁”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是各种道德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德目,而且在世俗道德生活中也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仁”德的核心是爱人,即“仁者爱人”;孝悌之德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形成了一种浓烈的家庭亲情,对家庭的关系,从而也对中国社会的稳定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民族团结的基石,孝悌之情扩展时“忠恕”,“忠恕”之德的基本要求是以诚待人,推己及人,即“四海之内皆兄弟”,“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社会风尚。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社会生活中浓烈的人情味和生活情趣。爱人、孝悌、忠恕是仁德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

   2、谦和好礼

   中国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好礼、有礼、注重礼义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礼”是中华民族的母德之一,她根源于人的恭敬之心,辞让之心,处于对长上,对道德准则的恭敬和对兄弟朋友的辞让之情。“谦受益、满招损”这是中国人自古就懂的道理,谦德亦根源于仁德辞让之心,其集中体现就是在荣誉、利益面前谦让不争,以及人际关系中的互相尊重。“和德”体现在待人接物中的“和气”,在人际关系中为“和睦”,在价值取向上为“和谐”,而作为一种德性为“中和”,“礼”、“谦”、“和”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4-19
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产生、形成一定的传统道德;一定的传统道德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一定的经济发展影响下形成的,并且受前一历史时代形成的传统道德的影响。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形成的传统道德含有复杂的内容,其中既有不利于社会发展的封建道德,也有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传统美德。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其内涵包罗极为广泛。从内容上来概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它是一个不断批判继承、不断改造创新的动态的传统伦理道德体系,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从历史长河流淌的轨迹来看,它不仅包涵5000年古代传统美德,亦包涵140年的近代革命传统美德和40年的当代英模美德。


传统美德与新儒学的提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所谓区别,就是传统美德不等于儒学。儒学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而传统美德是弃其糟粕,取其精华,经过提纯重释。传统美德在各不同历史时期虽有其不同含义、特征及其表现,但其普遍性、公德性、稳定性,被人们所共识、所发扬、所继承。所谓联系,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思想为源头的,以其精华为中流的。随着人类进步,社会发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提法比较准确、科学,语言表达具有时代感,容易被大家共同接受。若提“新儒学”,即使冠上“新”字,也有陈旧之感。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属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伦理道德学说为主干的伦理型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哲学、道德、伦理、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不仅兼容并蓄,能和其他民族和谐相处,且能包容道家、佛家道德规范;不仅能融和外来宗教使之并存不悖,也能把征服她的外民族同化。例如蒙古族和满族曾建立过全国性的统一政权,但这些游牧民族学习、接受中原农耕文明,却又放弃本民族的习惯传统,先后成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中国自秦汉以来的2000多年中,各地区和各民族都曾建立过独立的政权,相互间也曾长期混战,造成沉重的灾难,但每次分裂大都是短暂的,而且都复归于更高度的统一。所以,在这2000多年中,中国统一的时间约占2/3,分裂时间占1/3。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长期保持大致相同的疆域的国家,不能不说这是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宏大的包容性、巨大的凝聚力是紧密相关的。这种大一统式的包容性,构成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显著特征
第4个回答  2019-04-07
中华传统美德表现在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