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风俗习惯

越多越好,3Q

北京的民俗文化底蕴还是非常丰富的,说不全,拿儿歌举个春节的例子吧: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三糖倌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锅柔、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另外的很多民俗和北方地区都差不多,比如什么迎客饺子送行面;什么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破五吃饺子;腊月二十三,灶王爷升天,上天言好事,地下保平安(祭拜灶王爷);
像我国很多作为有身后文化底蕴和传承的城市一样,北京的民俗确实太多了。也确实很值得搜集整理并继承发扬。
腊月初八,腊八粥“送信儿” 这个吃,吃的就是“腊八粥”。
每年腊月初八这天,老北京人家会熬一锅“腊八粥”,原料主要有豆、米、红枣、葡萄干、桂圆等多种杂粮干果,寓意“五谷丰登”。
熬得粘糊糊,香喷喷的“腊八粥”,在旧时是用来供奉神灵“灶王爷”的。过去食为天,灶王爷地位可了不得。
如今的“腊八粥”,老北京会自家熬上一锅,邻里之间相互赠尝,然后一家人团聚,尽情享用,其乐融融。
喝了这给年“送信儿”的“腊八粥”,老北京这就步入了过年的日程。购吃食,买新衣,备年货,规整屋子,迎接年三十儿的到来。
细心的同事还指出,这“送信儿”还有另一层意思:自腊八节这天起,“放账的开始收账,欠债的必须还钱”。如此,既给那些放账的一个讨债的理由,又给那些欠债的提个醒儿,别死赖着不还,难不成还要把这账熬成隔年饭?出来混迟早要还,最好年前一把还清,也好一身轻松过新年。
腊八这天,老北京人也不会忘记用醋浸泡一些大蒜,以备在大年初一时吃饺子佐食,这蒜就俗称“腊八蒜”。
日子一年年过,这熬“腊八粥”与腌“腊八蒜”的习俗,在如今的北京城还很盛行。

腊月二十三,“糖瓜儿粘”
腊月二十三,是老北京人过年帷幔的真正拉开,俗称“小年”,日子追啊追,正经的“大年”不远了。
这“小年”,在老北京民俗里有个“二十三糖瓜儿粘”的说法。所谓“糖瓜儿”,就是用麦芽糖做成的糖果。
在腊月二十三这天,老北京家家要祭灶,灶王爷给哄开心了,在玉皇大帝跟前 “口儿一甜”,便给这家人家带去整年的庇佑,平安康泰;又一说,那糖瓜儿是拿来粘住灶王爷嘴的,以糖封口,见了玉帝干脆一言不发,防他言多必失。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扫房日”就是大扫除,不过可不像我们学生时代扫扫地、擦擦窗那么简单。老北京除了彻底清扫屋里屋外平日扫不到的那些死角灰网,还有换年画,粉刷糊裱墙壁等工作要做。
“糊窗户”的景象,现在在北京市区怕是很难再现了,所以策划部的同事建议改成“擦玻璃”得了。老北京四合院儿都是木窗户,过年前得糊上白净的新窗纸,窗户上还要贴上“福”字、窗花、剪纸,挂上“吉祥结”之类的象征平安如意的手工艺品挂件。
遥想当年家家户户红艳艳的景象,过年的热闹不难想象。而这天的最重要环节,就是给自家的各道门上贴上红纸黑字(金字)的春联。春联一出,年的氛围就顿时浓烈了。
“炖大肉”、“杀公鸡”、“发面”、“蒸馒头”,一天一项,是这工程浩大的过年倒计时中,香喷喷的环节。在那饮食清淡的年月里,肉香是一种妙不可言的诱惑。这种让身心温暖的追求,是我儿时活色生香的记忆,今天崇尚素食或者一切以减肥为本的年轻人,不知还能否体会。
按照老北京的规矩,这些丰盛的过年饭菜,必须提前做好。因为老北京有个忌讳,在岁月新旧交替之际,是不能动刀的,否则不吉利,会招灾惹祸。
除了刀,连剪子针线也一概别动,免生口角,免长针眼。这么多禁忌,还不早早在年前就把食物准备停当。直到“破五”(过完大年初五)之后,才能动刀剁肉切菜。
大年三十儿,“熬”一宿
