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语文课堂返璞归真”

如题所述

摘要:使语文课堂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本色,又要做到扎实有效,真正体现高效低耗。
关键词:解读文本,把握内涵 有效交流
在听课过程中,我们也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或者是先复习引入,再逐段读讲,归纳段意,最后了解完中心思想,文本教学内容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或者是稍做过渡,直扑重点段落,使原本完整的文章支离破碎,失去了整体的美;或是只抓住字词,名曰体现其工具性……并且非语文活动多,说学逗唱,喧宾夺主;而且教学设计环节繁复,设问多多,圈套多多……华中师大杨再隋教授用“虚、闹、杂、碎、偏”五个字概括了这种种语文课堂教学。这样的教学,教师教得辛辛苦苦,课时紧紧张张,目标完成度可想而知,谈及收获更是“高耗低效”。崔峦老师在新课改研讨会上就针对如何克服小学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问题时提出:“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
如何使语文课堂返璞归真,回归本色,如何让语文教学既简单又有实效,我们从以下方面做了努力:
一、深入地解读文本,把握文本内涵
准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我们从普通读者欣赏性的阅读、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这三个角度,一步一步地潜心研读文本,把握其语言特点及人文内涵。我们把解读文本分为三步:第一步,教师要作为一般读者去赏读,投入其中,忘乎所以,感受文本的形象美、语言美、意境美、人格美……第二步,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可以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哪些可能是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兴奋点;第三步,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目标力求简单,明确。对于文中把握不准的再通过资料解决。以免只注重资料,放弃文本,造成“泛语文”倾向。
在充分挖掘文本的内涵所在,理解文本的价值意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后,教师要树立学生是阅读教学主体的思想,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引领学生认真思考,潜心会文,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接触,做好对话准备。在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后,再进行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对话,相互交流自己对文本的独特见解。
《金钱的魔力》是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文中对于小伙计托得的笑的描述可谓到位,有比喻,有夸张,颇耐人寻味。如何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托得的笑背后所隐藏的真实内涵呢?我们通过集体备课,对文本进行深入研读,对教案进行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多形式地朗读体会,并进行了适度拓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是:
1、广阅资料,深入探讨。备课组教师为了设计好教案,课前分头搜集整理资料,利用网络资源查阅了大量与文本有关的作品,如:《百万英镑》等,还收集了部分作品写作背景。然后对教材进行潜心研读和深入探究,分析教材的前后联系,确定教学的三维目标,把握各部分的重点和关键,确定教学重难点。
2、精心设计,反复修改。依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根据教学内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进行梳理、分析,提出教学策略,紧紧抓住“鬼相”,在多个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如:创设情境,课前激趣;巧用导语,恰当点拨;以读促悟,读写结合等。
3、合作学习,读中感悟。教学过程中我们坚自读自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汇报等形式让学生感悟语言的魅力。
4、适度拓展,积累语言。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如:威苏维火山的熔岩和托得的笑容有相似之处么?既然没有,为什么还用做比喻呢?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后,再引导学生进行适度拓展:“看到托得的笑,你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心里话,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那就是托得是一个见钱眼开的财迷鬼!
实践证明,一堂精彩的课,老师与文本的充分对话,老师对文本的独到理解是至关重要的前提。只要我们潜心研读文本,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会焕发生命的活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