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敬畏 [ jìng wèi ] :又敬重又畏惧:令人~。

出处:

1、《管子·小匡》:“故以耕则多粟,以仕则多贤,是以圣王敬畏戚农。”

2、《史记·鲁周公世家》:“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敬畏。” 

3、唐 韩愈 《贺太阳不亏状》:“陛下敬畏天命,克己脩身。” 

4、巴金 《家》九:“祖父是全家所崇拜、敬畏的人,常常带着凛然不可侵犯的神气。”

扩展资料

相关词汇

1、敬爱 [ jìng ài ] 

尊敬热爱。

《战国策·秦策三》:“质仁秉义,行道施德於天下,天下怀乐敬爱,愿以为君王,岂不辩智之期与?”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虚室狎招寻,敬爱混浮沉。” 冰心 《三寄小读者》七:“他们知道得最多的,是我们敬爱的 周总理 。”

2、尊畏 [ zūn wèi ] 

敬畏。

《新唐书·韦安石传》:“ 安石 性方重,不苟言笑,其政尚清严,吏民尊畏。” 孙犁 《澹定集·吴泰昌<艺文轶话>序》:“贬抑之中,有尊畏之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5-17
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
“敬”是严肃,认真的意思,还指做事严肃,免犯错误;“畏”指“慎,谨慎,不懈怠”。
敬畏是在面对权威、庄严或崇高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带有恐惧、尊敬及惊奇的感受,是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0-23
精卫士让人们感觉到恐怖
第3个回答  2019-06-13
又恭敬又尊重又畏惧?
第4个回答  2018-05-07
敬畏。“敬畏”一词,见于儒佛道各家经典;顾名思义,就是既敬重、又畏惧,敬中有畏、畏中有敬的意思。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在对大自然的原始性恐惧逐渐消失后,又一度盲目自大,无所顾忌;其结果,对大自然的毎一次“征服”,都遭到了大自然的无情报复。人类终于认识到“物我同舟,天人共泰”的道理--大自然是人类之母,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人不可能“战胜”大自然,也就是庄子所说的“天与人不相胜”;只有对大自然怀着敬畏之心,与之和谐相处,人类自身才能得以生存发展。 人的敬畏不仅只是大自然,还应包括对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法则。明太祖朱元璋曾问诸位大臣:“天下何人快话?”群臣中有的说功成名就者快活,有的说金榜题名者快活,还有的说富甲天下者快活;这时,有位名叫万纲的大臣回答道:”畏法度者快活!”此言一出,众目愕然;朱元璋却大悦,连夸其见解“甚独”。所谓“法度”,就是规范人们行為的道德法则;只有学会尊重这种道德法则,才会真正活得心安理得、自由快?。 敬畏大自然与道德法则,绝不是在大自然面前缩手缩脚、无所作为,也不是在道德法则面前战战兢兢、无所适从,而是对自身有限性和行為底线的清醒认知,以及理性选择。人常以勇为荣,以畏为羞,,其实,有所?亦应有所畏,方显英雄本色。真正的勇敢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迎战不应该害怕的,二是敬畏应该害怕的--此之谓“大勇若怯”。无所敬畏是非常可怕的,无法想象一个人要是无所敬畏将会是怎样。《论语》中: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芙蓉山人 蔡昌平)
相似回答