大年三十儿是过年的最高潮,所有的积聚和准备,仿佛都是为了这一天的“狂欢”。不过在含蓄沉稳的老北京这里,这“狂欢”因为京味儿的家常质朴,而备添实在。
在这一天,老北京必须将吃剩的药渣抛到门外,并把自家正用的药方烧掉,据说,如此可以“丢百病”。
此外,家里要备酒宴,穿新衣,邻居亲朋相互探访拜年,晚辈叩拜尊长,俗称“辞岁”。尤其是新婚的夫妇必须在丈母娘家“辞岁”,不然就是不恭不孝。
大年初一,扭一扭
守岁直到天明,可还不能就寝。洗漱顺溜,收拾干净利索了,还得给长辈作揖拜年,磕头送祝福去。
大年初一小孩子最喜欢的,这作揖磕头,可以换来一个个压岁钱红包。我小时候,邻居小朋友逢人便作揖,见人便磕头,颇有经济意识,就算把头磕破了,那也是经济头脑。后来果然当上经济学家。
新年从这一天开始,孩子们打开那新年的红包,也打开红红火火的一年。

最具北京特色的中秋习俗
1.拜月 老北京家家都要设置拜月台,用于祭祀。而其中,重点摆的是团圆月饼,还要摆水果。当然,水果的摆放很有讲究。桃和石榴要放在一起,过去老百姓认为,多子多孙才是多福多寿;栗子和柿子摆放在一起,名曰“利于商家的繁荣”,撒上一把桂圆,意在“贵在团圆”,远方的游子无法回家,摆上藕,意喻“藕断丝连”。 2.玩月 玩月在老北京也很盛行。玩月有两种,一种叫文玩,就是赏月,写诗作画猜灯谜;另一种叫武玩,就是到湖边,看月光投在水中;住四合院,院里有缸,盛满水,看着觉得不过瘾,捡起小石子往水里扔,波澜四起。北京孩子还爱在胡同里追着月亮跑,那叫“追月”。 3.赏花 赏花文化在中秋节也很有特点,家家户户都爱把花堆在窗台上,摆成“花山”。在崇文、宣武一带还有花市,各种花朵增添了欢乐的气氛。此外,老北京的灯市也同样热闹。 4.玩兔儿爷 兔儿爷是中秋节期间给孩子们玩耍娱乐的一种泥塑玩具。其形状是人形而有兔嘴兔耳。典型的或者说正统的兔儿爷是一身武将打扮:身披金盔金甲、大红战袍,大的背插一把伞盖,小的背插两面护背旗,手上拿着刀,或左手托臼,右手持杵,或怀中抱杵,或手中什么也不拿。 5.喝团圆酒、吃团圆饼 中秋节自然也离不开饮食文化,吃首先就是月饼,喝要喝桂花酒。老北京人往往习惯自己动手做月饼,有的加豆陷,有的加枣泥陷,月饼一般叫”团圆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9-26
  最佳答案检举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8-28
世界各国的风俗习惯及礼仪一、尊重各国风俗习惯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宗教等因素,各有特殊的风俗习惯和礼节。例如,伊斯兰教徒不吃猪肉,在斋月里日出之后,日落之前不能吃喝;有些佛教徒不吃荤;印度教徒不吃牛肉;某些国家如印度,印尼,马里,阿拉伯国家等,不能用左手与他人接触或用左手传递东西;在佛教国家不能随便摸小孩头顶;天主教徒忌讳十三这个数字。尤其是十三日星期五,遇上这种日子,一般不举行宴请活动;使用筷子进食的东方国家,用餐时不可用一双筷子来回传递,也不能把筷子插在饭碗中间;东南亚一些国家忌讳坐着跷大腿;伊朗称好不伸大拇指;保加利亚、尼泊尔等一些国家摇头表示称赞,点头表示不同意,等等。阿拉伯国家妇女比较守旧,到人家家里作客不要问女主人身体如何;对日本人送礼要注意花式,绿色被视为不吉祥,荷花是祭奠用的,礼品上不要有狐狸的图案,因为这种动物狡猾,贪婪。不要把菜汤和饭拌在一起吃,因为这是喂猫的方式。在婚礼上忌用离开、重复、多次等字眼,在喜庆场合忌用去、旧、坏了、完了等字眼。若不注意这些风俗,会使人误认为对他们不尊重或闹出笑话。新到一个国家或初次参加活动,应多了解,多观察,不懂或不会做的事,可仿效别人。   二、尊重老人和妇女   尊重老人和妇女是一种美德。在社交场合,上下楼梯,车辆和进出电梯,应该让老人和妇女先行,主动予以照料。对同行的老人,妇女,应帮助提拿较重的物品。进出大门,主动帮助老人妇女开门,关门,帮助他们穿脱大衣外套。同桌用餐,两旁若是老人或妇女,应主动照顾,帮助他们入离座位。   