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朝花夕拾知识点归纳及考点

如题所述

知识点归纳及考点如下:

一:文学常识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又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少年:《父亲的病》《琐记》;青年:《藤野先生》《范爱农》

《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以回忆童年6、少年2和青年2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是鲁迅唯一的一本散文集,是回忆性散文,共收入10篇散文,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写于1926年6月至11月间,《朝花夕拾》题目意义是“早晨的花晚上拾起”,意即:“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意思”。原题是《旧事重提》,发表于《莽原》

二:《朝花夕拾》题目、人物形象、主题思想

1、题目(注意:图文转换题)

《朝花夕拾》书名显得含蓄,且富有文采。书名的意思是:早晨盛开的鲜花,(经过一天)傍晚的时候摘掉或捡起,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晚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既用比喻的手法交待出本书的内容是回忆旧事,又借对过去的怀念曲折地表达对今日的不满。

2、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描写)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六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恩师(藤野先生)、朋友(范爱农)、父亲和邻居(衍太太)以及儿时的私塾老师(寿镜吾)。长妈妈(保姆)——没有文化,愚昧迷信,粗俗,好事,唠叨,但对生活有着美好希望,心地善良,富有爱心,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异国医学教授)——严谨、正直、热诚、和蔼可亲、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

范爱农(觉醒的知识分子)——范爱农正直倔强,敢于革命。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很严厉。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对父亲强烈的爱。

衍太太——心术不正的、令人憎恶的、自私自利的、爱推卸责任的典型的市侩形象。出现篇目:《父亲的病》《琐记》

寿镜吾——方正、质朴、博学、严而不厉、关爱学生,是鲁迅先生颇为敬畏之人。

陈莲河(“名医”)——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

3、主旨思想一句话概括主旨:“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重点)

《狗猫鼠》——对猫的讨厌和仇恨及原因,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怀念长妈妈。

《二十四孝图》——批评当时反对白话,提倡复古的倾向,批判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五猖会》——描绘封建家长制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描绘迷信传说的勾魂使者,讽刺了当时自称“正人君子”的军阀统治文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以及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揭露庸医误人的实质。

《琐记》——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写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

《范爱农》——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