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柴中的景物描写的特点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18
 bai鹿柴全文如下:
  空山不du见人,
  但闻人zhi语响。
  返景入深林,dao
  复照青苔上。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
  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
  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这是王维的一首山水诗,描绘的是傍晚时分山林幽深静寂的景色。
  诗的前半部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空”字突显了山的清静,“但闻人语响”,通过听觉感官的感受,衬托出山林的幽深,在视觉上是“不见人”,在听觉上是“闻人语”,将人的感受与情境结合,人与自然融合为一体。
  诗的后半部分,“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写的是诗人返回到深山树林之中,看到夕阳照在青苔上,初看与前半部分矛盾,诗人由于身处空山深处,造成视野狭小,无法看见行人,只能听到人声。而后面却又写返回山中,给人感觉前后境界不一。仔细想,应该这么理解:诗人应该看到天色渐晚,便起身往回走,因为在深山之中,视野不开阔,只听到路人的说笑声,但不见其人,更加感受到空山的清幽,又不觉返身走回深山树林中,便看到夕阳“复照青苔上”。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这样一理解,全诗仅仅二十字,诗人内心感受却经历两次转变,由前两句映射出的寄情山水发展到后两句因空山景象而触发的更深层次的情感。
  这首诗应是其后期所写,前期诗人热衷政治、有远大抱负,因安史之乱,诗人隐居山林,生活热情没有完全消失,对大自然有浓厚兴趣。
  此诗后两句寄情于景,作者对国家未来、对自己的远大理想犹如这夕阳余晖复照“青苔”。并未完全心灰意冷,而是希望国家能像夕阳一样仍能发光,自己仍能为国家建功立业、一展宏图。全诗流露出诗人的一丝无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