三、遵守时间,不得失约   这是极为重要的礼貌。参加各种活动,应按约定时间到达。过早到达会使主人因准备未毕而难堪,迟迟不到,则让主人和其他客人等候过久而失礼。因故迟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万一因故不能应邀赴约,要有礼貌地尽早通知主人,并以适当的方式表示歉意。失约是很失礼的行为。   四、举止   举止应落落大方,端庄稳重,表情自然诚恳,和霭可亲。站立时身子不要歪靠在一旁,不要半坐在桌子上。坐时,腿不摇,脚不跷,坐在沙发上不要摆出懒散的姿态。在公共场所不要趴在桌子上,躺在沙发上。走路脚步要轻,遇急事可加快步伐,但不可慌张奔跑。两人行走不搭肩膀,多人行路不要有意无意排成队形。谈话时,手势不要过多,不要放声大笑。在图书馆,博物馆,医院,教堂等公共场所都应保持安静。在隆重的场合,如举行仪式,听演讲,看演出等,要保持肃静。   五、吸烟   在一些场合,是不允许吸烟的。例如,在剧场,商店,教堂,博物馆,会议厅等地,不得吸烟。在火车,轮船上,在谈判和进餐中,一般不吸烟或很少吸烟。进入会客室或餐厅前应把烟掐灭。新到一个地方,遇到新的场合或是私人住宅,办公室等,不知道是否允许吸烟时,可询问一下主人:允许吸烟吗?我可以吸烟吗?在允许吸烟的地方,如有妇女在座,应征得她的同意。主人不吸烟,又未请吸烟,则最好不吸烟。在场人多或同座身份高的人士都不吸烟时,则一般不吸烟。   六、仪容和服饰 要适时理发,胡须要刮净,指甲要修剪,鼻毛应剪短,头皮屑太多应洗干净。内衣,外衣经常保持整洁,特别是衣领袖口要干净。皮鞋要打油擦亮,布鞋要刷洗干净。总之,应梳理打扮,保持外貌整洁美观。不要当着他人的面擤鼻涕,掏鼻孔,搓泥垢,挖眼屎,打哈欠,修指甲,剔牙齿,挖耳朵等。咳嗽,打喷嚏时,应用手帕捂住口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大声。在参加活动前,不要吃葱,蒜,韭菜等辛辣食品,必要时可含上一点茶叶,以除口臭。   衣着要整洁,衣扣,裤扣要扣好。裤带要系好,衣袋里不可放过多的东西。衣服要洗净,熨平。参加正式活动穿西装应结领带,穿长袖衬衣衣襟应塞进裤内,袖口不要卷起。内衣裤不能露在外面;女同志衣着尽量不要千篇一律,按季节和活动性质的不向,可穿西装,民族服装,中士上衣配长裙,或旗袍,连衣裙等。袜口不可露在衣裙之外。出席隆重活动一般宜穿深色服装,上下身颜色要一致,参加吊唁活动一般穿黑色服装。   参加活动,进门后应把大衣,帽子,围巾,手套,雨衣脱下存放起来,不要带入场(室)内。存放前注意检查口袋里不要留有文件,笔记本和钱包等物品。   在室内一般不要带黑色眼镜。就是在室外,遇有隆重仪式或迎送等礼节性场合,也不应戴黑色眼镜,有眼疾需戴有色眼镜时,应向主人或客人说明,或在握手说话时将眼镜摘下,离别后再戴上。在室内的一切活动都不能戴帽子。   出厕所前,要检查自己的服饰是否整齐,如裤扣,裤带是否扣好,系好。在宾馆走廊,餐厅及公共场所不能只穿背心,拖鞋。   七、见面时的礼节   握手是一种广泛运用的礼节。在一般情况下,握一下即可,不必用力。但年轻者对年长者,身份低者对身份高者则应稍稍欠身,双手握住对方的手,以示尊敬。男子和妇女握手时,往往只握一下妇女的手指部分。   握手也有先后顺序,应由主人,年长者,身份高者,妇女先伸手;客人,年轻者,身份低者见面先问候,待对方伸手再握。多人同时握手注意不要交叉,待别人握完再伸手。男子在握手前应先脱下手套摘下帽子。握手时双目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要看着第三者握手。   握手除是见面的一个礼节外,还是一种祝贺,感谢或相互鼓励的表示。如对方取得某些成绩与进步时,对方赠送礼品时以及发放奖品、奖状、发表祝词讲话后等,均可以握手来表示祝贺、感谢、鼓励等。   有些国家还有一些传统的见面礼节,如东南亚佛教国家是双手合十致意,日本人是行鞠躬礼,我国旧时传统是抱拳。