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怒触不周山的真相竟是什么?

如题所述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一个神话,最早见于西汉的《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意思是说,共工和颛顼争夺天帝之位,兵败,一怒之下,一头撞上了不周山。这不周山原来是撑天的四个柱子之一,被共工撞断之后,天就歪了,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跑,而河水都向东南方向流。

而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往往是和女娲补天的传说连在一起的。说共工把撑天的柱子撞断了,结果洪水泛滥,人间一片哀鸿。这时大神女娲出马,炼石补天,烧芦灰堵住了洪水,又杀死了一只大鼋,砍下它的四条腿撑起了天。

其实在《淮南子·天文训》中,并没有提到共工怒触不周山之后发生了什么灾难,结果只是说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没人间什么事。至于女娲补天的神话,则是出现在《淮南子·览冥篇》中。这本来是两个不相干的故事,结果到了东汉的《论衡谈天篇》中,被糅合到了一起,再后来被唐代的《补史记三皇本纪》所坐实,共工不明不白地背起了近千年的黑锅,成了破坏宇宙和谐的第一大罪人。

其实想想,明明共工只是撞断了西北角的不周山,结果女娲为什么要砍下大鼋的四条腿来撑天呢?而且,西晋的《列子汤问》就说,“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可见,女娲补天在前,共工触山在后,这是不争的事实。

其实,共工怒触不周山,是共工部落和颛顼部落争夺天下失败的历史的神话,共工是炎帝后人,而颛顼则是黄帝后人,这个神话,其实是炎黄争霸的延续,最终演化出了共工触山的神话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13

《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淮南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宗室淮南王刘安招致宾客,在他主持下编写的。“昔者,共工与颛顼(zhuān xū)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为帝,失败了,于是(共工)发怒(用头)去撞不周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太阳、月亮、星星都朝西北方移动;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湖流水都朝东南方向流去。这则神话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来解释“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江河泥沙都朝东南方向流去”的现象。
据《汉书•艺文志》云:“淮南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颜师古注曰:“内篇论道,外篇杂说”,现今所存的有二十一篇,大概都是原说的内篇所遗。据高诱序言,“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作者认为此书包括了广大而光明的通理。全书内容庞杂,它将道、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糅合起来,但主要的宗旨倾向于道家。《汉书•艺文志》则将它列入杂家。

第2个回答  2019-03-11
共工帝是五帝之第五帝,颛顼是第一帝。共工也叫共公,岩画中公字用男性阴茎表示。共公二字是仿舜.尧的读音,远古读音。共公生二子--------犬夏.犬戎,犬夏的后代建立了夏朝,犬戎就是北方少数民族。
第3个回答  2019-04-15
有座高山由于地壳运动倒了!古人看到了,不明白山自己会动还会倒!肯定是神仙打架!
第4个回答  2019-04-05
两个上古高科技战争,无视渺小的人类。一方战败,遁入地下,一方驻扎月球。战败一方轰击月球,造成月球损伤~后来又补月~月海部分。后月球变轨,导致引力失衡,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史前发洪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