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祖先的第一大发明是啥

如题所述

中国古代第一大发明:经络学说 在中国古代的传统科学中,惟一未被现代科学所取代的是中医学;在世界各国和各民族的传统医学中,延续时间最长、发展最为充分的也是中医学,而且,这门古老的科学至今仍显现出强劲的生命力,继续在发展和前进,并越来越受到世界医学界乃至科学界的重视。之所以能如此,就在于中医学有自己独立的、完整的理论体系,有自己独特的、行之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经络学说就是中国医学理论体系中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20世纪90年代初,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经络研究组组长兼北京经络研究中心主任祝总骧教授经过20年的潜心研究和科学论证之后明确指出:中国古代在四大发明之前就有了经缉私学说,此乃为中国古代的第一大发明。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统称。经脉如径路,为纵行的干线,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络脉如网络,为横行的分支,包括十五别络、孙络、浮络;另又有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它们纵横交错,构成了一个网络全身的系统,把人体的脏腑、器官、孔窍以及皮肉筋骨等组织联结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十二经脉指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它们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同内在的脏腑有着直接的络属关系。奇经八脉指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别出的经脉,有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联系的作用。十五别络是指从十二经脉及任脉、督脉各分出一支别络,再加上脾之大络,有加强表里两经在体表的联系和渗灌气血的作用。孙络指细小的络脉;浮络指浮现于体表的络脉。十二经筋指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有连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十二皮部指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部位。 人体经络系统的发现,是与针灸术的发明密切相关的。早在4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劳动中发现,用石片之类的锐器刺激人体的某些部位(即“穴位”)可以治病,从而诞生了针灸术。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由石针逐步演变成骨针、竹针,最后产生了金属针。由于金属的韧性及制针技术工艺的提高,使针刺穴位时取穴更加准确,针刺穴位时出现的循经传感现象使人们逐渐发现了遍布全身的经络系统。成书于公元前4世纪的《黄帝内经》及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的《难经》把前人对人体经络现象的认识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提出了完整的经络学说:经络遍布于人体全身各个部位,担负运送全身气血、沟通人体内外上下的功能;经络不仅分布于人体的体表,而且进入体内和脏腑相互联结,并且循环往复,周而复始,运行不息。由于每条阴经属于一脏,并与一腑相连络;每条阳经属于一腑,又联结一脏,这就使全身四肢和脏腑紧密地联系起来了,每条经脉所指的疾病,都和它的循行走向及所连属的脏腑直接相关。这样,经络学说对于阐释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同时,它还是针灸学的理论基础。因此,它是学中医者首先必须熟悉的。金元时期的医学家张子和曾说:“不诵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可谓是至理名言。 经络看不见,摸不着,即使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现代化的科研仪器还是不能看到它,那么,2000多年前的古人究竟是怎么发现的,现在还是一个不解之谜。但经络又确实客观地存在着,成为我国历代医学家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的“法宝”。几千年来,人类的知识日积月累,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但人们只能去研究、印证、运用经络学说,却无力去补充、修改和发展这一理论体系,这一方面显示了我们古人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暴露了现代科学技术的不足之处。如何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经络现象,提示经络的实质,使它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是摆在广大科技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1-16
生火做饭,吃熟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