对这些礼节应有所了解,在一定场合也可使用。   遇见身份高的领导人,应有礼貌地点头致意或表示欢迎,不要主动上前握手问候;只是在领导入主动伸手时,才 向前握手问候。如遇到身份高的熟人,一般也不要径直去问候,而是在对方应酬活动告一段落之后,再前去问候致意。   八、谈话时的礼节   谈话的表情要自然,语言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说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不要用手指指人。   与人谈话时,不宜与对方离得太远,但也不要离得过近,不要拉拉扯扯,拍拍打打。谈话时不要唾沫四溅。参加别人谈话要先打招呼,别人在个别谈话,不要凑前旁听。若有事需与某人说话,应待别人说完。有人与自己主动说话,应乐于交谈。第三者参与谈话,应以握手、点头或微笑表示欢迎。发现有人欲与自己谈话,可主动询问。谈话中遇有急事需要处理或需要离开,应向谈话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谈话现场超过三人时,应不时地与在场的所有人攀谈几句。不要只与一两个人谈话,不理在场的其他人。也不要与个别人只谈两人知道的事而冷落第三者。如所谈问题不便让旁人知道,则应另找场合。   在交际场合,自己讲话要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别人说话,也应适时发表个人看法。要善于聆听对方谈话,不轻易打断别人的发言。一般不提与谈话内容无关的问题。如对方谈到一些不便谈论的问题,不应对此轻易表态,可转移话题。在相互交谈时,应目光注视对方,以示专心。对方发言时,不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或   注视别处,显出不耐烦的样子,也不要老看手表,或做出伸懒腰,玩东西等漫不经心的动作。   谈话的内容一般不要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事情,不谈些荒诞离奇,耸人听闻,黄色淫秽的事情。一般不询问妇女的年龄,婚否,不径直询问对方履历,工资收入,家庭财产,衣饰价格等私人生活方面的问题。一般谈话不批评长辈,身份高的人员,不议论当事国的内政,也不随便议论宗教问题。可谈论涉及天气,新闻,工作,业务等内容。   九、参加宴请的礼节   接到宴会邀请(无论是请柬还是邀请信),能否出席要尽早答复对方,以便主人安排。在接受邀请后,不要随便改动。万一遇到特殊情况不能出席,尤其是主宾,应尽早向主人解释、道歉、甚至亲自登门表示歉意。   应邀出席一项活动之前,要核实宴请的主人是谁,宴会举办的时间、地点,是否邀请了配偶,以及主人对服饰的要求等。活动频繁时尤应注意,以免走错地方,或主人未请配偶却双双出席。   出席宴请活动,抵达时间迟早,逗留时间长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对主人的态度。应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当地习惯掌握时间。迟到,早退,逗留时间过短会被视为失礼或有意冷落。身份高者可略晚到达,一般客人宜略早到达。出席酒会,可在请柬上注明的时间内到达。主宾退席后再陆续告辞。确实有事需要提前退席,应向主人说明后悄悄离去。也可事前打招呼,届时离席。   参加他国庆祝活动,可以按当地习惯以及两国关系,赠送花束和花篮。参加家庭宴会,可酌情给女主人赠少量鲜花。   应邀出席宴请活动,应听从主人安排。如是宴会,进入宴会厅之前,先了解自己的桌次和座位,入座时注意桌上座位卡是否写着自己的名字,不要随意乱坐。如邻座是年长者或妇女,应主动协助他们先坐下。入座后,主人招呼,即开始进餐。   吃东西要文雅。闭嘴咀嚼,喝汤不要啜,吃东西不要发出声音。如汤菜太热,可稍待凉后再吃,切勿用嘴吹。嘴内的鱼刺,骨头不要直接外吐,用餐巾掩嘴,用手(吃中餐可用筷子)取出,或轻轻地吐在叉上,放在菜盘内。如遇上本人不能吃或不爱吃的菜肴,招待员上菜或主人夹菜时不要拒绝,可取少量放在盘内,并表示谢谢,够了。对不合口味的菜,勿显露出难堪的表情。嘴内有食物时,切勿说话。剔牙时,用手或餐巾遮口。吃剩的菜,用过的餐具,牙签,都应放在盘内,勿置桌上。   无论是主人,陪客或宾客,都应与同桌的人交谈,特别是左右邻座。不要只同几个熟人或只同一两个人说话。邻座如不相识,可先自我介绍。  作为主宾参加外国举行的宴请,应了解对方祝酒习惯,即为何人祝酒,何时祝酒等等,以便作必要的准备。碰杯时,主人和主宾先碰,人多可同时举杯示意,不一定碰杯。祝酒时注意不要交叉碰杯。在主人和主宾致辞,祝酒时,应暂停进餐,停止交谈,注意倾听,也不要借此机会抽烟。奏国歌时应肃立。主人和主宾讲完话   与贵宾席人员碰杯后,往往到其他各桌敬酒,遇此情况应起立举杯。碰杯时,要目视对方致意。   宴会上相互敬酒表示友好,活跃气氛,但切忌喝酒过量。喝酒过量容易失言,甚至失态,因此必须控制在本人酒量的三分之一以内。   有的主人为每一位出席者备有小纪念品或一朵鲜花。宴会结束时,主人招呼客人带上。遇此,可说一两句赞扬这小礼品的话,但不必郑重表示感谢。除主人特别示意作为纪念品的东西外,各种招待用品,包括糖果、水果、香烟等,都不要拿走。   有时在出席私人宴请活动之后,往往致以便函或名片表示感谢。   十、出席文艺演出的礼节   接到晚会请柬,能否出席,应及时回复主人,以免剧场空缺,影响气氛。如不能出席,巳送来的戏票按主人意见处理。请柬如附有座位号码,应对号入座。如无座次,到现场按本人身份地位了解座位分配情况,然后入座,勿贸然坐在贵宾席上。   演出进行中应保持肃静,不要谈话,不要大声咳嗽或打哈欠,更不要打瞌睡。观看节目主人可略作介绍,以让客人自己欣赏。即席翻译声音要轻。在国外看戏,如非专场,最好事前了解节目内容,情节梗概,现场大略译几句,尽量不要说话,否则会引起周围观众不满。演出场所禁止吸烟,更不能嗑瓜子,吃零食。   节目在演出过程中不要鼓掌,不要叫好,更不要吹口哨。节目终了,报以掌声。切忌对节目表示不满或失望。除政治问题外,一般都鼓掌。观看体育比赛,要发扬优良的道德风格,尊重运动队和运动员。不起哄不吹口哨,不鼓倒掌,不喝倒彩。对运动队和运动员取得的成绩,应热烈鼓掌。   十一、进入外国人的办公室或住所的礼节   到外国人的办公室或住所,均应预先约定,通知,并按时抵达。如无人迎候,进门先按铃或敲门,经主人应允后方得进入。如无人应声,可稍等片刻后再次按铃或敲门(但按铃时间不要过长)。无人或未经主人允许,则不得擅自进入。   因急事或事先并无约定,但又须前往时,则应尽量避免在深夜打扰对方,如万不得已,非得在休息时间约见对方时,则应见到约见人后立即先致歉意,说对不起,打扰了,并说明打扰的原因。经主人允许或应主人邀请,可进入室内。尽管有时洽谈的事情所需时间很短,也应进入室内,不要站在门口进行谈话。   应邀到外国人家里拜访,作客,应按主人提议或同意的时间抵达,早到或迟到都是不礼貌的。如发生迟到的情况,应致歉意。进行拜访,一般安排在上午10时或下午4时左右。西方习惯备有小吃和饮料,客人不要拒绝,应品尝一下,接受饮料应喝掉(但实在不习惯时,也不必勉强)。不经主人邀请或没有获得主人同意,不得参观主人的庭院和住房。在主人的带领下可参观住宅,但即使是较熟悉的朋友也不要去触动除书籍,花草以外的个人物品和室内的陈设。   对主人家中的人都应问候,尤其应问候夫人(丈夫)和子女,有小孩在场,应主动与小孩握手,亲抱,表示喜欢。家中养有猫狗的,不应表示出害怕,讨厌,不要去踢它轰它。   离开时,应有礼貌得向主人告别,感谢主人的接待。
第3个回答  2019-02-16
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
第4个回答  2018-06-17
卡扣啦咯JJ来啊来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